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英语: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并刊于《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题为《Broken Windows》的文章。
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一个企业如果建立规则,那就必须在规则破坏的第一时间去维护,否则就会一发不可收拾,破窗效应预防(挽救)的方法有如下几条:
1.及时弥补
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问题解决在第一次。如第一块玻璃被打破后,立即修补上,并加强巡逻,制造出一种威慑力量,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2.赏罚有度
在企业管理上,萝卜加大棒从来都是不错的管理方案,在禁止在工作场地、时间吸烟的同时,根据公司老员工较多、吸烟的人较多的实际情况,规定了上、下午各休息15分钟,为大家休息、吸烟时间,并建立了吸烟室。“有疏有堵”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
3.趁势而为
当事件有可能扩大、出现蔓延趋势时,就要及时出台针对性的规定,明确表明公司的态度。如公司一些客户,在工厂参观后,对员工叼着烟卷干活印象不好,公司就借此时机开展工作岗位禁止吸烟活动,建立了禁烟制度,制定了逐级包保责任制。
4.灵活变动
情况实在不断的变法、发展的,防止“破窗效应”的各种制度也要随形势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张瑞敏刚到海尔的前身洗衣机厂时,制定了“不要随地大小便”的制度。现在,这些制度也连同这些现象的消失,成为了过去的那段历史了。
5.坚守目标
制定了制度就要坚持下去,虎头蛇尾会使破窗效应变本加厉。在贯彻执行过程中,现代化管理手段为严格贯彻执行制度提供了好的手段,杜绝了人的因素产生的问题。如采取指纹考勤机,杜绝了代打卡的现象;安装披露监视系统,避免了安全、质量、劳纪等许多问题的出现和判定。企业管理中结合现代化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6.有典型
当公司出现违章、违法的情况后,及时按规定严格进行处置,建立起摸热炉必烫手的法则,还得以身作则!
规矩制度建立是一个体系,必须方向明确,目标坚定,长期坚持,形成企业文化,短期靠管理,中期靠制度,长期靠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