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的爱其实都是比较而来的。
其实对于父母的偏心,从小到大感受过很多次,那些瞬间都像掠过心上的羽毛,在父母眼里轻飘飘的,在那个没有被偏爱的孩子眼里,却是千斤重的。
想起来之前,一个互联网好友特别激动地跟我说,她发了年终奖金和工资,终于可以买属于自己的电脑,不用再和她弟弟分享同一个了,我很为她高兴,因为她成为了可以偏爱自己的人。
这些天在看《六姊妹》,突然想起这件事,影视故事把真实的情况展现在面前时,才真正深刻体会到了朋友那时激动的情绪。
和别人不同的是,何家苦求儿子不得,接连迎来了六个金闺,每个女儿性格迥异,成长背景和年龄的差距让她们有着不同的人物展现,一碗水端平这件事,父母就成了“苦主”。
大姐性格泼辣,敢挑家里的重担,嫁出去后分了家,小屋里的床就成了剩下几个姐妹的“心病”,每个人都想博得自己应该有的那一份,凡事要均衡,父母也应该均衡。
三姐夹在中间,上有大姐二姐稳重独立,下有小妹得到了父母的疼爱,即使聊起来特长才艺和工作,她都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作为那个不被偏爱的孩子,她一直耿耿于怀:想要得到父母更多的爱,但现实不允许,想要更好的资源落在自己手上,却抢不过妹妹们得到更多……
而老五的出生,因为被寄予了太多的厚望,现实给了父亲重重一击,恰巧让她成为了不被重视的孩子,于是随了妈妈的姓,在何家显然像个外人。
太多的比较和选择,让父母在一次又一次爱的输出面前,决定权衡利弊,又一次一次地把端平的水洒掉,洒进了那个不被偏爱的孩子心里。
六个姐妹总在不断地和其他人争抢父母的爱,其实自己用比较换来的,是对自己不值得被爱的否定。
原来偏爱都是比较而来的,正因为独一与不同让我们有了被“比较”的前提,而在每一次比较后的选择,都是父母对孩子爱的定义的烙印。
渐渐地,可能我们会否定自己应该被爱,也在爱面前常常擅长比较自己是不是值得。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总有没办法权衡的事情要冠以爱的名义做出选择,所以希望你,永远做那个被自己偏爱的小孩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