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那一刻不是震惊而是平静。奶奶今年85了,聊天的日子越来越少,那天我们聊到了他们小时候,那个吃不饱穿不暖还有战争的年代,在那样的大背景下,奶奶刚好逃过了裹小脚,以此,才有机会走出家门,去人多的地方走动,而他们的走动与现在的走动截然不同,虽然如此,她已经很幸运了。
那个带他出去走动的大人是她的大伯,每到赶集的时候奶奶跟她的堂妹就有机会其中一人跟着大伯去赶集,激动的小心脏都要跳出来,距离集市大概五里路,大人拉着小孩就去了。大人总是有很多的事情要去做,这些事情总是不方便带着孩子,比如在拥挤的集市购物,买齐一大家子需要的物品,到了集市之后大伯会把奶奶“寄存”在一个熟人的药店里,这样孩子也不累,大人也轻松,可以很快买好东西,再拎着东西走回去,通常这一趟下来大半天时间都没有了,对于当时种地交公粮的农民来说真的很奢侈,奶奶被“寄存”的次数多了,心里不免躁动,想跟着大伯真正的来一次赶集,然那个时候的小孩也只是想想罢了,怎敢给大人添乱,就这样忍着,熬着,盼望着……不知不觉见间,已从小姑娘长成了大姑娘,那样的想法也慢慢淡了,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干——挣公份,每一张嘴都要吃东西,每一张嘴都要交公粮,生活的重担也慢慢向奶奶靠拢,直到她婚嫁,成为自己的主心骨,那个时候的她已经没有了小姑娘的心思,继而认认真真地努力过自己的小日子,她很有想法也很“厉害”,在那个时候艰难的把日子过的很好。后来她生了三个孩子,三个孩子又生了三个孩子,我就是她大儿子的闺女,刚开始的一年奶奶还在照顾我,后来堂弟出生,堂妹出生,她就一个小孩接着一个小孩的照看……直到,直到爷爷生病,她的战场从小孩到老头,这一照顾就是30年,这30年才正式开始了我们爷孙,婆孙三人之间的故事,这30年,爷爷奶奶一直跟我们住,他们陪着我度过了鸡飞狗跳的小学,叛逆淘气的中学,奋发努力的高中,后来我远走他乡上学,工作……回忆这一路满心欢喜,当我跟奶奶再一次聊起我小时候的时候,那个小时候的奶奶也回来了,她说:“我小时候没有人给我买东西,我想买都没人给我买,你爸那个时候没有多余的钱给他买东西,我一直在想等我可以了我一定要给我孙子买东西,买特别多的好吃的,买质量特别好的衣服。”她做到了!她做到了她想做的!带着在身边的这个孙女,去赶集去买东西,想要什么都可以,可她的孙女没有如她的愿,见什么要什么。而是什么都不要,问什么都是不要,买什么都无所谓摇头不用。哈哈哈,这一刻现在想来真的搞笑,一个奶奶终于可以买得起东西了,带孙女来圆自己小时候梦,被孙女无情拒绝了,我想她当时肯定想捶我,是的,她当时就是想捶我,她亲口承认的。而我现在也以而立之年,独自带大自己的孩子,对此深有体会。后来,真的是气到奶奶了,问要什么都不要,吃的玩的都摇头,没办法的奶奶花“巨资”给我买了一身运动服,质量真的贼好,上衣现在妈妈去地里干活的时候还会穿,裤子我回老家干活的时候也会穿一两次。
聊天聊到这里的时候,我才恍然如梦,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救赎曾经的自己,我坚持自己带小孩是对小时候的救赎,奶奶用尽全力给孙女买东西也是对小时候的救赎,那个回不去的小时候,那个让自己意难平的小时候,她留在了记忆里留在了血液里,留在了长大后的每一次选择里。
奶奶成长的那个时代是中国刚站起来的时候,他们经历战争,经历自然灾害,经历缺吃少穿,坚韧的中国人熬过所有苦难,给子孙后代攒足了甜蜜,存够了口粮,送他们远行,祝他们成长。愿不被看见的小时候可以被看见,愿每个人的小时候可以被看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