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识“高湿度”
1993年国庆节后,我们举家从陕西来到广州生活和工作。冬季的广州是全年最舒服的日子,天气不冷也不热,感觉很舒服。就跟老家的春、秋天差不多。
第一次遭遇回南天的时候,是第二年春节后不久。突然有一天发现冰箱门上“流眼泪”了,尽管地面铺的是防潮砖,上面也湿乎乎的。
冰箱表面都是水我没有经验,就打开窗户透气,还打开吊扇吹,结果越吹越潮湿。当地人告诉我们要紧闭窗户,用干布把墙壁和电器上的水擦干净,电视即使不看也要打开,为的是驱潮。可被褥潮湿就很难忍受了。幸好我把电热褥也带来了广州,每天出门前打开电源,这样到晚上的时候床和被子都是干燥的,非常舒服。当时房间太小,我和儿子睡一楼大床,老公只能在阁楼上睡觉,我问他,阁楼上潮不潮?他说不潮,我想也有可能,毕竟阁楼高一点嘛。
一次夜班后轮休,正赶上白天出太阳,我爬上阁楼想收拾一下,伸手摸被褥,天呐,被褥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潮湿的不像话。赶紧搬出去抢占太阳,晒到下午,又拿电褥继续烘烤。晚上我不动声色,问他,我给你换了一套新被褥,你觉得舒服吗?他试了一下说:“今天的被褥好松软,好舒服啊!你新买的吗?我这个气呀,巴拉巴拉的数落他:“你这个傻男人也太缺乏生活常识了,连潮湿都不知道,如果不是我及时发现,你早晚会得关节炎的……”。他害怕了,不久后觉得关节不舒服,赶紧去做了检查,果然需要治疗,好在是早期,开了些药,还打了一针长效青霉素。以后多年没再发作过,大概是治好了吧。
二、南北对比
2013年,经过十年的折腾,我早已搬离了那个低矮潮湿的小房子。这年六月我和同事去北京参加全国讲师晋级考试,同行六人,只有我是在北京出生的,其她几位都是珠三角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六月的北京,天气虽然已经比较热了,但湿度并不高,太阳下打把伞,或者站在树荫下,几乎不怎么出汗,感觉还是很舒服的。但另外几位同事却喊着:北京天气太干燥了,我的脸都起皮了”。她们每天都要用保湿面膜,而我觉得特别舒服,考完试就约着当年的北京籍老师一起逛故宫爬景山,还去看了小时候住过的海淀区老厂的家属院。嗨,离开北京的时候我太小,记忆已经支离破碎。
三、购买湿度计
2022年九月,差不多又快十年过去了。这两个月我陆续买了两个湿度计。起因是,小红书里看到很多养热值的博主,家里都装了加湿器,我之前养过两盆竹竽,都没有养好,查资料说竹芋最适宜的湿度应该是在70%到80%,比海芋和彩叶芋对湿度都更加敏感。想着我的双线竹芋去年底不断的焦边,终于找到了原因。
我没有打算买加湿器,知道了它们的死因,我就不再购买竹芋,而是买些对湿度不太敏感的热植,比如琴叶榕,从去年的一颗小苗到今年已经比我还高了。再比如龟背竹,来我家才两个月,已经长了四片大叶子,而且一片更比一片美。新买的两颗彩叶芋,前两天湿度只有45-50%的时候,叶子显得有点蔫蔫的,我只能叶片喷水,但成效不大。今天下雨了,湿度重回70%以上。我连喷雾都没有必要了。
家里的天南星科们广州大部分时间的湿度都能超过60%。回南天湿度绝对在90%以上。桑拿天估计最少也有80%。而前两天湿度显示45%的时候,就是我晒陈皮,晒被子的好时节。
科技改变生活。前几年我买了一台高效抽湿机,现在又增加一个湿度计,这能让我更好的掌控生活,突然想起曹雪芹的那首诗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大概就是我此刻的心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