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书笔记
——方鸿渐的矛盾与挣扎
高一(13) 叶冠婷 1321
方鸿渐是一个言行思想处处都透着矛盾的人,比如他既游手好闲,即又保有一点良心。这样矛盾的角色,不仅无法让人心生好感,反而让人鄙夷。他的丈人送他出国留学,他却“既不钞敦煌卷子,又不访《永乐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他在国外留学了四年,还是不学无术,便想用一张假文凭去哄骗父亲和丈人。他起初认为这样不太道德,但又很快自我安慰:“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柏拉图《理想国》里说兵士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该哄骗。圣如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父亲和丈人希望自己是博士,做儿子女婿的人好意思教他们失望么?买张文凭去哄他们,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或英国殖民地商人向帝国府库报效几万镑换个爵士头衔,光耀门楣,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反正自己将来找事时,履历上决不开这个学位。”
方鸿渐回国后,得过一次相亲的机会。他去到未来的丈人家里,看不上那位小姐:“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哼!不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我宁可他们瞧不起我,骂我饭桶。’我你他’小姐,咱们没有’举碗齐眉’的缘份,希望另有好运的人来爱上您。”但谁知他的言行都被张家所鄙夷:“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太重。”“我说的英文,他好多听不懂。”“你看他吃相多坏:全不像在外国住过的。”
方鸿渐的矛盾带有讽刺和悲哀。他看不起许多人身上的虚伪和虚荣,但却没有充分的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己就是一个无用之人,却看不起别人,将自己的悲剧归咎于命运。这样的人,注定走不出人生的围城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