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还是拖到了最后一个小时才写作业,然而此刻却觉得心里有满满的情绪想要书写。今天是一个离别的日子,我学习的两门课程走到了结束,每门30个小时,15周的课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它让我习惯了每周二放下所有其他的事务,全心全意的回到校园,重新捡起学习的状态,像一个大学生一样,开始严肃的思考。这段经历在我这个年纪里非常珍贵,它不仅帮我收获了很多学术的观点和知识,同时也让我重新审视所谓一个社会人的生活状态,在工作和娱乐之余,培养阅读和思考的习惯是多么的宝贵。
我旁听的两门课程是人文类学科,分别探讨死亡和亲密关系。在这里我并不想搬运一些知识点。我觉得经过一个学期,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人文学科里探索的思维方式。它并不像很多看起来专业的大v号或者鸡汤文一样,是要通过故事和案例包装着一个观点塞给读者。相反在两个小时针对一个主题的讨论后,很有可能都没有一个最终的观点。而在这两个小时中,讲师会带领同学们,从各种角度,各个维度不断的展开发问。在每一次感觉到似乎碰触到一个模糊的影子的时候,再从一个新的视角拉远,从更大的维度上展开思辨。每每到两个小时结束的时候,我都感觉如盲人摸象般似乎触碰到了一个大概的形状,一个模糊的轮廓,但仍需要课后不断的深入思考,阅读,才能慢慢成形。
我很喜欢并且认同课上老师反复强调的一些姿态,比如在这个速食和电子化的时代,我们是否能够抛下电子产品,回归单纯写字和阅读的快乐;又比如在这个崇尚科学与技术,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量化呈现的时代,我们是否还愿意相信总有一些未知的领域,总有一些难以明状却萦绕身边的存在,需要我们慢慢探索,学习与之共存。这些人文的课题和精神,看起来虚无缥缈,难以量化描述,但是它们也许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核。离了这些,人类如果单纯的崇尚技术和科学,那么将会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中,面临无处安放自身的尴尬。
这个学期的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是我的人文探索之路才刚刚开始。人生漫长,未来可期。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