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17000学习的为期半年多的TDF课程在上周日画上了句号,回顾这段学习旅程,自己不仅在培训理论方面有了更系统的认识更是对培训之于业务和企业有了新的认知和想法!接下来我就把自己的一些收获分享出来,希望能给正在看文章的同伴们一些小收获!
培训存在的价值是为了促进组织及业务绩效的高效达成
许多培训同行在与企业内部的业务伙伴沟通时,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他们表面支持培训工作但真实想法却是培训可有可无,一旦与重要的业务相冲突,那么培训必然是让步于业务;除此之外业务伙伴也总觉得即使培训部门做了很多场培训,但依旧觉得培训不落地对相关业务人员的培养成长没有丝毫帮助或改进。
为什么培训会出现如此尴尬的挑战?
在TDF班里我找到了答案,原因是很多培训人经常徘徊在自己的认知里思考问题,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待问题。
举个例子,要做一个人才培养项目我们的发力点通常就是看看这些人缺哪些能力然后看看能给他上哪些课程等等,这样的思路乍一看没毛病,但就是这种没毛病的思路最后的结果却是有毛病!大部分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于在前期没有思考清楚为什么要做培训这件事!
企业中任何部门的存在都是辅助实现最终战略目标的工具,即使职能千差万别但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企业创造价值!
那作为培训部门,我们应该如何创造价值?
答案是从业务及组织的层面来看待培训!比如在做关键岗位人员培养时,首先应该从组织层面来看,组织要完成什么样的战略目标想要实现怎样的市场布局,而要做的培养项目是为了提升哪些业务指标?或者哪些关键指标在完成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挑战?有了这样的分析我们才能看清一个培养项目在整个业务流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它最后的价值产出是什么?
做完整个组织层面的目标解读与分析后,接下来就要看为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组织里的人完成什么样的指标,也就是关键人员的绩效梳理!从绩效梳理的过程中我们就能辨别出现有人员的绩效差距在哪?针对这些绩效差距进行分析,最终从里面摘取出培训能解决的问题,针对性的进行培养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先组织后业务最后回到个人层面,这样的思考逻辑其实就是田俊国老师说的上接战略下接绩效,培训只有长时间这么做才能影响更多人看到它的价值!当然这样思考带来的好处更是让培训人员从原来需求的被动响应者转变为企业内部的绩效改进顾问!
当以这样的思路想下来其实也就释怀了为什么培训部门经常被当作是锦上添花的保健品而不是雪中送炭的药品,也许我们培训人自己就把自己与业务切割开来,觉得培训融不进业务,所以改变现状的第一步从改变原有的刻板认知开始,迈出成为业务伙伴的第一步!也许和他们一起共进一次午餐就能发现一片新天地!
目前自己也正在做业务类的培训,希望自己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能从更高的视角和维度来看待培训这件事来让它发挥更大的优势!也希望通过不懈的实际行动来让培训隐性化的价值更加显性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