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粉会
狮窟大生|狮窟作品风格构成浅析

狮窟大生|狮窟作品风格构成浅析

作者: 张梓荷 | 来源:发表于2019-12-21 16:13 被阅读0次

    关键词:传统、当下、腔调

    狮窟作品根植传统,活在当下。陈旧、新锐之间的界限被打破,作品充斥着个人情性与深刻的美学反思,腔调,由此而生。

    形而下学,成器载道。

    一、缘起

    有些人总是喜欢跳脱开现有的、既定的一些东西,比如说生活、规矩或某些被定义。我的创作行为,本质也依然是老套的跳脱和自我述说。

    也许是年纪慢慢大了,不免开始有些话痨。当现有的媒介无法满足自己的述说需求时,那么便会想着去折腾一些可以承载自己的器物出来。折腾的久了,也就慢慢形成了现有的作品风格。

    由于创作门类、材质、技法的多样化,所以暂时无法清晰的给作品风格作出定义,但大体上是可以归纳成传统、当下以及腔调这三个词来进行阐述。因为狮窟作品风格的本质是一种文化上的溯流和由方法论产生的美学架构,是由形而下的物化作品进行反向推演的结果,不成熟,但正在完善中。

    与藏友、同仁的日常交流中,经常会被问及作品风格的问题,口语化的表达很难精确、深入,所以便干脆撰小文一篇,广而告之。以飨众方家的同时,希望可以籍此抛砖引玉。若有赐教,欢喜满满。

    二、风格探义

    风字多义,用在艺术评论中,往往指代的是显示于外、目所能及的景象、态度、举止,又或是某种流派及门类体系。如文学体裁之风雅颂、和风、古典风这类名词里面的风字,便是这个意思。

    风者多变,既有微风之缱绻缠绵,也有大风的豪迈飞扬,也有飓风的暴烈无情。而风之于艺术,其所指代的,想必也是世间艺术作品之面目多变。因为风者,流也。

    格是一种标准、规范、次第,又或是一种法度规则以及探究推理。格其物而致知,深刻认知和思考下的产物,一定会带着一种独特的视角。将这种视角进行物化,也必将会是独特的、带有温度和态度的作品。

    风与格合二为一,流而有节。格是根本,为骨,为法度;风是面目,皮肉附骨而生。没有了规则约束的艺术则不能称为艺术,因为艺术作品本身是自然万物经过提炼之后的产物,具有抽象性。当抽象性的作品在没有规则约束之后,艺术创作的门槛将被打破,创作过程中的思考、提炼工作的重要性被全盘否定,同时也意味著对作者以及创作质量要求会下降到无底线的程度。作品风格则是建立在美的本质和美学基础上的产物,对专业性和严谨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个人情性则是风格构成阶段的调味料,很重要但不是根本。在逻辑上来讲,没有风格本质上也是一种风格。创作过程中过于弄险也是作品风格妖魔化的源头,学者慎之。

    三、何谓传统

    个人认为传统可以分作两个层面或角度来进行认知和学习。

    传承具有时代性、阶级性以及地域性,阶级性、地域属于另一个纬度的话题,这里不展开讨论。

    常规意义上的传统是一个传承的结果,而这种传承是经历过时间检验的。不合时宜及缺乏审美共性的事物或作品,早就淹灭在历史的长河里。能留到现在并且依然还有人在传习的,必然是精华。

    传字含有传承的意思,而传承则是以时间线作为主轴,进行纵向延续及衍生的。这种延续衍生的方式向我们揭示了学习传统的方法:即注重单一门类作品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形式、变化以及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学习,使作品有生发之处。

    统字表示的是事物的连续关系,这种关联是横向的脉络,是成体系的空间纬度。统字代表着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求甚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因此统字也就意味着需要跨领域、跨专业学习的必要性。以书法为例,从材料工艺至材料工艺发展至材料使用,从文字构型到文字形态演变到文字训诂乃至文字书写原理都在学习的范畴内,而不仅仅是日常临帖的功课练习。

    传统代表着一种学习、情感表达体系和一种文化上的根脉。扎根于此,则有无尽的养分供你我吸取,滋养身心。否则纵然天资颖秀,惊才豔豔,也不过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必将是昙花一现,泯于世人。

    四、如何当下

    文化、艺术是传承的结果,而不是革命的结果。即使当今科技日益发达,艺术媒介、材料的变化也不会改变这个本质。

    当下具有某种意义上的统一和共性,如时间、空间。这种统一与共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孟子曰:目之于色有同美焉⋯同美便是一种审美共性。审美共性一定程度上会因为地域、民族、阶级的因素,形成差异化。但这种差异化并没有影响到共美的本质,而且这种差异化来源于文化传承的分流。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的诗句很朴素的表达了一种辩证关系。当下其实就意味着创新,但创新不代表会具有很强的试验性。把古人的器物做得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使用习惯,就是创新。试验属性过强的作品属于科学或者未来,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能力和办法预测未来的审美取向和关于美的表达语言。况且艺术创作的本质是具有表情性的,即作者个人情性、状态、思想的融合,这种具有融合属性的表情性是即时的,往往神思如电。因此艺术不是通过创作来试验和探知未来,艺术和美学也没有这个功能。

    当下的执著也不意味着泥古不化。活在当下的人并没有生活在过去的情境中,一味的复古也只是一厢情愿的意淫。学古是必须经历的传承过程,但古人也没有预见过当下以及当下的人对古人遗留作品的解读方式与解读结果,与时俱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毕竟我创作的一切作品都是给当下活着的人去欣赏和使用的,不是古人,也非未来的人。

    承前启后已然是当代艺术家们能力范围的极限。灵光一闪而产生的点子式的艺术体裁与表现方式,也不足以代表和去呈现当下与当代。方法论或许是解决当下审美诉求的最好办法,而不是硬性嫁接、变换创作媒介、材料什么的。

    五、腔调何来

    腔调是一个复合词汇,代表着规矩、风度、高度、时尚性以及情调。腔调一词本是戏剧词汇,腔指发音,调指声律曲调,舞台表演由腔调产生韵味。腔调的构成,基于传承、个人嗓音条件、审美取向三个条件。相应的,个人作品的腔调构成也基于这三个条件。

    审美取向是审美思想及学术思想的取舍结果。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一直认为自己的作品属于新文人画或新文人主义。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生活的反思,便发觉虽然世间斯文未丧,但十不存一。当今社会已经难以寻觅得见真正意义上的文人,或者当今社会已经不需要文人了,所以新文人主义实际上从这一点来说,是难以立足的。这也是为何新文人画派闹腾十年就偃旗息鼓的原因,也是为何现如今任何作品、产品都敢冠以文人的原因。比如说文人壶、文人茶道等等。

    众所周知,新文人画派强调玩的概念,是在社会秩序之外的别构,充斥着一种懦懒的意味,怡然自得以及寂寞萧条,是一种看似休息的假休息状态。本质上对社会的发展没有一种积极的融合与批判,而是一种游离的状态,它没办法根植于当下,随着社会成长而成长。它代表不了当下以及当代,其内里是一个群体在社会快速变化下的茫然和逃避,是小农意识下的自我麻痺,是一种迷幻状态下的自我慰藉。

    相比之下,我则更倾向于以业余的心理、身体状态从事专业的事情,不回避专业问题、社会问题以及市场问题。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玩票和追求玩的趣味而产生的随意性,同时保留对专业度的追求和学习的持续性,增加创作的独立性,更自我更入世也更积极。功夫往深处下,心向厚处行,通过实修和物化作品来验证自己的所学以及完善自我。

    东坡云: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盖人力之所及,也无非是心象如一,物我一体。腔调,便是在这种自我精进、完善状态下产生的衍生品。

    腔调即追求。

    六、拙笔草草

    虽说目前言风格谈流派还为时过早,日常的创作工作也没有成熟、圆融、通畅,但这些并不妨碍我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地推衍与尝试:风格或是艺术作品及艺术创作的规律;又或风格即艺术及艺术作品的本来面目;又或狮窟即狮窟风格⋯风者,无定向无踪迹,了无声息又变化无端。狮窟作品如同风的一切的变化,都未为可知,同时也代表着未尝不可。心作风眼,造物为记,致其志,致其知。狮窟,一切皆有可能。

    无奈之下累牍而成章,惜文笔拙劣,不堪卒读。狮窟当下不敢言风格,也不敢妄谈流派,所能做的,也只是尽量把自己想要说的内容讲明白。

    通过这篇小文,希望能把狮窟作品风格取向的基础定位向各位解释清楚,让大家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我不愿被贴上学院派、文人派一类的标签,我更愿意做到的还是独立与纯粹。狮窟是独立的狮窟,一心只想做好作品的狮窟。

    狮子窟中无异兽,

    大生行处有峥嵘。

    道平难传真如法,

    且歌且饮且从容。

    狮窟大生·姜寅——己亥年冬月写于狮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狮窟大生|狮窟作品风格构成浅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oi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