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次讲座上,有一位妈妈问了一个令我啼笑皆非的问题,至今难以忘记。
“张老师,我的孩子两岁了,让他下楼走路的话,走多少米最合适?”
当时现场很多人听到这个问题后都笑了,而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惊讶和难过。孩子自然应该多走走路才好,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它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技能。是使宝宝聪明健康的重要方式。因为运动能使营养元素迅速吸收利用,还没有一个理论来说明,孩子走多了会对他有伤害,因为聪明的孩子自己累了就会不走了。
当我继续问父母们,两三岁的孩子平时出去玩是抱着的时候多?走着的时候多?还是坐车的时候多?大部分的父母都表示坐车、抱着居多,让孩子自己走路最少。理由很充分——孩子要抱啊,他不走啊。
其实这也难怪,生活水平提高了,能给孩子创造的便利条件越来越多,父母恨不得把一切都给孩子准备好,这也包括走路。所以,我们才会看到那么多的“懒宝宝”,一出门抱着,下楼有电梯,离开电梯有汽车,下了汽车还是抱着。谁都知道“躺着比坐着舒服,坐着比站着舒服,站着比走着舒服”。有那么多的代步方式,别说孩子,我们都越来越懒得走路了。当我们意识到孩子和我们自己现在很多的健康问题都与运动缺乏有关时,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引导孩子快乐的养成运动习惯。
记得儿子十个月大刚学走路的时候,总是跌跌撞撞地向前冲,害怕他摔倒的我们就在后面用纱巾兜在他两只胳膊下,像抓着马的缰绳跟着他“南征北战”。11个月刚到,儿子甩开我的手开始独立行走,这时的儿子最烦有人要抱他,非常喜欢独自去体验走路的快乐。到了1岁半以后,走路的新鲜劲儿过去了,出门时也会张开两只小手要抱。为了锻炼他的体魄,特别是1岁7个月开始上保育院以后,我常和他玩一些有意思的游戏,增加他自己走路的乐趣和运动的机会。
走一个电线杆,抱一个电线杆
看着要抱的儿子,开始谈条件:“走到前面的电线杆那里,妈妈就抱你。”
有了目标的儿子以极快的速度小跑起来,在第一个电线杆底下等着我兑现承诺。
抱他走了一个电线杆以后,把他放下,“好了,妈妈累了,自己再走一个电线杆,妈妈再抱。”如此反复……
后来,会让儿子走两个电线杆我再抱一个电线杆,还不很识数的儿子发现达成妈妈的要求后他也能达到目的,还是很听话的照做。注意,这种糊弄小孩儿的行为不能时间太长,否则妈妈会失去信誉。
由赞美演变成追逐
在儿子向电线杆进发时,在他身后不住地说“啊!你跑得太快了,我都赶不上了,我要追你噢……”
儿子被自己领先的胜利感充斥着,忘记了我们的约定,就这样一个电线杆一个电线杆地追逐下去。当然,这个游戏进行不了几次,他就识破了我的意图,我必须随时想出一个新的游戏。
更多走路游戏
找个沙袋或易拉罐,我开心地边走边踢,受到感染的儿子比我还兴奋,绝对不会要抱,他发现这样走路很有趣。
我们还会沿小河边扔石子边往前跑,儿子会学我的样子扔了石子后追赶我。
我们还会一路观察路边的蚂蚁搬家,小草变绿,玩大灰狼追小白兔等等。
下雨天,我们会穿上雨衣雨靴,在雨中踩水;下雪天我们会一路踩雪……
保育院离家有近三站路,我们常常就这样走来走去。
我不能改变社会进步为生活创造的便利,但这不能阻止我想尽办法,去锻炼孩子的体魄,培养孩子基本的运动能力。现在回想起来,这些时光就是我在给孩子做日光浴、空气浴,甚至雨雪浴嘛。
我曾问很多父母:“谁曾带孩子在大自然中听风吹杨树叶的声音?谁曾带着孩子倾听脚踩白雪的咯吱咯吱声……?”很少有令人满意的回答。随处可见塞着耳机,听的动感超爆音乐的小学生,但有资料显示孩子们的听力在下降。
我还问过很多父母:“谁曾带孩子观察过夜晚明亮的星星?谁曾让孩子看到过雨后的彩虹……?”台下的妈妈们几乎都在摇头。现在的孩子,多数时间是在电脑或电视前,在白炽灯的照耀下,孩子们的夜视力越来越弱了。
去年我的手机短信曾有一条新闻,说是北京某中学新学期开学时,操场上晕倒了十几个孩子。整个暑假不锻炼,孩子们一回到学校,体能跟不上,自然会晕倒。
或者我们的孩子智力已经超前了,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外语、电脑,还有与众不同的特长舞蹈、钢琴、绘画等才能,但是,我们忽略了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