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国学的复兴,使得大众对历史的热情也有了极大的提升,早期有百家讲坛,近来有许多历史类自媒体,前赴后继地为大家普及历史知识。
然而这些媒体虽然有些讲述生动,但是因为并非历史专业(包括易教授,王教授等),因此有些内容难免会有谬误。近来许多专业的历史学教授也在B站开设了频道讲述知识,我从中获益良多,有了许多新的收获,今天就不妨例举一二。
一、儒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非诸子百家,而是西周旧官学的延续;
二、西周到东周的过度并非是周幽王死,周平王东迁那么简单,一部分人还拥立了一位周携王,短时期内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三、汉武帝独尊儒术并非是汉朝选择了儒家,而是不得不与这股传承数百年的学术力量妥协;
四、儒家有很多学派,但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其他派系基本消亡,只剩下荀学一家独大,这也许是后世王朝大多外儒内法的原因;
五、汉高祖刘邦的一生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时光生活在秦汉,其余时间大部分在战国,所以他更多的是一个战国人;
六、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师从荀子的徒弟浮丘伯,所以他算得上是李斯和韩非的师侄。另外宋武帝刘裕据说是刘交的后代,果真如此的话,魏灭汉,晋灭魏,宋又灭晋可以说是天道好轮回;
七、公元360年,中华大地上有四个主要政权:前秦、前燕、前凉和东晋。其中燕国皇帝慕容暐和前凉州牧张玄靓同为10岁,东晋皇帝晋穆帝司马聃17岁,前秦天王苻坚22岁,可以说这是一个年轻人的时代。然而这四人中三个人后来被杀,一个暴毙而亡,都死得老惨了;
八、隋炀帝杨广确实不像隋唐演义中描写的那么不堪,但也确实做了许多荒唐之事,可以说他完全对得起“炀”这个谥号;
九、怛罗斯之战并非唐朝由盛转衰的起点,其后大唐仍旧在西域有极大的影响力,直到安史之乱爆发;
十、《三国演义》开篇那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是明朝的大才子杨慎,此人有女装癖;
十一、康熙皇帝首先发明了种痘法防治天花,使得中国的天花感染率大幅降低,与此同时的欧洲还有数十万人因此而丧命;
十二、康熙的皇太子胤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太子,他并不是一个窝囊废,不但有才华而且脾气暴躁。根据记载,他曾经殴打过四皇子胤禛并使其昏厥,而这位四皇子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十三、张廷玉是有清一代唯一获得配享太庙荣誉的汉族大臣,而蒙古族大臣有两位,分别是横跨康雍乾三朝的超勇亲王策凌和忠亲王僧格林沁。策凌在清史中与岳钟琪同为一传,二人的共同特点是很会打仗,另外容貌英俊。另外策凌和僧格林沁同为博尔济吉特氏,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