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看到试卷的那一刻,拍案而起,高呼一声,“老师,达到了!”终于,达到目标了!还有什么比刻意努力听到成长的拔节更让人兴奋?
翻看一张张试卷,既有欣喜,也有惋惜。各种错因,一一在大脑中过滤。且思,且行。
夯实基础——准(准确)
古诗词、名句积累填空。8分,正确率为11/37。全部是课文原句,在日常教学和复习中,反反复复,开展各种形式的默写。分析原因:一是不理解,死记硬背,如寒石(食)东风御柳斜;苟周于事,不必寻(循)旧。二是需要反复巩固,不断强化记忆,否则就会遗忘。
迁移运用——活(灵活)
根据提供的语境,看拼音写汉字。四个四字词,正确率为1/2。既有上学期课内词,也有本学期的拓展词。学而不用,模糊;学而不活,陌生。如忐忑不安(上册《穷人》中),浅笑盈盈(盈盈一水间/眉眼盈盈处。
修改病句,是弱项。四处错误,正确率为4/37。改进措施:一是拓宽日常积累与运用,培养孩子们的语感。有语感,才能敏感。二是老师的重视程度,加大训练力度。
语文素养——实(实效)
重点考查语文要素的落实与达成。如选择题,考查思辨能力。如对作品梗概的理解,读课文的理解,有备选答案,学生容易判断;但对整本书(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故事情节排序,正确率为16/37。如果没有读书,或者是走马观花,那就失利。今后的整本书阅读,要深入开展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扎扎实实读书,实实在在见效。
现代文阅读,理解分析能力有提高。如概括主要内容,对关键句的理解,体会开头与结尾的联系与好处,正确率为26/37。其中,梳理人物的心理变化,提炼原文中的关键词,正确率为13/37。仔细分析原因,为没有认真读材料,对文章主旨把握不准,不能准确提取。
文言文阅读,理解有欠缺。一是文言文中的字在现代汉语中的活用,学生不能准确辨析,二是借助注释理解大意,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在读材料时,孩子们没有认真读,注释部分忽略,影响对文言文大意的理解。
习作,优势突显。从写事或写人中二选一,32/37在25分以上。期末开展“60天写作大挑战”以来,通过阅读输入,写作输出,天天记录,每周分享,实现稳定刺激,几乎孩子们都坚持下来,篇幅长的,达到3万字。
思而有进,笃行致远。通过分析与盘点,育人导向将更加明确,教学策略更加优化,目标达成更加精准。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42704/201b8c02232ed03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