美文网首页紫色文学
娑婆世界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

娑婆世界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

作者: 272afcf6c067 | 来源:发表于2018-08-10 07:19 被阅读19次

娑婆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

娑婆世界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贪瞋痴的众生聚到哪里,聚到娑婆世界。《悲华经》就说,贪瞋痴强盛,业障深重的众生都聚集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众生是一千四佛所摈弃、放舍的。一千四佛代表诸佛,也就是说,娑婆众生难以救度,诸佛都感叹,摇头而去。

《地藏经》就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举止就是动静的意思,一动一静之间所起的念头非常的多,所谓「一弹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十生灭」,念头非常的多,这些念头都是业,业就是行为,不只是身体动作行为,嘴巴所讲的话是行为,起心动念也是行为。

身体、言语等有形的行为都是出自无形的起心动念,身业、口业的行为叫做有表业,一般人看得到的;起心动念的意业叫做无表业,也是业。一般人看不到无表业,但鬼神看得到,诸佛菩萨都看得到,而且每一念、每一念都能够形成一个果报。

南阎浮提众生具足贪瞋痴,追寻五欲,自私自利,起心动念都是业,都是罪,《地藏经》讲的很露骨、很彻底、很不客气,可是我们众生的本质就是这样。

一般没有学佛的人因为没有想要修行,所以也就没去严格检讨自己,不晓得自己的身口意到底是善还是恶?是善多恶少?还是恶多善少?以世间而言,用镜子照自己的容貌,才晓得自己的容貌是美丽还是丑陋,是干净还是污秽,如果不照镜子,就不晓得。

而我们内心是善是恶,必须要用佛法这面镜子来对照,一照之下,才发现,原来自己内心的面貌非常的丑恶,都是业、都是罪。

一个学佛人,如果不了解自己是一个罪业之身,像善导大师所讲的是「罪恶生死凡夫」的话,就表示他还不是真正在学佛,好像还没照镜子一样。否则,既然照了镜子,为什么没有看出自己面貌的美丑净秽呢?

自己既然学佛了,用佛法镜子照自己了,怎么不晓得自己内心是善是恶?是会修行、不会修行呢?也就是说,学佛然后经过实践之后,严格检讨自己,那你本身是善是恶,会修行不会修行,自然就当下一目了然了。

所以一个人如果有智慧,而且精进修行,严格检讨的话,就不敢说自己是善人。

•慧净上人

——

南无阿弥陀佛……

娑婆世界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

相关文章

  • 娑婆世界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

    娑婆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贪瞋痴的众生聚到哪里,聚到娑婆世界。《悲华经》就说,贪...

  • 娑婆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贪瞋痴的众生聚到哪里,聚到娑婆世界。《悲华经》就说,贪瞋痴强盛,业障深重的众生都聚...

  • 念佛,净心增福

    《地藏经》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我们众生起心动念不善,自私自利,妄想执著这就是罪。 口...

  • 土登翁修堪布:脑子不好使,想法还太多

    人类真的是很可怜的, 地藏经中说: 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 无不是罪无不是业。 是多么的有道理啊。 这世间总有一些人...

  • 【相见欢】

    娑婆到底无穷,为业风。若顾眼前人物, 怎从容? 长相念,无疲厌,自圆通。留待花开来早,定能弘。

  • 为何佛之相不灭音不止

    心即时佛,佛即时心,一念即佛,念念即佛,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恶。

  • 如果我回到自己的内心

    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地藏经》 一股厌世的情绪充斥着我的内心。这个世界如此残酷...

  • 忏悔辞

    【忏悔】娑婆世界,众生痴迷,不明十二因缘,因果实相,无明造业,生死轮回,苦海沉浮,无凭无依。或染沉疴,久医不愈,生...

  • 2021-09-11

    日期:9月11日 姓名:刘晓飞 页数:1-22页(J4) 内容: 地藏经上说,“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

  • 佛法小知识43:佛教如何看待身口意三业?

    人生在世,时时都在造业,《地藏经》中说:“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口业是各种业中的一种,它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娑婆世界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gh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