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4年,足利义政将军宣布退位,传位于年仅九岁的幼子后,隐居在京都郊外著名的东山别苑,终日徜徉在四季不同的自然美景中。在建筑并不宏伟的东求堂,佛台上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另一侧则是约四叠半榻榻米大小的茶室同仁齐。这是日本最早的书院造风格茶室。
茶室里的布置极为简陋,除了榻榻米以外,还有一件并不对称的储物架“伪棚”,一张低矮的书院造风格的书桌上摆放着足利义政视为珍宝的御物:古玩、瓷器、字画等。
在这间茶室里,行茶程序严格奉行寺院茶道,茶会铺陈及其雅致,摆着的古玩御物皆为稀世之珍。在义政文化侍从的建议下,书院造茶道得到进一步升华。日本人酷爱来自中国的古玩奇珍。
数百年来,日本人通过朝圣、学习和贸易的机会,从中国带回了大量的艺术珍品。在装饰简洁典雅的茶室举行茶会,则是展示这些艺术珍品的极佳场合。
用唐物装饰茶室的要则在《君台观左右帐记》中详细列明。该书分三部分:
一、宋、元时期中国著名画家评述;
二、书院茶室、壁龛、桌与柜的陈列摆设;
三、陶、瓷、漆器图说。
该书还论述了在不对称的伪棚上的插花技巧,以及从柱子上悬垂的花瓶中插花的艺术。
日本史记载,义政的茶道师范为村田珠光(1422-1502)。在村田珠光的努力下,日本茶道从卑微的村野文化得到升华,完成凤凰涅槃。
当代美国学者、日本宗教史研究专家西奥多·路德维希在高度评价珠光对日本茶道的贡献时说:“对饮茶者来说,似乎有一种敏觉源自茶本真的色与味,导引着喝茶应持有的简洁、朴素、清净的方式。广而言之,这也是处世生活最合适的方式。”
珠光年少时即出家为僧,因为“犯了不配为僧的不端行为”而被逐出奈良的寺院。三十岁时,珠光在京都大德寺改奉禅宗。但他一直心神不定,难以持戒,打坐念经时经常犯困。珠光很苦恼,开始向当地名医问诊求药:如果能在汉、和医书中找到治疗嗜睡的良方,务请抄录一份赐我。医生为他讲述了有关五脏的医学理论,并诊断他的心比较弱,处方则是茶汤。珠光按方从拇尾山买了茶叶,嗜睡的毛病大为改观。从此,珠光倾心爱上了茶,遍读中国茶书典籍,矢志一生精研茶道。
村田珠光曾前往京都大德寺向一休宗纯拜师参禅。一休性癫狂而率真,参加法会时布衣草履,毫无威仪。他还讽刺寺院长老仰慕权势,谄媚有门第的信徒,“恰似百官朝紫宸”。一休还写了不少风月诗,甚至拒绝了代表参禅悟觉的印可状。受一休的影响,珠光以极其简陋的形式参禅修茶事,是为“草案茶”。
他将来自中国的珍贵器物和日本粗陋的茶具并置同列,精简茶事程仪,挖地灶煮茶取代用台子上的铜釜煮茶。在茶室壁龛上,珠光也没有悬挂以自然风物为题材的传统书画,而是悬挂了一休给他的圆悟禅师的墨迹(作为参悟了性的印可),终日仰怀禅意。
相传,一休曾向珠光授茶。但当珠光把茶碗端到嘴边时,一休突然用铁杖将茶碗打翻在地。珠光大惑不解,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喝了!”一休喝道。珠光顿时领悟了师尊的意图,朗声答道:“柳青花红。”一休对弟子充满机锋的应答深为嘉许。显然,珠光由倒翻的茶能喝领悟到万物之本质皆不变的道。
在写给弟子的《心之文》中,珠光强调,模糊中国茶器和日本茶器之间的界限非常重要。他提出的美学格言,诸如“云遮月之美”、“草屋前系名马”等等,标志着日本美学发展的新方向:残缺之美。珠光的弟子,栗田善法隐士进一步发展了师尊的美学思想,用茶时摒弃了所有精致名器,走向了简洁朴素的极致。
-END-
欢迎关注 饮哲红茶经 微信公众号 SH-YinZh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