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网络上很流行一篇文章《为什么大多数人是“低品质量勤奋者”》,核心意思是讲的是人的“思维懒惰”,表面上很勤奋,实际上却可以回避了真正困难却很有价值的部分,成为“低品质的勤奋者”。文中点到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中讲的大脑的两种思考方式,一种是凭借情感、记忆、经验等作出的快速反应;另一种是通过调动注意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却很懒惰。深度思考在基因层面是反人性的。高品质的勤奋,来自于拒绝思维懒惰,坚持深度思考,最终提升自我认知。
坚持深度思考,对每一件事都不含糊,的的确确是件不容易的事,因为它很耗费心力,但确实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不可逾越的一个习惯。不同思维方式的人,决定了不同的人生色彩。我们都向往美好,向往更丰富多彩的人生,但往往知易行难。即便所有人都知道同一个事情的价值,不见得所有人都能将价值变现。如何克服与生俱来的惰性,实现自我改变呢?我的理解是,为了取得持久的胜利,先降低心理预期,提高开始行动的速度——如果不能即刻成为一个高品质勤奋者,那么就先从当个低品质懒惰者开始行动吧。
哈哈,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种被偷换概念的感觉?其实不一样的,这里只是用了个小小的心理暗示手法,来帮助自己更愉快的快速开始行动。“对,我就是个懒惰者!”你可以这样大声的告诉自己,我们要做的只是比原来稍微少懒惰一点,不要那么“高品质的懒惰”,每天降低一点点,给自己个大声的加油。
因为从心理学上,当面对一些否定自我的词汇时,内心已经开始产生抵触情绪了,这就变成需要消耗意志力来进行的事情了。比如“减肥”,我就是肥肥的,每一块肉肉都是我勤勤恳恳吃出来的,要把它给割了么,这怎么能够是大脑愉快接受的事,不如“我必须做点事情让自己更健康一点”来的舒坦,因为讲这句话的时候等于告诉自己目前就是美丽健康的,只是要为它多做一点努力。
改变,就是克服原有的惯性,这当然是件困难的事,如果换个角度,骗骗自己并不是在做改变呢?比如只是在减少或增加某方面的量,这样随着时间的积累,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正所谓量变产生质变,在没有量之前,任何质变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实现。其实提高一下自己的思维活力也可以让自己目光更明亮,气质更美丽。前方的路可以是很长很长,也可以是一段段的连接,多从正面的角度去理解目标,才能让自己愉快的奔跑。告诉自己,如果你想得到与过去不同的结果,就必须做一些与过去不同的事,马上开始行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