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尝试失败之后,是完全堕入黑暗的“破罐破摔”?
刚上大学那会儿,都说男孩子起码得会点乐器才能泡到妹子。于是我跟几个同学兴高采烈地买了吉他,报了班。学着学着,他们都会弹唱了,我的琴弦都生了锈。
大三的时候,宅在宿舍,加入过一个网站(技术宅)的初期推广,算是最早一批ID。当时饥渴地想要在那个世界找到同好,发展兴趣(特别是一些能够成为装逼特长的兴趣)。后来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渐渐地离开了那个圈子。
工作了,加入了一个中日合资企业,自己也蛮喜欢看日漫,就寻思着学点日语傍身。刚开始热情高涨,学了好长一段时间。最后也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渐渐地就不再按时上课了。
……
无数次对新鲜事物的尝试,对学习新知的饥渴,都是无疾而终。到最后甚至演变成自暴自弃——我如此平凡、如此没有毅力的人,如何能够坚持着去学点什么呢?算了吧,继续做一个废宅吧(如今都快演变成肥宅了)。
自从下载得到APP开启“终生学习”以来,这种状态得到了改变。也曾放弃,但最终还是断断续续地坚持了下来。于是我想明白一件事——学习,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更好的自己。我坚持学习不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什么,也不是为了学得某项技能可以吹嘘,仅仅是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强化自己的认知。我或许毅力不够,但每坚持一天的学习,就是进步;或许有那么几天,没有坚持学习,但我不再一味埋怨自己的失败,而是鼓起勇气拾起初心。
尝试失败之后,不再选择“破罐破摔”。
2 “鸡汤”有没有用?
以前,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畅销书,我大概只能想到“起点文学”那些被出版的小说。而如今,大概也能列举出一些关于“生涯规划”(《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时间管理”(《把时间当作朋友》)、“人文历史”(《人类简史》)等方面的“正儿八经”的畅销书。并且,前段时间也买了不少这一类的书,低头啃过一段时间。
有朋友说,所谓畅销书,就是微信“鸡汤文”合集,喝多了只会令人更亢奋地迎接下一次“跌落尘埃”。
如果是以前的我,可以说是相当认同的。但现在有些不以为然了。我总结了这些天断断续续地学习和阅读,甚至包括运动的经历,有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人人都懂,却只有少数人用它过好了一生,那就是“行动”。
“鸡汤”是好东西,有营养,味道也鲜美,可是喝了不运动,不会令人拥有健康的体魄,反而会长一身赘肉。同样,“鸡汤文”也是好东西,有道理,也容易引起共鸣,可是读了不践行,不会令人认知升级,反而会使人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
所以,“鸡汤文”本身是有价值的东西,是别人总结的经验,分享给我们作为参考,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喝”了之后,长一身膘,而是在“运动过后”(现实生活中遇到阻碍和困难的时候),用来补充“营养”(作为参考),最后还要总结出自己的实践经验,再分享出去供别人参考。
3 光有“鸡汤”当然不够,还需要营养均衡搭配
市面上的畅销书大多是成功者书写的,我觉得我们也需要一些失败者的经验分享。我作为屡次尝试,屡次失败的代表,即便没人愿意接收我的分享,至少我能为自己总结一下。
例如:别人之所以坚持下来,是因为他像游戏一样,为自己设置关卡,分配奖惩。我用他的方式试了一段时间,发现还是失败了,原因是我低估了可能遇到的例外和高估了自己的想象力(玩过太多游戏,模拟设置的这种没有及时反馈的游戏对自己实在没有吸引力)。但有一点是很好的,为自己设置奖惩制度。我是个烟民,昨天晚上好想抽烟,我就在心里暗示自己,去完成当天的keep课程,就可以再吸一支。于是我为了解烟瘾,完成了keep课程。于是,我总结出一条适合我自己的坚持之路:每当坚持一件阻碍较大的事情,我才能吸一支烟。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我的吸烟量大大减少;二是,我坚持完成了更多的事情,比如写完本文,我才能去吸一支烟。
将别人成功的经验作为参考和将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组合成最均衡的“营养套餐”,为自己“磨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