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家事亲至孝,于国举贤不避仇,内外兼修终成一代英主

在家事亲至孝,于国举贤不避仇,内外兼修终成一代英主

作者: 布衣读史 | 来源:发表于2018-12-28 16:07 被阅读0次

在古代,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总是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方面去衡量。今天要讲的这个人呢,我们分别从这四个方面来讲一下,看一下别人的成功。

修身

这个人水平怎么样?现在习惯用智商和情商来评价一个人。先看智商,他无论耕种、捕鱼还是制造陶器,都能使人们按照规矩来进行,这足以体现其水平。再看情商,君主为了提拔他接班,派自己的两个女儿和九个儿子来考验他。女儿嫁他为妻(话说君主真肯下血本儿),儿子和他一同工作生活。一般来说,王子和公主这等级的人和平民相处,一般平民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主人公偏偏能谈笑之间,便得人人称赞,可见其情商之高。

齐家

齐家,此人少年便有孝名。百善孝为先,古代有很多关于孝道的故事,比如哭竹生笋、扼虎救父等等,但我觉得跟主人公比起来都差点儿。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般来说,父慈子孝。父母养育了我们,对我们好,我们自然而然要对他们孝顺,这是一种本能。当然,也有继母虐待继子,继子依然很孝顺的,比如七十二贤人之一的闵子骞。至今济南还有一条路叫闵子骞路来纪念他,德传千古啊。

可我们的主人公,偏偏遇到的是要杀他的父亲。父亲心不向善,继母言不及义,弟弟倨傲无礼,他依然出淤泥而不染,把家治理得和和睦睦。照理来说,虎毒不食子,更何况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儿子。为什么呢?一方面是耳边风的强大攻势,溺爱继室生的儿子。另一方面就是傻,傻和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一般来说,涉及到权利传承和财富继承问题,容易出现父亲杀儿子的事。这家呢,出自名门不假。到这一代,已然败落,地位和财富都谈不上。还剩什么可图呢?弟弟倒是有所图,图的是琴和两个嫂子,把仓廪牛羊给父母。父亲傻,弟弟更傻。哥哥即将执掌整个国家,天子富有四海,会不给亲弟弟财富吗?随便给点儿,就衣食无忧啊。退一万步说,侥幸成功,哥哥顺利被杀,他的岳父会放过弟弟吗?

采用的手段更是丧尽天良。一次趁主人公上屋顶修理撤梯子放火,主人公用两个斗笠逃生。一次让主人公下井疏通填土活埋,主人公提前挖了一个侧井逃生。这样的家庭,这样的亲人,主人公依然事亲至孝,这才是真正的大爱啊。何等的胸襟气度!

治国平天下

治国呢?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家庭融洽,社会祥和。治天下呢?四方来朝。这里要讲的还是胸襟气度。什么事情最能体现胸襟气度呢?举贤不避仇。为国家举贤,推举的是自己的仇人,还是最大的仇——杀父之仇。主人公杀掉了治水不力的大臣鲧,没有加害他的家人,反倒推举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后禹治水有功,主人公还把君主的位子传给了他。此等胸襟气度,怎能不让人佩服?怎能不四方来朝?怎能不是千古圣君?

写到这里,相信各位网友早就猜出主人公是谁了。没错,他就是五帝之一的虞舜。这样的虞舜,参考《史记》的记载,不知各位还满意吗?

相关文章

  • 在家事亲至孝,于国举贤不避仇,内外兼修终成一代英主

    在古代,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总是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方面去衡量。今天要讲的这个人呢,我们分别从这四个方面来...

  •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故事

    在用人方面,大凡管理者都是举贤任能,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其中最为有名的一句叫“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那么它究竟是...

  • 举贤不避“亲”与“仇” 这位老人做出了典范

    对于仇人,一般人恨不得剥皮割肉,除之而后快;对自己最亲的人,那自然是百般呵护,万千宠爱。君不见,淘宝上一句“亲”,...

  • 举贤真的不避亲吗

    一直以来都听说举贤不避亲,但当生活中真的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劝你还是慎重的好。因为在所有的关系中一但掺杂...

  • 唐太宗举贤不避亲

    唐贞观七年十一月,唐太宗任命开府仪同三司长孙无忌为司空,长孙无忌坚决推辞,说道:“我作为皇后的弟弟,出身外戚,如果...

  • 内外兼修

    有那么一撮人 自以为 有内在 就以肤浅之名 轻蔑注重外在的人 根本原因其实是 自己没外在 那 韬光养晦的五官...

  • 内外兼修

    原来~ 人是可以这样活的 原来~ 不止7年就可以活一辈子 一个人56岁可以活出好几个人的一生 原来~ 对世界认知、...

  • 内外兼修

    我想我从来都没有此刻这么关注自己。 所谓内外兼修------内修自信、智慧、知识,外修身材、容貌、体态,...

  • 内外兼修

    于内:灵魂、性格、思维 于外:文化、制度、经济

  • 内外兼修

    手洁心清,内外兼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家事亲至孝,于国举贤不避仇,内外兼修终成一代英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qe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