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讲. 刘秀的成功告诉我们什么(下)
主讲:姜鹏
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它发生在公元23年,也就是刘秀参与起义的第二年,当时义军势力已经扩大到一定程度,接连攻下包括昆阳在内的多个区域性城市,势力范围也扩大到了今天的河北地区,王莽眼见义军越来越壮大,心中紧张,于是紧忙调配一大波正规军前去剿灭,据史书记载,当时实际调配正规军四十三万,对外声称一百万大军。
这支官军的前锋部队多达十万人,率先抵达了刘秀所在的昆阳城,当时很多义军看到官军人数众多,将原本驻扎在城外的部队全部转移到城内去,心中非常恐惧,他们的第一念头就是自己的老婆孩子,于是有人提出说,官军十分强大,不如我们现在放弃,各走各的,这时刘秀站出来说,我们人数少,粮食缺,假如现在齐心协力,说不定还能杀出一条生路,但是假如我们现在各走各的,一定会被十万官兵各个击破,别说妻子儿女和财富,我们恐怕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义军的其他领袖一听非常生气,觉得刘秀自己不逃走也就算了,居然还想把我们也绑在这里。
过了一会,探马来报,说官军现在越围越紧,各位就算是想要逃出去恐怕也不容易了,这种情况下,义军领袖们又把刘秀找了回来,重新商量,看看能否找到一条生路,刘秀就说,我们城里的军队不到一万人,城外的官军多达十万人,首先,我们要齐心协力,抵抗到底,不能分散,其次,光靠我们这点人马恐怕还是不够的,于是刘秀挺身而出,决定带着自己最亲近的十三个兄弟,出城去附近请救兵,希望能够里应外合,击溃官军。
刘秀也的确非常勇敢,在官军的重重包围下,他带着十三位兄弟成功突围,找到附近的其他义军,告诉他们现在昆阳告急,希望能够得到援助,结果其他义军领袖一听,觉得围攻昆阳的官军太强大了,如果前去援助,说不定自己都得牺牲在那,思前想后,觉得自己还有妻子儿女,还是不去救援了。
面对这种表态,刘秀说,如果我们齐心协力大败王莽的军队,那就可以获得比我们固有财产多一万倍的财物,而如果昆阳城被攻破,王莽军队就会将我们一网打尽,到时候,别说财物和妻儿,我们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了。
听了刘秀的话,义军将领们觉得也有点道理,于是调集兵马跟随刘秀,救援昆阳,而刘秀自己率领几千人作为先锋部队,在昆阳城外与官军对阵。人类历史上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因为古代战争的关键有时不在于人数多少。有时作战地区空间有限,即便有十万军队,也没办法全部排开,将所有士兵利用起来,发挥不出来全部力量。昆阳之战也是如此,到了昆阳城外后,刘秀率领义军向官军阵营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而城内被围困的义军也打开城门,冲杀出来,两边里应外合,把官军的先锋部队一举击溃。战争结束后,果如刘秀所说,官军丢下财富辎重数不胜数,义军连搬了一个多月都没有搬完,这就是著名的昆阳大捷。
从这一战,我们能够看到刘秀身上两个品质,第一,不贪小利,不只看眼前的珍宝和利益,第二,在巨大困难面前,他敢于坚持。而其他义军将领的表现,很容易让我们想到《西游记》里的猪八戒,一天到晚嚷嚷着分行李,在取经道路上,总觉得熬不下去了。这样的人在生活里,或许是个有趣的人,但在事业上,他一定成为不了主心骨,很多人认为,在《西游记》的故事里,核心人物是战斗力最强的孙悟空,但事实并非如此,西游团队的主心骨是唐僧,虽然唐僧没什么战斗力,但他身上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第一,西天取经这个目标是唐僧定的;第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无论遇到什么艰险,唐僧都会一直坚持下去。这才是让整个团队最后能够抵达目的地最重要的两点,孙悟空再有本事,一旦离开了唐僧,他的目标感是散乱的,没有方向。刘秀可以说就是一个唐僧型的创业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