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是端午节小长假的第一天,天气晴朗,气候温和,正是旅游的好日子,我和家人一行6人开车前往兴凯湖参观旅游。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仰望那蓝天白云,眺望那远山起伏,近观那绿色田园,好不惬意。我们坐在汽车里就好像漂浮在绿色的海洋里,被这绿郁葱葱的景象所感染,并尽情地接受着大自然的滋润,车内传出的欢声笑语,展示我们内心的喜悦。
霎那间我们到了档壁镇,沿着湖岗向着白鱼湾乡行驶,眼前的湖岗就像绿色的屏障保护着兴凯湖,更显湖色的美丽与壮观。我作为鸡西人生活在大美兴凯湖畔而感到自豪。我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湖岗的一切,看到那保护湖岗长长的围栏,出现了不少损坏后的豁口,有的围杆横躺竖卧,已起不到保护的作用。湖岗上有很长一段距离树木很稀疏,绿障已经破坏,地面裸露无异,可一眼望穿一望无际的湖面。近年我每每走到这里,都使我陷入沉思,心想被破坏了的湖岗何时才能把绿补上,以恢复湖岗原来的面目。
车行不远来到了一个比较大的湖岗豁口,狗的汪汪叫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向家人说,干脆我们在这里下车直奔湖面。原来这里住着一对夫妻老人,在他们的允许下我们把车开到他们的房前大树下,并在一块平整的沙土地上支起了帐篷,放下了旅游桌进行午餐,我们望着那波浪滔滔的湖水,听着湖浪拍打岸边的响声,吸吮着吹拂的微风,品味着美味食品,真是一种享受。这里除了浪声外显得非常寂静,整个豁口处只有我们一伙人,但这里有不少遗留物品,证明曾有很多人来过。饭后我端起了照相机寻觅着这里的一切,补充着被打断的思绪。这个豁口大约有100米宽,离湖面也有100多米长,两面起伏不平的湖岗土丘上,长着稀稀啦啦的各种树木就像三毛头顶上的毛发一样,湖岗土丘上长着片片紫金花,深深地扎在沙土深处,湖岸边堆集着一流流从俄罗斯冲击过来的芦苇,有的已经干枯。今天的湖水特别大,已经冲击湖边最高边缘,我担心这样破坏下去有可能形成新的“新开流”。在一个大的土丘上我发现了一个孤孤单单的形态异常的大棕树,两棵大树长在一起,一个树有8个支叉另一个树有6个支叉,加起来共有14个支叉,树底部盘根错结,树身粗壮,树枝缠绵环绕,支叶繁茂,该树长得既像夫妻树,又像仙人树,我非常欣赏这棵树并把家人叫来一起拍照留念,这棵古树没有被破坏能保留下来是一种幸运。在休息时间我参观了两位老人的住房,一间住人一间厨房,旧房外面又新接了一大间备用。房屋周围有鸡舍、狗舍、果树、菜地、鱼池和堆集成山的玉米稭,还有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当我走进老人的房间时,两人正在吃午饭,吃得较丰盛,看来两位老人像生活在世外桃源,过着自食其力、悠闲自在的生活。我和两位老人做了长时间的交谈,收获不小,受益颇深。男人叫孙福喜,77岁,原籍辽宁,18岁,跟随父亲来到密山白鱼湾乡湖沿村,30岁时住到了此处,称湖沿村二组;女人叫王凤英,73岁,当地人。两人生有三个子女,都住在湖沿村务农,子女经常看望老人,过年时都来这里陪伴着老人过年。两位老人身体很好,什么活都干。当谈到为什么湖岗出现这么大的豁口时,老孙侃侃而谈,饶有兴趣,情绪激动。他说30年前我来这里时只有一个小豁口,湖岗上满是树木,从外面根本看不到湖面,湖岗和坡下没有裸露的地面,造成现在的状态,纯属人为的破坏。人们经常从四面八方而来,有人砍阀,有人践踏,有人乱扔乱堆,我看也看不住。当我问起为什么不插绿栽树,他说他几乎每年都栽树,栽也栽不活,树种都不适应沙土地生长,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适合湖岗的树种。他指着那一片紫金花说,这是近几年来自然成长的野花,适用于沙土地生长,等于植被于湖岗的沙土地上。我随手拔出来一束紫金花,根子约有半米长扎根于沙土底层,我把它带回鸡西作为留念,它是自然植被保护湖岗的一个希望。孙福喜说,近来边防人员来他家访问,明确告诉他该段湖岗豁口委托他保护起来,并要给他修上大门,把这里封闭起来。随之,我也告诉他中央领导、有关部门、省市领导重视和保护兴凯湖的信息,孙福喜对此十分高兴,表示晚年为实现保护湖岗的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天已经晚了,我们收拾东西,并把吃饭剩下的垃圾装入箱内带回鸡西,临走时我送给孙福喜两件小礼物,并和他交换了手机号码以便以后联系,我热情地祝福他们夫妻保重身体,表示下次来这里一定看望他们。他们夫妻二人一直送我们上车,车开出了很远还向我们招手致意。
在返回的路上,我坐在车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考着被几十年破坏了的湖岗,得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恢复过来,回首过去,这是多么值得反思的事情啊!展望未来,这是多么艰苦繁重的任务啊!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就是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子孙后代永续,就是保护我们的事业持续发展。我愿和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大厦添砖加瓦,奉献一份力量。
方晖
2013、6、18
9<`z��?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