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晚上时间读完了仁木悦子的《只有猫知道》,她是除了阿加莎以外,我第二个拜读过的女性推理小说作家。之前在拜读《知日·了不起的推理时》,就了解到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当时的日本推理小说过于血腥、阴暗和暴力的状况,形成了女性特有的温柔清新风格。而且在我看来,正是这种风格,让这本书得以成为首个获得“江户川乱步奖”的推理小说。
——想说的优点只有这么多,下面都是批评
正如一直以来我都不喜欢江户川乱步本人的作品,我也同样不喜欢这本获得“江户川乱步奖”的小说。这本《只有猫知道》从题目到结尾,在我看来都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首先,题目《只有猫知道》(也有译成《猫知道》的)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虽然挺多推理小说的题目都极具迷惑性,例如《向日葵不开的夏天》,但是起码能迷惑到自圆其说。而这本书的题目会让人联想到“猫”在事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者具有特殊的象征性意义,而且书的开头也在极力渲染一只粘人的“黑猫”,让人浮想联翩。案件发生前黑猫的消失,更为整个事件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而最后这只吸引住读者眼球的猫,只是成为了核心诡计机关道具中的一部分,匆匆退出本书的舞台,让人觉得非常虎头蛇尾、索然无味,甚至有点大呼上当。感觉这只“黑猫”可以换成黑狗,黑鸭子或者任何一种动物,都对这个故事产生不了太多影响。
其次,作为一本特别不像本格推理的本格推理小说,其谋篇布局也不够精巧。我看完小说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作者似乎受到了阿加莎的影响,但并没有学到精髓。百度了作者的信息后,作者的确是阿婆的书迷。阿加莎之所以能够成为“黄金三巨头”,既因为她是诡计女王(《罗杰疑案》中的叙述性诡计,《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不在场证明诡计等),又因为她除了诡计本身之外,还有很多亮点(如《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神动机,《无人生还》这种让无数后人致敬的神模式)。本格推理有三要素:凶手、手段和动机。《只有猫知道》的诡计很多,包括录音机、租车、对平板先生尸体的处理、防空洞的存在以及百合戒指相关的一条暗线,但唯一让我觉得勉强可以算得上精巧的,只有杀死女护士时以那个猫为零件的毒匕首机关。其余的诡计只达到勉强可以自圆其说,但并无太多新意,而且租车和把录音机放当铺这种事太招摇,在事发后很容易被侦探查出,是两个在我看来有点“拖后腿”的诡计。凶手的设置并无太多新意,但这个不能怪作者,是本格推理本身的一种限制。最让我不待见的就是这本书的动机和结局。动机是勉强合理的,毕竟在本格推理中,手段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本书在手段繁多但却并不高明的前提下,一个优秀的动机就显得十分有必要,结果作者给了读者们一个合格的动机,让人有些失望。结局是最让人想吐槽的:凶手给侦探留书自表后悲壮自杀。虽然我不指望一本本格推理小说能把结尾升华的多发人深省,但作为一本完整的文学作品,希望作者能尊重一下寄予极大厚任的“猫”,能绞尽脑汁的点题一下,或许给读者的阅读体验感会更好。
最后,这本书的文笔也让我不太舒服。当然,我看的是译文,所以很大程度上也是译者的文笔让我不太舒服,而我却错怪了作者。一本好的推理小说不需要辞藻多华丽,文字多优美,但是一定要够严谨。仁木悦子的这种本格流派,注重的是心理推理,而不是现场物证,所以特别容易在心理描写上犯啰嗦的毛病,神作推理往往是既意想不到又最为日常,并且在揭示谜面的过程中追求简洁。本书因为拥有清新的特色,所以在揭示谜面时,给人感觉战线拉的很长,稍显啰嗦。杀人这种事,在我看来本不该用清新风格来阐述。
所以这本《只有猫知道》在我看来,就成了一本并不完美的《其实猫不知道》,“猫”是这本书犯下的最大错误。
我是本着“鸡蛋里挑骨头”的严厉态度来看《只有猫知道》,并不代表这本书没有价值,在我看来这本书在日本本格推理小说史上,价值很高。如果是刚入门看日本本格推理或者欧洲古典推理的朋友们,这本书是必看的,因为从女性视角来写本格推理的作品并不多,何况这本书的诡计数量也不少,值得细细研究。如果你偏好“变格派”的推理小说,例如社会派和硬汉派之类的,就需要慎重选择本书了。不过作为我,一个酷爱“新本格”派的人,也不喜欢这本书,是个很奇妙的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