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丨大胯
写在前面
就在3年前,我还会经常碰见这样的情况:
生活中遇到了一些特纠结的事儿,就向亲朋友好求助,他们耐心解答,字字珠玑。其中的一些选择,他们都说“好”,但我却并不买账。
很多人把这种行为叫做“矫情”,后来我才渐渐明白:这一种“讲究”——这个“不买账”的理由,就是我的“个人价值观”。
有趣的是:虽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价值观,但我们为什么却经常“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做出各种“小后悔”和“大后悔”的事情?
据心理学调研:我们每个人的一天中,有意识和无意识状态下做出的决策大概有100多个。
一个人想要正常生活,总得做出判断和选择,这就代表他必须依靠某种价值观做准则。但最重要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晰自己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而那“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根儿就是“价值观不清晰”。这世上本就没有“后悔药”,但一个清晰的价值观却能将“后悔”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正文
很多人会把价值观描述为一个特别虚的东西,甚至会觉得这东西就是用来忽悠人的。
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事实上,价值观还特别具体,有种解释我特别赞同:
价值观就是遇到一件具体的事的“上下限”反应。
这里的“上下限”,指的就是“价值观上限”和“价值观下限”。其中“价值观上限”的解释是:
一件事情,即使存在各种各样的坏处,你却依旧迎难而上的“唯一理由”。
“价值观下限”的解释是:
一件事情,即使存在眼花缭乱的好处,你却依旧一剑封喉的“唯一理由”。
而这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区域就是你的人设,也就是你在别人眼中的你和你自己眼中的你。
比如,对于外部“评价”方面:有批评,也有赞美。
用“上下限”来解释价值观就是:
对于“批评”这件事,即使面对各种各样的指责甚至是谩骂,你却依旧选择“不急于解释,不反唇相讥”。
对于“赞美”这件事,即使面对各种各样的夸奖甚至是抬举,你却依旧选择“姿态放到最低。对方不提,自己不提;对方提了,自己也不提。”
而这两者之间,就是你面对外部“评价”的价值观表现,也是你在别人眼中的人设。
又或者,“个人形象管理”:
面对“西装革履”,即使穿起来不自在,打理起来费时费力,你却依旧选择“每天换洗擦皮鞋”。
面对“大裤衩人字拖”,即使再舒适、方便,你也依旧选择“独自一人在家才为之”。
而这两者之间,就是你对“个人形象管理”的价值观表现,也就是所谓的“体面”——你看起来想什么地位,你就是什么地位。
再比如,“机会选择”:
面对“小概率大便宜”事件,即使看起来再具诱惑力,你也依旧选择“不投机”;
面对“大概率共赢”事件,即使短期看来无利可图,你也依旧选择“全力以赴”。
而在这两者之间,就是你面对“机会选择”的价值观表现——即使你有90%的赢率,也要做好10%失败的准备。
上面的价值观只是举例,并不一定具有适合你。也就是说,价值观没有对错,只有真假。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价值观不清晰,这就代表你更可能有一个“假的”价值观。而一个拥有假价值观的人,往往是一个永远无法被满足的人。
因为从根上看,不清晰的价值观就代表不清楚自己要什么,那转而就会盯着自己到底缺什么。
比如,没才华的时候和别人比有钱,有钱了之后和别人比幽默,有了幽默之后和别人比活得舒服......
这种心态的潜台词就是:我的目标不是让自己变好,而是不能比别人差,我更在意别人的评价。
相反,清晰的价值观有三个特定的标准:
1.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来?
就像上文的“上下限”表达方式。
2.遇到决策时能否立刻想到?
比如,遇到选择时却还要去查笔记,这就不合格。
3.平时是否按照价值观践行?
口中说着“利他主义”,生活中却总是“想捞一把”,这就是典型的“嘴炮达人”、“假价值观”。
写在最后
如果你耐心观察周围的那些厉害的人,会发现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事实:
价值观清晰的人更容易成为高手。
卓越的技能源于长时间的持续刻意训练。在这么一个诱惑无数的时代,一个人守着一个领域做到极致,不是因为他们有激情,激情和兴趣是一个被我们过分高估的词,它们最大的作用只能帮忙入个门而已,真正能够长期驱动他们的是清晰的价值观。
就像雷·达里奥的《原则》这本书一样,很多人把《原则》当成一本普通的书来读,而我的建议是把它当成一本《新华字典》这样的工具书:
生活中,碰到从前没见过的情况,翻出来查一查;碰见以前见过的情况,翻出来校个准儿。
价值观就是你的原则,当你迷失,或是想要再次飞翔,至少可以拿出来当个指南针。
祝吉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