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乡愁诗是诗人对故乡的深情诉说,更是对故乡人、事、物的深切感怀。无论是“惊秋路傍客,日暮数声蝉”的审美观照,还是“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的诗意表达,无论是“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的比拟写照,抑或“独此他乡梦,空山明月秋”的梦境还原,无论是“家书欲寄雁飞远,客恨正深秋又来”的无奈慨叹,还是“坏屋不眠风雨夜,故园无信水云秋”的无限凄凉,乡愁诗都极大地丰富了古典诗歌的生命意蕴。
惊秋黄叶遍,愁暮碧云深。古代诗人笔下的风,带着故乡的气息,所以才有“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代诗人笔下的风多是“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临川多悲风,秋日苦清凉”等,此风已远非自然界之风,更多带有诗人心中的感伤,故常以“悲”“凄”等字形容之。待到“秋草行将暮,登楼客思惊”之时,莫问“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只记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晓笛别乡泪,秋冰鸣马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惟有河边燕,秋来南向飞。”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千百年来,故乡牵动着每一个游子的心。杜甫《登高》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抒发的是流客暮年之愁,李商隐《滞雨》的“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抒发的是游子梦回之愁,张籍《秋思》的“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抒发的是宦游人乡书难寄之愁。沈佺期《陇头水》的“愁见三秋水,分为两地泉”抒发的是征客回首自怜之愁,杨凌《秋原野望》的“客原秋来次第逢,家书频寄两三封”抒发的是苦极思家之愁。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对故乡的思念主要源于人类根深蒂固的安全感、依附感为主要特征的归属需要。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文化是乡愁文化,人一离家就会思乡。无论是“寂寞孤灯秋不寐,萧萧风竹夜窗寒”,还是“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无论是“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还是“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抑或“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离乡之人最难排解的是寂寞。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乡愁是条思念的河,乡愁诗关乎山河故人,每个秋天的到来,都会勾起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依恋,对故土和风物的挂念。无论是“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的感伤,还是“世难那堪恨旅游,龙钟更是对穷秋”的伤感,抑或是“远书归梦两悠悠,唯有空床敌素秋”的伤痛,这样的情感,既是诗人痛苦的体验,又是对诗人心灵的慰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