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都在与学校,足球培训,医院,门诊,药店打交道,上学,培训,生病,打针,买药,全是孩子的事。
学校里搞研学,带孩子们出去玩,名字叫“研学”,实际是带孩子们去游乐园玩,有点意思。孩子们肯定是乐意的。我也觉得带孩子集体出去玩,主意挺不错的。特别是小学的孩子。
哥哥回来收获满满,听他讲过程,感觉一天的游玩至少锻炼了他与同学们相处交往的能力,团队精神和尝试冒险精神。(只是去鬼屋玩了后,说以后我走哪都要跟着我)
老师分享孩子们返校后的心得收获,有的孩子说活动培养了他的团队协作精神,有的孩子说知道了尝试新事物的勇气,有的说交到了新朋友,有的让他知道了团结的力量,有的学会了反思自我,在集体里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我看同学们认识都这么强,心里幻想着这其中会不会有自己的儿子呢?待到放学路上,随口问他,“你今天有没有什么收获呀?”
没想到儿子的回答:“我的收获就是玩得很开心,然后有很多零食吃。”
哈哈哈,怎么感觉儿子还是个孩子呢?
他确实只是个孩子呀!也许是我们大人的期待太高了。可是,可是,别的孩子乍那么突出呢?没关系吧,我觉得他现在的状态就挺好。
弟弟生病了没有去,我也觉得,弟弟不去也行,最近他参加群体活动太频繁,学校里,足球培训上,他的归属感慢慢建立起来,但对事情的专注、坚持,还没有养成。
这样让他频繁进入一种热闹、人多、经常转换注意力的环境,对他的专注力并不太好,他也需要一个人独处,静的环境。所以顺势为他请假,还省了这次费用。
一提到费用,越发感觉现在养孩子,就是一种长远的“消耗品”。各行各业都在想方设法地给家长洗脑,让家长去打开腰包为孩子买单。
上足球训练,从周二到周日每天1.5小时。周二到周五孩子早8晚6:20,在学校“工作”10个小时。周末两天早上各1.5小时。教练还另辟新的场地,主动邀请一些孩子参加周六周日下午每天1.5小时。
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也许是自己对孩子期待并不高,而且心也不够狠,这样对待一年级7岁的孩子,有点像“摧残”他们的活力,长时间耗着能量,得不到充分休息。所以拒绝了这个所谓免费的额外培训。
在我心里认为,他们怎么有这样的安排呢?毫不考虑孩子的身体成长与发展所需要的休息,过度运动并不好!但这个培训班的营生呀!对孩子充满了希冀和幻想的家长,对孩子有无限宝贝的家长,其实更爱孩子,但是就是因为这个爱过度,就会掏开腰包为孩子的激情坚持买单。
另说生病的事,带儿子看门诊,坐诊医生轻轻松松就为孩子一次开300多的药和针剂,幸亏知道自己来的目的只是想打针,省了160多被忽悠的费用。
拿一张30元的两次使用卡去一个发店剪发,刚拿出卡,那男的就问我要不要办会员之类,充200送100,搞得我产生错觉,难道我走错地方,这卡难道不能用了?已经付了钱的东西,还没享受服务,就又怂恿我掏钱买单,把我气得有点不淡定。目标明确,简单直接,想让人掏腰包的心毫不掩饰,呼之欲出。
越发感觉我活在钱的世界,发现这种氛围,让我整个人越来越变化了。
原来人一辈子就是尽力塞满腰包与适时䏸紧腰包这两个任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