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网友罗列了父亲的“罪状”:
嘴臭脾气差、没有责任感、爱骂人、懒、严厉……
一个网友说:我和父亲一年到头说不上三句话。
因为我一说话父亲就嫌烦,后来干脆不说了。
上学时,从来没有接我放过学,我很多次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有爸爸接就特别羡慕。
但是,好像我和父亲的关系就是天生冷漠的,以至于我和他一直感情很淡薄。
其实,这样的亲子关系很常见。
在如今的亲子关系里,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和父亲关系都不太好,不是剑拔弩张,就是淡漠无语的状态。
精神分析学家李孟潮认为:
长久以来,父亲在家庭中提供着“供养”和“胜利”的功能。
父亲不是一个代名词,他们是家庭关系的核心,更是孩子成长的“助力”来源。父亲与孩子关系,真的会决定孩子未来的命运。
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90%的人生短板,源于父爱缺席。
一旦父爱缺席,很容易造成孩子人生最大的“自卑感”的产生。
原因可以从这两种情况去解读。
第一种情况是:父爱的忽视造成孩子的情感忽视,不被重视的孩子,永远活在“父亲不爱我”的漩涡里。
一次访谈中,演员夏雨袒露了他很自卑。
3岁时,父母离异,本该跟随父亲的他被迫住到了姑姑家。
爸爸因为工作繁忙,很少和他待在一起,以至于两人的关系有点陌生。
算起来,他和爸爸待在一起的时间没超过三年。
小时候觉得没太大影响,直到长大后,跟别人一相处对比,总认为自己差那么一点。
他说:“有时回想童年的自己,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自己抱着一只猫哭的画面,很心疼,但又很难摆脱这种根深蒂固的自卑感。”
爸爸是孩子自我评价和认同的重要参照。
没被父亲“呵护”过的孩子,很容易缺乏安全感。
长期缺乏父亲参与的成长过程,容易让孩子有“被抛弃”感,因此形成内向自卑的性格。
第二种情况是,永远得不到父亲认可的孩子。
一位网友分享老公教育孩子的日常,让人看了心酸:
当孩子说想写诗的时候,丈夫就嘲讽“你很天真”;
当孩子被当众诬陷时,他不分青红皂白将儿子指责一顿;
当孩子考试考得好时,他又打击“考得好是你运气好”……
慢慢地,孩子变得沉默寡言,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生怕爸爸不认同自己。
她说:“看到孩子那种沮丧,迷茫又渴望认同的样子,真的很令人心疼。”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没有感受到父亲对他的肯定和尊重,他就很难建立起自信和自尊。
因为他的内心永远会觉得:我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我是一个很差劲的人,父亲才不喜欢我。
这时候,父爱的影响会给男孩造成两种局面:
一种是破罐子破摔,“反正我很差劲,再努力也没有用”,从而形成叛逆的性格。
另一种是总希望能得到父亲或者其他人的认可,形成一种“讨好型人格”。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
爸爸对孩子的自我形象、自我价值感的影响,比妈妈更大。
不懂得如何与孩子相处的爸爸,永远会让孩子自我怀疑、自卑懦弱。
弗洛姆说:
妈妈代表故乡,是大自然、大地与海洋;爸爸则代表思想的世界,是法律、秩序和纪律。
父亲是比母亲对孩子更有力的引路人。
一个优秀的父亲,不仅是“在家”,更要在子女的心理上“在场”,让子女实实在在感受到父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