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半年前,写过《明白了三个道理》,
建立相互尊重和支持的工作关系,而不是凭个人喜好去交往。具备精诚通透的利他之心,时刻对小伙伴的成功负责(反之亦然)。
进行一些调整,让我们多接触和自己不一样的团队成员。尊重差异、感激多样性。
缺乏资金、缺少经验、缺人,这些都是约束条件。我们需要试着在这些约束条件下前行,找到解决方案和创新方法。
3个月前的一篇随笔写到了《我明白的第四个道理》:珍惜这份情谊,少一些得失之心,进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尊重生活、尊重团队、尊重客户和尊重商业。
在家吃饭的时候,和儿子就学习情况发生了一段简短的对话。
“爸爸,我很伤心。我很努力地学习数学了,可是我的成绩依然不好。”
“那估计是你的学习方法不对。”我回答道。
“我觉得不是的,如果我这次期末考试成绩再不好。你们就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
“为什么?”我有些吃惊。我回想起家长会上老师的分析,学习成绩不好,绝大多数都是兴趣、习惯和方法的原因。
“因为那多半是遗传因素,这样和我关系就不大了。"
......
这次出差途中读完了刘墉老师的《到世界上闯荡》,明白了第五个道理。
这世界上并非一分耕耘,就一定有一分收获。有时候我们可能用的种子不好、水土不对,再遇上坏天气,结果下了大的功夫,反不如那些天时地利与人和都对,却没努力的人收获来得好。
此外知识也不见得全由课本来,和朋友聊天、旅游、去博物馆,获取知识的途径特别多。我之前读书特别的“功利”,通常是为了一个特定的话题和语境而阅读,这本身没什么不对。然而随着我开始读一些看似和工作不相关的书,比如《盛世康乾》(读书笔记文见《读盛世康乾和见识》),感悟很多,其实知识背后的逻辑都是相通的。
耕耘的方式有很多,尽管不见得一分耕耘能换来一分收获,但是耕耘多的人总能有较多的收获;这就好比守株固然可能碰上一只自己撞上树的兔子,但绝不可能比得上主动出击的猎人。
人生就是要有成功、有失败,才有意思。不必回头,大步朝着对的方向去。这是我明白的第五个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