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的问题就在于是在舟上求剑, 你求的剑,根本不会跟上你的舟啊。用过去的经验来解决未来的问题,当下还觉得很好。这是多么愚蠢的一种思考。未来是现在创造的,而不是用过去来简单照搬过去的。
忍不住想到现在许多高校专业的课程安排。这些课程的价值在哪里呀?教授内容能不能跟上这个社会的需求呀?能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未来至少5-10年的成长呀。
只要被社会毒打过,人都知道社会是什么样子。可是高校能交给学生什么应对未来的东西呢?似乎根本就交付不了社会真正需要的。在专业知识上又过于老旧,实用性不够。所以有用的地方太少,学生就想混组织,认为还不如发展所谓的办事能力,人脉关系能力。 这些玩意儿上得了台面吗?没有专业实力的依靠,这些东西的价值不大, 未来平台是靠什么获得的呢?学历,于是升级内卷掐尖式应试教育又赢了。
说真的,不是不想教啊,可是按照现在这个模式,对老师来说是最省事的。糊弄一下,上课(PPT教学),做点儿自己的科研(主要是课题),糊弄一下领导(用新理念包装),多好呀。
可能现在的问题,就是大家都不愿意真正的去解决问题,却以解决出问题的人为快。高等在哪,教育在哪,不是不知,已是不为。愿为的往往功利多,离育才太远,离树人更远。
还有一个感受,总是以过去的成绩来评价一切,可是人最有价值的应该是未来吧。不给人未来希望, 过去的价值才会被放大。 终身教育成了扯淡,终身就业,终身创造,再也不来了。说句不好听的,这是连进化论都没搞懂就想当社会达文西。取得成绩胜过真伪和未来价值。创造未来可能空间,变得越来越扯淡。放大现实第一变得越来越有理。
五到十年树人,都没人干,百年太久了,可百年之大变却已来。唉,可于自己,按规定干吧,毕竟是领导给平台,机会和饭碗。大家都不易,放过自己更容易。希望夫子的三立与张载的四句,能行。
嗯,怎么突然想起金庸《侠客行》中的丁不三丁不四之类,成就的是石中玉这种鸟人。
弘毅而行,情深不寿。 还是心中要明白:育人还是要让人明白, 别当刻舟的人,那是在求贱。但这也许可以方便,但最终被方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