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和吴起同样都是当时出了名的有能力之人,而他们也成就了自己,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强大了自己的国家。但在最后,他们的结局却是一个在叛乱中中箭身亡,一个被杀之后又惨遭车裂,这是为什么呢?
先来说说商鞅。他是魏国国君的姬妾生的公子,原本姓公孙。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后来做了公叔座的中庶子。在公叔座病危,即将归西之时,给魏王推荐了商鞅,但魏王没有同意的意思。后来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于是商鞅就奔赴秦国。四见秦孝公,最后受到了秦孝公的认可,于是便任用了商鞅。商鞅通过舌战立论,得到了变法的许可。变法十分有效,[1]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商鞅也被号为商君。后来,一个叫做赵良的人见了商鞅,提出了商鞅的不足,但商鞅没有采纳。最后,随着商鞅唯一的靠山秦孝公的离世,他被认为有谋反的意向,于是就开始追捕商鞅,商鞅辗转各国,最后杀之于郑黾池,又车裂商鞅以徇,商鞅的故事也就在这里完结,但商鞅的变法仍在继续。
咱们先不急着说商鞅他的结局多么悲壮多么可惜,先来看看商鞅变法的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2](一)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二)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三)迁都咸阳,修建宫殿。(五)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六)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光从第一项就可以看到,商鞅这一变法,对贵族是不利的。
但是商鞅变法的作用大家有目共睹,因为商鞅变法的得以实施,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也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在商鞅死去之后,变法仍在发挥着作用,因此我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的。而且,商鞅为了让这个变法赢得人民的同意,赢得人民的信任,免去不必要的麻烦,也做出了“徙木立信”这一类的事情,以此博取人民的信任,并且显出变法有着言之必出的性质,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效的行为。商鞅为此付出了许多,为什么他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
首先我认为,商鞅最后的结果是因为变法的内容而导致的。比如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这一些条例,就让贵族地主的利益受损,而贵族的力量又是巨大的,如果贵族造反,亦或是不爽商鞅这个人,那么皇帝一定要平息这一事件,而处死商鞅则是最好的办法。因此弄死商鞅是很简单的事情,就算是弄死五六个商鞅,皇帝也一定会做的。
有人可能会问,商鞅为国家做了这么多,如果继续将他留下,不是可以产生更大的作用吗?这也正是我想要说的第二点,商鞅被杀死的原因之一也因为秦国国君的更换。当时秦孝公刚好去世,唯一能保住商鞅的靠山没了,也再不会有人阻止事情的发生了。因此,我认为,这里的秦国国君如果换做秦孝公,他一定会有所疑虑,因为他比较了解商鞅,但如果换了一个不知道商鞅的价值的君主,为了解决贵族们的混乱,他当然会去杀掉商鞅的 。
第三点,我认为原因是出在老百姓这一块。因为商鞅的变法,大部分都是轻罪重罚,这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个坏事,谁愿意得到重罚呢?而且由于变法中连坐的实施,一旦自己犯下过错,连家人也要受到连累,这虽然可以让平民百姓遵纪守法,但也加深了他们的怨恨。
因此,我认为,商鞅变法的成功是因为有条不紊、可用性大的变法内容,而商鞅的死,也同样是因为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