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江徐
品读|光子
提到郑板桥,很多人首先想到他画的竹,还有那句经典的“吃亏是福,难得糊涂”。
清朝年间,扬州冒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他们被称为“扬州八怪”。这些人虽然都是出生寒微,作风清高,却各有各的怪异。
作为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怪在传奇。
康熙三十二年,郑板桥出生在鱼米之乡江苏兴化。
父亲是一名教书先生,老实本分,好读古书。从《尚书》中“燮友克友”一句获得灵感,为儿取名,单字燮,字克友,希望他今后做个随和平顺的人。
从后来的人生履历看,人如其名的说法,在郑板桥这儿,对了一半。
郑板桥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可谓身世悲苦。仕途也颇为坎坷,他有一枚印章,上面刻着“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二十岁中秀才,四十岁中举人,四十五岁那年,好不容易中了进士,在家待业六年,才等到官职,却是穷乡僻壤的七品芝麻官。
作为清代著名书画家,一生只画兰、竹、石,为此,郑板桥自称是 “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郑板桥的怪,还表现在一个“狂”字上。
除了臧否人物,平时还爱骂人,尤其爱骂秀才。在家书的自叙部分,他称自己“好大言,自负太过,谩骂无择。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
说话太直,脾气太坏,想说就说,想骂就骂。对此,他在书信中坦率直言:“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
郑板桥骂人不带脏字,非常毒舌。
有一次,有位惯于巴结官府的豪绅附庸风雅,想请他题写匾额。郑板桥爽快答应了下来,并且为其题写“雅闻起敬”四个字。上漆时候,特意叮嘱漆匠,只油漆每个字的一部分。
乍一看,没啥问题。可是过了一段时间,等到上漆的部分清晰凸显,识字的人都能看出来,那分明是“牙门走苟”(衙门走狗)。豪绅为此被官府抓去,重罚了二十大板。
骂别人是衙门走狗,郑板桥自己却甘为某人走狗。他十分仰慕明代画家徐渭,不但在平日书画上取法于徐渭等人,为了表达自己对前辈的滔滔敬仰,还刻了一枚印章,上面的字是:
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
读过郑板桥家书,你才会知道,狂的背后还有仁,毒舌的背后却是厚道。
有一次,他在家里的旧书籍中翻到一样东西,那是先代家奴的卖身契约。留下这么一张凭证,说不定会让后代子孙借此欺压对方,如果送还本人,恐怕会引起对方的羞惭之心。
出于这两点考虑,郑板桥当即在灯下将契约烧毁。
对于这件事,他在信里跟弟弟说:“这点用心,既是为别人着想,也是为自己着想。”
假若事事都要留一手,以便让别人入套,甚至让对方无法逃脱。这种做法只会为自己和子孙遭来祸害,他很不赞同。
聪明反被聪明误,想算计别人的,最终将自己算计了进去。
《菜根谭》有言:“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思。”
雍正十二年,郑板桥四十岁,中了举人。
为了全力以赴第二年的会试,他孤身前往镇江焦山,在那闭门苦读。虽然环境清幽,远离尘俗琐碎,但在读书之余,还是会想一想生死之事。
他记得郝家庄有一块墓地,父亲在世时本打算买下来的,只因为发现其中有一座孤坟,后来只能作罢。
时隔经年,在对身后之事的思索下,郑板桥忽然记起这一茬。于是写信给表弟,询问这块墓地的情况。
他在信中叮嘱表弟,如果这块墓地还没卖出,就前去购买,里面那座孤坟也要留下来,不能刨掉。并且给子孙定下规矩,以后清明时节,扫墓祭祀,在这座孤坟前面,要做到一视同仁,有饭有酒地祭扫一番。
他在这份信里,他与兄弟共勉:“吾辈存心,须刻刻去浇存厚。”
作为一名古代文人,在封建迷信思想的局限下,郑板桥很是相信墓地风水那一套,但他在另一封写给表弟的信中,写有这样一句话:
“墓地好,不如心地好。”
郑板桥一生坎坷,但也曾过了一段舒心得意的好日子。
乾隆九年,郑板桥五十二岁,在山东范县任职。
这里民风淳朴,老百姓各安其业,惹是生非的人少,鸡鸣狗盗的事也少。所以,平日在衙门,他经常能够得闲饮酒赏花,有了醉意,还会一边拍打桌子一边放声高歌。
这样的闲情逸致,相比后来在潍县“衙门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真是不亦快哉!
相比工作上的清闲,更让郑板桥高兴的事情是,盼星星盼月亮,期盼多年,妾侍终于为他生下一个儿子。
老来得子,无限喜爱,但是没有因此对其放纵溺爱。因为工作调任的缘故,他将妻儿送回了兴化老家,儿子交于弟弟管教。
在写给弟弟的信中,关于子女教育,他说:“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顽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又说“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
在信中,他建议弟弟,不可让孩子玩弄蚂蚁昆虫,万物有灵,都要爱护;不可让孩子去欺负奴仆家的子女,应当一样去爱惜;饭后的各种果饼,不要让孩子吃独食,而应该让他学会分享……
做人厚道,怜悯弱者,是郑板桥的家风。
郑板桥做人讲求糊涂,为官一向清廉,在办案上也有“不那么厚道”的时候。
在任职期间,如果碰上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他会画一幅以梅兰竹石为主题的画作,挂在犯人身上,一来,为犯人作为围屏,二来,借此更加引起众人瞩目,以此起到警世作用。
如此雅俗共赏、美丑共存的做法,也许只有他想得出来。
有一次,某位盐商押来一个私盐小商贩,盐商仗着自己财大气粗,要求重重判刑。
郑板桥明里糊涂,心里却清楚,知道盐商故意刁难竞争者,小商贩处于弱势群体。他想了想,做出如下处罚:
让盐贩带上枷锁,在盐商门口示众。枷锁是用芦席制作而成,上面还画有兰竹,既轻便又美观。
如此别出心裁的判处方式,迎来众人围观,很快将盐商的店门口挤得水泄不通,没法正常营业。
盐商不得已,只能请郑板桥为小商贩免了刑。
郑板桥生前自认为一生无一知己,又无一人不知己。
两百年后,当代书画家启功对其评价道:“坦白胸襟品最高,神寒骨重墨萧寥。朱文印小人干占,二百年前旧板桥。”
说话有时毒舌,心肠却是厚道。
做人宁可吃亏,也要让人三分。
该糊涂时糊涂,该清醒时清醒。
这就是身为“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
【本文语音版本扫以下二维码☞】
郑板桥:你只看到我的毒舌,没看到我的厚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