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改变人生的开始,是普通人改变人生最有效的方法途径,逆熵增者觉醒前的人生是大部分当代年轻人的写照,也是我曾经的模样,沉迷网络,或游戏或小说不可自拔,他开始阅读后,逐渐改变的人生,也是我们共读营小伙伴们在模仿和追求的改变,阅读改变人生具有普遍性和传播性,其实这也是流传千年的真理,十年寒窗,金榜题名。
那么不读书的人就不能改变人生了吗?当然不是,其实读书是为了明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些没读过书的人也有很多成功人士,但那毕竟是个例。为什么我会产生这样的思考的。
在逆熵增者与阅读的故事中,有这么一段:我总说 2020 年就是我的认知觉醒元年,因为 2020 年我 确实改变了很多,自己都不敢相信,怎么会发生这种惊天大逆转。
后来我深入思考了一下,分析自己改变的源头并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时间观念的改变,因为:如何对待你的时间,你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也许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最后一句时间观念上的变化“如何对待你的时间,你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我想说的重点是“后来我深入思考了一下,分析自己改变的源头并找到了答案”。
我们在生活中困顿很久之后,总会有恍然一悟的瞬间,原来是这样一个道理,我如果怎样怎样就好了。然后没有了然后。
而逆熵增者,最初是没有总结出时间观念的真谛的,直到他遇到俊英子和张萌萌姐,通过读书见识到别样的人生,才有了真正的时间观念上的转变。
读书就如同在读一段不一样的人生,而且是他人一生中最精彩的片段,当然不同的人感悟他人人生的能力和感悟到的道理也是不同的。
一段人生永远是有血有肉的,就像古典老师说的,好的写作就是认知的3D打印,我们要去理解、去共情,让这段人生真正的丰满起来。
我想从品味人生的角度来思考阅读,更有助于理解道和术的不同境界。
没有人生阅历的积累,何来人生智慧,大量阅读恰恰是不断丰富人生阅历的最好途径,不断积累,不断明悟,自然会提高共情能力,用人生的大智慧一眼看破一段红尘。
而术则是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生的方法,从当权者的角度,从经济寡头的角度,从平民百姓的角度,入红尘才能出红尘,以不同身份游历人间,最后看破红尘,得大自在。
在术的角度,我特别推崇三个方面:主题阅读、大量阅读、主动输出。
阅读方向和主题的选择,通常都是带着问题的,主题阅读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解答心中的疑惑,获得正反馈,会在书中推荐相关主题的一系列书籍,不需要考虑下一本读什么书,更会不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形成自己知识网络的一个主干,先专后博,不仅阅读速度会越来越快,阅读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对比同一主题的不同观点,更能拓展知识网络,强化辩证思维。
大量阅读的方法,解决了我对读书快读与慢读的疑惑,因为我是在《认知觉醒》的微信读书书评接触到逆熵增者的,然后阅读《认知驱动》,接着是《财富自由之路》,这几本书的新概念和思想涵盖了太多内容,突破了二八原则,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因为每个字都 是重点,每个字都认识,但是连起来总感觉没有读透,所以我一直在重复一字一句地阅读。
知道今天看到“须鲸式学习”,我很幸运开始阅读就碰上了这些好书,但是我仍然无法确定,我是否把重点全部都吸收了,陈伟老师领读的时候提到,短期就是大量阅读,先读100本书,中长期的阅读目标才是精读一本书,没有积累也就没有精读的能力。
阅读是改变人生的开始,也仅仅是开始,韩寒说,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周龄老师说,阅读是为了改变的。然而真正读好一本书,往往需要花费数倍于阅读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从权重上看,阅读量<思考量<行动量<改变量。阅读仅仅是最表层的行为,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思考和行动改变自己。
主动输出就是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的过程,内化的过程,阅读以后,遗忘才是常态,没有人能记得自己阅读过的所有文字,输出的过程就会将书中对我们触动最深的部分提取出来,也许并不是最精华的部分,却是对我们最有营养的部分。
我正处于阅读最初级的阶段,先读个100本书,再去讨论数量和质量的问题,最后超喜欢辉哥对阅读的态度,不择手段,不择时间,开卷有益,等读完100本书再回头看今天写下的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