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
——向古人学习说话技巧
【作者】刘向
【朝代】先秦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交代故事背景,赵太后代替年幼的赵王理政,秦国看到赵国朝堂都是老弱妇孺,正是“趁你病,要你命”的时候,快速袭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说出兵可以,必须让长安君到齐国为人质。赵太后态度鲜明,拒绝以长安君为人质。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
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触龙一开始和赵太后拉家常,降低赵太后戒心。如果触龙一开场就劝诫,估计太后真的“唾其面”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
触龙进一步拉家常,希望赵太后给自己的小儿子解决就业问题,成为赵王的侍卫。
能够成为当权者的侍卫,可谓前途无量。
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通过同样对幼子的疼爱,拉进了与被劝说者(赵太后)的距离,也引出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千古名句。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长安君身居高位,却没有相应的功绩衬托,可谓“德不配位”。赵太后最终为了儿子的将来,派他去齐国做人质。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这篇文章我是在中学课本上学习到的,以前翻阅过几次也没有太过注意。直到《知否》上映,我才重新审视这篇文章。可以说能够录入《古文观止》的文章不仅仅文章用词精炼,其中蕴含古人的口才、教育等方面智慧更是值得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