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基本信息
书名:精英
作者: 星辰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
副标题: 未曾选择的路
出版年: 2015
媒介:电子书
方法:- [ ] 不求甚解; - [ ] 观其大略;- [ X ] 熟读静思;- [ ] 八面受敌;
开始:20180402
结束:20180404
用时:5小时左右
地点:家里
豆瓣评分:无
我的评分:★★★★★ 强烈推荐
我的简评:
这是一本非常冷门的书,豆瓣上没有这本书,于是我自己添加上去的。我也忘记当初是从哪里弄到的电子书了,看完之后觉得这本书感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百度很难找到作者的介绍,深度挖掘后才发现,本书源于作者星辰的新浪博客连载文章,然后集成一本书。看完之后,满满的正能量!强烈推荐给大家。
2. 内容简介
中国当下的精英阶层在哪里将向何处去作为生 活在当下的我们,将如何做出选择活着,难道仅仅 足为了活着不,精英要有自己的活法!吹糠见米,星 辰编的《精英(未曾选择的路)/智读汇名师书苑》 为你详尽解读精英阶层走向成功的思维力、关系力和行动力!
3. 作者简介
星辰,80后培训师新生力量代表。精英思维和精英理念培训专家。
体验式培训专家,国际职业培训师行业协会高级培训师,十年企业培训经验、三年教练技术经验。著名的职业涯规划专家。
致力于构建学习型组织,为国家人才战略添砖加瓦,打造精英族群,为现有企业培训模式提供有效的补充方案。曾服务过电信、银行、院校、交通、政府机关等知名企事业单位。
新浪微博:星辰5000
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1008087864
4. 思考
为什么读这本书?带着什么问题来读这本书?
去年看了一半,然后一直放在待办清单里。这两天终于可以抽空复习把他看完。
5. 总结
5.1 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分类在成功心理学通俗读物,充满正能量的一本书。这本书源于作者星辰的新浪博客连载文章,最后被出版社编辑成书。博客上的文字更加犀利,一些不合适出版的内容被和谐了,但非常值得一看。当然出版社编辑的文字更加有系统性。
5.2 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
精英的立场、思维、原则、价值观。
5.3 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作者是写作思路很清晰,看目录就知道了。
5.4 最大的收获是?
最大的收获是作者建立的多维思维模型。
来自多维空间,有几个维度的空间对应有几个维度的思维。
现在科学家的理论认为整个宇宙是是十一维的。
面对问题的各种思维方式:
- 一维思维(逻辑思维、垂直思考)
- 二维思维(平面思维、水平思考)
- 三维思维(立体思维)
- 四维思维(加入时间)
- 五维思维(加入速度)
- 多维思维
人际交往有六种思维:
第一种,损人利己(赢输);
第二种,损己利人(输赢);
第三种,两败俱伤(输输);
第四种,独善其身(独赢);
第五种,好聚好散(无交易);
第六种,利人利己(赢赢);
三维思维之一:梦想模型
成功=能力+机会+行动力
- 能力=内力(态度+知识)+外力(技能)
- 机会=思维力+关系力
成功=态度+知识+技能+思维力+关系力+行动力
5.5 体悟到什么启发?
研究一下物理学方面的知识。
5.6 从这些启发,你接下来要去追查的是什么?将采取的什么行动?
略
5.7 你将如何应用本书的知识?
- 吾日三省吾身的每日精进。努力向善向上,其实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 遵循中国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
5.8 作者推荐的书籍
略
5.9 相关的书籍&文献
《六顶思考帽》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5.10 提及的电影、音乐:
略
温馨提示:
以下是我“嚼过的口香糖”。更多精彩,请阅读原著哦~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 关键词笔记
卷一 立场
1.1何谓精英
“精英”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法国,意指“精选出来的少数”或“优秀人物”。社会组织是由精英来掌控的。历史发展也是由精英来创造的。
1.2 精英要有自己的活法
精英是怎么被“挑选”出来的?
首先由“精英”的自我选择来决定。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精英,但不是每个人“会”选择作精英。也就是说,大家都可以成为米,但成为细米,好米却是一个“人”在自我发展,社会发展当中,不断的作出正确选择,不断的选择自我磨砺的结果。精英并不一定每一个选择都正确,但绝大多数他的选择是有效的,并且可以使他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或者是引导者,成就者。
其次,“精英”是由历史选择决定的。
什么是选择?
所谓选择,表面上看就是挑选,更深一层,选择就是作决策。
人生亦如此。人生就像一个巨大的赌场,所有的人在里面不断的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最后的赢家,总是那些做出正确选择比较多的人。
下棋有技巧,人生亦有技巧。
精英将向何处去?
精英要有自己的活法!
未曾选择的路
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未曾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中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两条都踏行。
一人岂能同行两条道,
我久立而难前。
放眼朝一条路望去,
直到它隐没在树林深处……
在许多许多年后,在某处,
我会轻声叹息:
黄树林中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中了人迹较少的那一条,
因而造成了日后所有的不同。
每个人的一生,都要面对选择。人生,其实就是一个选择。
什么是选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理解,就像一千个人读汉姆雷特,有一千个汉姆雷特一样。于是,人们按着自己的理解生活,却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徒增很多烦恼。
我们好像总是在路上,绕着自己的心,迷失在黑暗的沼泽里,超陷越深……这是,为什么?
1.3 精英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认同的
命运是掌握自己的手中的。
自我镜像(自我心像)——亨利·福特
精英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认同的。你认为自己是精英,你就会选择成为精英,走上一条精英之路。
所以,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从现在起就按照他们的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
1.4 精英,在于一步迈向天地的行动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只有两件事情,那就是变化和原则。
什么是变化?变化的关键就是看一个人有没有反省的能力。也就是说,变化来自于反省。
什么是反省?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意思是说商汤这位伟大的王在自己天天洗脸的盆子里刻着这样几句话:如果能够一天保持新,保持进步,就应该天天保持新,保持进步,新了还要更新,进步还要进步。
佛家说的精进就是这个道理。精进的意思为努力向善向上,其实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变化来自于不断反省。曾子说,吾日三省我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只有不断的反省,人才能不断的进步,进而达到“精进”的境界,然后不断的变化,甚至引领着变化。
现在,很多人天天不变化,天天还拒绝变化,这样的人,只有被社会淘汰的份儿。
我们必须获得新的经验,否则就会被淘汰。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就是变化,就是反省,就是精进。
人们如果没有反省,就不会有变化,没有变化,人永远生活在过去的世界里。那么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就都是空谈。什么是落后?落后就是永远生活在过去的世界里。
什么是创新?
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新”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不打破常规,无所谓“创”,不推出新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无所谓“新”,只能是天花乱坠的想入非非。”
创新就是创造新产品,并实现其市场价值。
用公式来表示:创新=新的创意+市场价值(实践价值)。
通过公式我们会发现,创新需要两个核心内容:一是创意,二是市场价值(实践价值)。
提到达·芬奇和他的发明时,你最好问这样的问题:“什么东西不是他发明的?”因为他发明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精英,不是被改变,而是勇于去改变。精英,在于的是一颗变化的心,一汪勇于变化的激情,一步迈向天地的行动。
若干年后,你再回首,你会发现,一切都已不同。
就像罗伯特·弗罗斯特在《未曾选择的路》中所描述的,一个人因为选择了人机较少的哪一条路,而造成了日后所有的不同。
美国总统肯尼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考虑国家能给你带来什么,而要考虑你能够给国家带来什么!
精英总是胸怀天下!!例如周总理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中日的简单对比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而自强,中国戊戌变法失败而日益衰落。究其根源,不在于朝野,不在于“强人”,而在于最根本的民族精神。
只有优秀卓越的民族文化才能孕育优秀超越的民族精英!(有关文化及文化属性的问题,本书会有专门的章节细谈。)
日本是一个世界上最愿意学习的民族。中国唐朝非常强大,日本向唐朝虚心学习,终于使自己跟上了世界强国的发展。现在美国非常强大,日本向美国虚心学习,结果终于在众多强国中率先接近美国,而且经济总量让人瞩目。
抵制的后果会是什么样?
成功一定是有方法的,落后,贫穷也一定是有原因的。所以也有这样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自己不思进取,却总是嚷嚷抵制别人,这都是小家子气,都是极端“无能”的表现。
抵制没有任何好处。抵制倒像心理学所说的巨婴症。心理学的巨婴症是说一个人有成人的躯体,却是婴儿的思维……我控制不了你,我就毁灭你。我不跟你做朋友。我没有,你也没有--于是,不理人家,绝交等等。
这是弱者的表现,这是纯弱者的表现!
日本人看到唐朝发达,即使被唐人谦称夷狄之邦,依然向唐朝学习。
日本人被美国人用大炮轰开了国门,看到了美国的强大,就向美国人学习。
我们,深深的落后于人家,却只想到了抵制,这是极度自卑的表现。并且,经常会闹出大笑话。
如果你是一个有责任的精英,或者你想成为一个有责任的精英,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不仅要学习日本,还要学习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的先进文化和传统,当然,还有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儒、道、释”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
然后,推陈出新,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
卷二 思维
少女自我拯救的思维智慧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而不是知识。
思维是个人认知、了解及诠释周遭世界的方式,是一种心智特征。
我们始终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中,而这个世界最大的矛盾其实就是:我们生活在三维、四维的世界里,却习惯于用零维、一维的思考方式,用零维、一维的思维去解决我们三维、四维世界中遇到的问题,结果自然是无法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至少大部分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这一段写的太精彩了!大部分问题的根源在此!
《商人女儿的故事》,看垂直思维与水平思维的不同
垂直思考着会对事情进行仔细地推敲,然后找到解决方案。
水平思考着却倾向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个事情,而不是接受其中一个,然后从中推敲出某个结论来。
面对问题的各种思维方式:
- 一维思维(逻辑思维、垂直思考)
- 二维思维(平面思维、水平思考)
- 三维思维(立体思维)
- 四维思维(加入时间)
- 五维思维(加入速度)
- 多维思维
遇到任何问题,都会出现选择。你会作出如何的选择?
认为思维是与生俱有的能力是一种选择,认为思维是一种可以不断锻炼的技巧是另一种选择。
在英国德波诺博士《六顶思考帽》的开篇,有这样一句话:人不能在将要淹死的时候才学习游泳,也不仅仅是为了避免被淹死而学习游泳,人们同时为了娱乐而学习游泳,思维亦是如此……
自行车前轮重要,还是后轮重要
我们常常以为我们看到的就是真实的世界,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眼中的世界,而且,极有可能我们只是看到了一小部分。
其实前后轮都重要。但是就引导骑行方向来说,前轮更重要。因为无论你怎么努力,方向错了,一切都错了。
想清楚“why”,为什么做,比“how”,怎么做更重要!!!
就像《你的灯泡还亮着吗?:发现问题的本质》一书中所说的,努力解决问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解决问题。
通过多年的研究,我发现,精英阶层XXX
零维思维:大象、斧子和井底之蛙
零维思维也叫点的思维。养成零维思维的人,容易将思维固着于某个观点或某个对象上面,不会由此达彼,不会将该点与其它相关的点联系起来,具有凝固、僵化的顽症,因而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真面目,在思想上表现出难以想象的主观性与片面性。
零维思维的典型表象就是“盲人摸象”。
就是现在,还有许多人只有零维思维,什么事情不会由此及彼的进行联系,造成了自己的人生不会变化,一成不变,固执,索取,消极……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可笑--最可笑的事情是他们从来不觉得自己可笑,甚至还觉得自己特别的“牛”,特别的“伟大”,特别的“对”--他们悲惨的人生显而易见,可是他们见不到:因为他们只关注自己的世界,只看到了自己想看的那个“点”,却从来看不到其他的世界,从来不会联想到,连系到其他的世界,其他的“点”是什么样子。
一维思维也叫纵向思维、垂直思维、逻辑思维。
中国文字里的“哲学”一词,就来自于古希腊的“智慧”。
什么是哲学?就是爱智慧,追求智慧。这是人类最早对哲学的理解。
哲学家思考的问题:
人是怎么来的?-来自于父母,但也应该来自某个世界?
人又是怎么没的?-尘归尘,土归土,但人的灵魂归于何处?
人应该怎么活?-活出自我还是神旨?自然或宗教的归宿?
在东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价值观、思想、行为)。而在学术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原则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重建。
人必然先是有了某种“哲学思想”,然后才与那些“低等动物”有所区别的!
一维思维之一:不怕试错的成功法则
几乎所有哲学家都是全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苏格拉底的批判性思维。
你为什么会这样想?你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你说的就是对的?
寻找真理的方法就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批驳不正确的观念。
我们要善于通过认识错误甚至失败来不断地调整自己。
很多人害怕犯错误,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错误的价值。
“问”是交流,“回答”也是交流。
获得成功的一种方式:不要害怕犯错误。你现在不够好是因为你练习的还不够,犯的错误还不够多。
一维思维之二:范畴学与逻辑学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提出了范畴学,开创了逻辑学。
范畴,其实就是人们对事物的定义。
《高效能认识到七个习惯》一书里,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就是逆向思维法。
什么是梦想?什么是目标?
梦想,是你用二十年,甚至一生去完成的一件事情。它能告诉你你为什么活,你或者的使命和价值是什么。梦想是不变的,人可以有一个梦想,也可以有多个梦想。
目标有每天目标、每月目标、每年幕布,是可以不断变化的。当目标从属于梦想时,目标才有意义。
目标金字塔的使用方法
首先,定出20年的终极目标(梦想)
根据终极目标,再定出15年的长期目标、10年的中长期目标、5~8年的中期目标、3年的短期目标、1年的近期目标……
按照这样的规划,我就可以一步步实现我们的终极目标(梦想)
一维思维之三:只要你专业,别人就会离不开你
在小学时我们就曾学过:当无路可走时,重新再来。找到新的方法,重新开始推导。
但是,一次又一次不断重头再来,最后陷入一个可怕的局面——归零思维。
不管之前做过多少工作,换过多少行业,一旦再找工作,就必须重新开始,之前的经验有多少,跟新工作的行业没有一点关系。很多人工作了一辈子,往往只能做点基础的工作,甚至连基础工作都做不了,就是这个原因。
“你可以换工作,但不要换行业。”
人的一生不过百年,真正工作的时间也只有三四十年而已,能有几次重来的机会?
商业中人们常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先,人先我精,人精我赚”。
成功的关键是,别人精通的,你是否更专业。
任何事情,都要专业。只要你专业,人家就会离不开你。
一维思维之四:死点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地从这一端点到达另一端点,在这一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阻碍点,这就是逻辑思维的死点。
每个人都在强调自己是对的,但到底什么是对的?
无论什么想法都有其合理的一面,只是每个人的看法不同而已。
事情不分对错,只是看法不同。
在一维思维的模式下,没有和解的可能,人们一直在制造矛盾,而不是解决问题。
二维思维之一:打破思维定式
二维思维又叫平面思维、水平思维、横向思维,即打破思维定式,通过转换思维角度和防线个,或者扩大思维格局,来重新构建概念的思考模式。
凡事都会遇到问题,既然这个点已经被堵死了,为什么我们不绕过去呢?
有些人真的不能一起合作。一件好事,遇到错的人好事变坏事;一件坏事,遇到对的人,坏事也会变成好事。
看人、交人很重要。善于看人、交人的精英,总是选择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所以能够汇集更多的正能量。
二维思维之二:从虫洞点到共赢
从双方的思维中,找到一个共同的思维点,兼顾两种思维,兼顾两种利益,这就是共赢。
一般情况下,人们看事情多持二分法:非强即若,非胜即败。一维思维的人如同置身孤岛,这种思维带来的是争夺资源、争夺地主,带来的是争抢、混乱。二维思维的出现告诉我们:我们并不是一座“孤岛”,要有富足的心态,相信世间有足够的资源,人人得以分享。
简单地说,人际交往有六种思维:
第一种,损人利己(赢输);
第二种,损己利人(输赢);
第三种,两败俱伤(输输);
第四种,独善其身(独赢);
第五种,好聚好散(无交易);
第六种,利人利己(赢赢);
双赢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正能量的品格。
外国的研究学者曾做过这样的研究对比,如果将人的成就归于品格、知识和技巧的话,它们所占比重将会如何,结果发现,知识和技巧只占区区20%,而品格在人的成就中占80%。
二维思维之三:脑图
二维思维工具——脑图、头脑风暴和六顶思考帽。
脑图(思维导图)
二维思维之四:头脑风暴
略
二维思维之五:六顶思考帽
横向思维的工具《六顶思考帽》
具体方法看书吧,虽然作者用了大篇幅介绍具体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