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辩者不善,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善者不辩

作者: 夏木遇见何夕 | 来源:发表于2023-10-19 20:54 被阅读0次

人在江湖,怎么不会经历风雨?在职场,生活,社区,公司,单位,只要有人的地方,大多有好言,也有恶语,有是,也有非。正可谓“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背后无人说”。虽说谣言,谎言,止于智者,但是被诽谤人的处理技巧也很重要,既要终止“坏蛋”的诽谤,更要保护好自己及家人不受到伤害,的确是一门学问,更是大智慧。

遇误解不辩是一种风度,遇诽谤不争是一种境界。

遇误解不辩,不是没有辩驳的理由,只是选择了宽容,因为时间总会说出真相;遇诽谤不争,不是没有争吵的能力,只是选择了大度,因为事实总会给出答案。

以前结识过一些能言善辩、巧舌利嘴的人。当时曾认为那是他们的一种才能。

后来又结识了一些忍辱不辩、寡言不争的修炼人,就感觉到了他们的精神境界差异很大。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经》中的最后收笔之言:“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顿时感到恍然大悟。

是啊,巧言令色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才能,忍辱不辩才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一语出自于《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原文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意思是说:诚实的话不一定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诚实。世间的好人不会花言巧语,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聪明的人不一定博学,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真正聪明。

人生的修行重在于行,而不在于辩。真理没有必要每天去争辩。一天到晚争论不休,也未必就能辩论出来真理。

一切真理与正道,只有真正用心去实修,才能真正领悟。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论语·学而》中又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由此看来,在人生中应该少说多做,这一点孔子与老子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

不能只说动听漂亮的话,而没有实际行动。细思之,善良而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去与别人辩论什么,不会只用言论去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即使面对诽谤或人身攻击,他也能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无辜和清白。忍辱不辩的人往往都是在埋头做事。

与此相反,那些天天与别人辩论的人并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尽管他们在与别人辩论时处处表现出自己的能力。

然而真正善良的人不需要用花言巧语去赢得别人的赞许。修口德就要先远离高谈阔论,不对他人评头论足。

真诚待人,与人为善,遇到磨难时忍辱不辩,才是正人君子之所为。

相关文章

  • 老子:永远不要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那是一种无谓的消耗

    感悟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道德经》里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诸葛亮舌战群儒,一生经常与人辩...

  • 道德经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

  • 善者不辩,其志甚远也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一语出自于《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原文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

  •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要学会自己造血,不能老是指望别人给你输血。因为输血是无本之木,自己心里没有根,给你输再多的血,也只能缓解而不是治愈...

  •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多年前,看电视剧《封神榜》,对故事的情节已经忘的七七八八,但是有一幕至今难忘,就是妲己临死前说这段话: 和大怨,必...

  •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善良的人,从来不对外宣布自已为善良者,凡事不注重外表,但总是以实际行为展现自己的所有善意和善举; 奸诈和投机的人,...

  • 辩者不善,善者不辩

    道德经有言:“辩者不善,善者不辩”。 面对他的驳斥,多说无益; 不进耳、不入心,便不能伤你分毫。 真正聪明的人, ...

  •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转: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2013-10-19 以前结识过一些能言善辩、巧舌利嘴的人,当时曾认为那是他们的一种才能...

  • 辩者不善•善者不辩

    意思是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 现在网络发达,个人的表现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很多人争辩其实不是为了输赢...

  • 《止学》——辩卷(3)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 3、王者不辩,辩则少威焉。智者讷言,讷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辩者不善,善者不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cc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