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九折回车》【邛郲】二字名称首次在西汉末年出现。《汉书》《王尊传》~
九折回车
史籍记载:
《汉书》卷七十六《王尊传》
王尊,字子赣,涿郡高阳人也。西汉末年著名大臣,涿郡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人,生卒年不详。少孤,归诸父,使牧羊泽中。尊窃学问,能史书。年十三,求为狱小吏。数岁,给事太守府,问诏书行事,尊无不对。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久之,尊称病去,事师郡文学官,治《尚书》、《论语》,略通大义。后复诏署属治狱,为郡决曹史,不久以令举幽州刺史从事。太守察其廉正,补辽西盐官长。其数上书言事,引起丞相、御史注意。
初元中(公元前46年),任虢县令,不久转任槐里,并兼任美阳令。任美阳令时,在处理美阳女子告养子一案对一不孝子进行严惩,射杀不孝子,吏民对其严酷深为怖服。
汉元帝寻幸虢地,王尊办事谨严有度,以高第升为安定太守。到任后即发布文告,敕令郡中官吏尊纪守法,对辖境内盗匪进行严厉清剿,同时打击郡中豪强,惩治贪官污吏。一时之间,境内盗匪、豪强纷纷避居周边郡县。但最终因手段残酷而被免职。
不久,又出任护羌将军,转任校尉。在一次护送军米途中,逢羌人叛乱,王尊被羌叛军数万包围,于是率军数千出击,击溃叛军。但被朝廷以擅离部属治罪,适逢大赦,罢为民,回到家乡。
涿郡太守徐明荐尊不宜久在闾巷,上以尊为郿令,迁益州刺史。先是。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郲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尊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耶?”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尊居部二岁,怀来徼外,蛮夷归附其威信。博士郑宽中使行风俗,举奏尊治状,迁为东平相。

译文:
初元中(公元前46年),任虢县令,不久转任槐里,并兼任美阳令。任美阳令时,在处理美阳女子告养子一案对一不孝子进行严惩,射杀不孝子,吏民对其严酷深为怖服。
汉元帝寻幸虢地,王尊办事谨严有度,以高第升为安定太守。到任后即发布文告,敕令郡中官吏尊纪守法,对辖境内盗匪进行严厉清剿,同时打击郡中豪强,惩治贪官污吏。一时之间,境内盗匪、豪强纷纷避居周边郡县。但最终因手段残酷而被免职。
不久,又出任护羌将军,转任校尉。在一次护送军米途中,逢羌人叛乱,王尊被羌叛军数万包围,于是率军数千出击,击溃叛军。但被朝廷以擅离部属治罪,适逢大赦,罢为民,回到家乡。
时任涿郡太守徐明上书朝廷称以尊之才能不宜久在闾巷,于是王尊再次被朝廷征召,出任郿令。不久迁益州刺史。莅任以后,尝出巡属邑,行至邛郲山,山前有九折阪,不易行走。从前临邛县王阳,任益州刺史时,行至九折阪,仰天叹道:“我的身体肤发,承受先人,不可毁伤,何必常常经此冒险。”当即辞官归去。及王尊过九折阪,记起先哲遗言,偏使御夫疾行向前,且行且语道:“此处不是王阳先生的畏途么?王阳是孝子,王尊是忠臣,各行其是,都有至理。”王尊在任二年,复调任东平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