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解开学生身上的枷锁

解开学生身上的枷锁

作者: 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20-11-02 00:38 被阅读0次

    读《钱梦龙经典课例品读》有感

    我和许多语文老师一样经常感慨:语文越教越不会教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迷惘?钱梦龙老师说,多半是缺少一点课程意识。这一点其实在我今年开始跟着王君老师的语文湿地学习之后就已经深刻体会到了。

    语文是什么,语文要怎样教?以前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名师指路,我明白了语文就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里强调理解和运用。理解就是基于文本的思考、鉴赏和品析。运用则是将学到的语言表达技巧运用于生活交际,会表达,善沟通。在理解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情感、情操的教育启迪,实现人文教育。在说和写中表达自己,提升人际交流,促进思想传递。

    以前,我们许多语文老师忽略了语文作为语言的工具性,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政治课,中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己地。所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老师们越来越感觉教的不考,考的没教。所以说越来越不会教语文了。

    我看了很多名师的课程思想,他们都注重文本的工具性,借助文本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或着眼于全篇,或聚焦于句子,或锁定在字词,或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全面而深入的咀嚼。力求让学生一课一得,学有所获。

    有了课程意识,课程设计则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精心设计,环环相扣,无懈可击;有的引导得法,由浅入深,渐入佳境;有的大开大合,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每种教法都体现着老师的活法,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众多教法之中,我看到了钱老师的课例,如行云流水,质朴无痕。开合自如,意态生动。就如万紫千红百花园中的一从黑色郁金香,令人过目难忘。

    看到《死海不死》课例 这是惊鸿一瞥,已是惊为神人。别出心裁的教法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忍不住又百度出《中国石拱桥》以画桥说桥的方式导入,自然得出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这一知识点,实在是妙不可言。比起我们平时单调枯燥的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但是这样枯燥的说明文就已经讲的出神入化,更不用说小说,散文,那更是掘地三尺,深入精髓。

    钱老师的课堂传输了知识,更是训练了读书之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学无止境,方法却可以一劳永逸,终身受用。钱老师把自己的教法定义为“导读法”,教学理念是“三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在学生为主体这一点上,钱老师做的非常彻底。这是他和大多数老师的明显界限。好多老师包括我自己,总是设计好了问题,弄好了套子让学生往里钻,表面民主,实际还是牵着学生鼻子走。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

    钱老师则不同。钱老师鼓励学生质疑,提问,让学生经历一个无疑—有疑—无疑的读书长进过程。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学会自读。钱老师敢于放手,让学生提出形形色色的问题,哪怕有些问题不着边际,与课文无关。对于好的问题大力表扬,对于没有建设性的问题也极力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不会用对错来打击。

    好多老师尤其农村教师认为农村的孩子学习能力差,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够。所以经常用讲解代替思考。久而久之,学生有问也不答,课堂成了老师的独角戏,无聊沉闷。

    有的老师是不敢放手。担心学生找不出问题,耽误时间。或者是害怕学生的问题漫无边际,离题太远,完不成教学任务。

    我喜欢师生互动的生动课堂,所以极力鼓励学生思考回答。即使慢,即使有些问题不尽如人意,但是只要他敢于提出,就大力肯定赞美。肯想,敢说,这本身就是努力学习的表现。只要肯学,总会越来越好。我们要敢于抛弃考试,放慢速度,等一等,再等一等,慢慢的就会更多人跟上来。等待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就像生孩子,须要十月怀胎,经历难忍的阵痛,才最终迎来崭新的生命。

    钱老师经历一年多的自渎训练,所教班级的学生自读能力才由“入格”到“出格”的临界期。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实现了从教到不教的目的。

    读了钱老师的课例,我坚定了决心,大胆放手,解开束缚在学生身上的枷锁,让他们放飞思想,畅所欲言。哪怕慢,只要每天向前迈进一小步,总会越走越远,越走越轻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开学生身上的枷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rp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