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第三十三届金鸡奖颁奖典礼刚刚落下帷幕,周冬雨凭借《少年的你》陈念一角,获得最佳女主角的奖项,她是继周迅、章子怡后,第三位成功登顶“三金影后”中年龄最小的演员。
28岁周冬雨凭借自己的努力,年纪轻轻就达到了人生高峰,这些成功离不开她的努力与坚持。
有人说:对比周迅与章子怡两位前辈,周冬雨这个"三金影后",不过是时势造英雄而已!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所著的《异类》一书中,通过对天才少年、成功商人、社会精英等人群数十年的走访与观察,为我们带来了获取成功的全新思路。成功本身没有秘密,真正的成功=才智+社会环境+机遇+勤奋。
成功的根源是什么?技能精进、抓住机遇、文化背景、还是......或许我们可以从本书中找到答案。
一、马太效应、优势积累和1万小时练习---技能精进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意思就是人越优秀,越会得到更多资源,就会更加优秀,人越是失败,越会减少资源直至失去资源。
人在最初出现微小优势时,就要经过不断强化和累加这个微小优势,通过优势积累达到超过常人的程度,就会变成更加出众且优秀。
那么,累加到什么程度才能成为优秀的人呢?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就是说,成功的人不是特殊天才,他们是经过优势累加和自身努力的结果。1万小时临界值是从普通走向成功必有的练习时间。
周冬雨是石家庄一个学校的学生,因为从小学习舞蹈,外形与气质超出常人,高三时去南京参加艺术考试,刚好遇到张导在为《山楂树之恋》选角,她本人状态与角色吻合,被导演选中参演静秋一角,静秋角色的成功,让这个宝藏女孩开启了马太效应。
谋女郎的身份让周冬雨倍感压力,同时也为她打开了表演的大门,她非常清楚自己的不足,只能暗自较劲。她买来很多时尚杂志,跟着里面的模特学姿势,学穿衣风格。骨子里的倔强,让她觉得别人都能做好的事情,自己也行!
随后的周冬雨用十年的时间磨砺自己演技,把自己的优势变成优秀,《七月与安生》 与《少年的你》的问世,给予周冬雨的不仅是荣誉,更多的十年汗水的见证。
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的奖项,是对周冬雨演技的认可。平凡的女孩用自己曾经微小的优势,利用马太效应,和自己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今天的“三金影后”。
也有网友质疑她的演技不如周迅和章子怡,但她们却忽略一点,时势造就成功。下面我们来看看机遇的重要。
二、“智商”是伪命题--抓住机遇
被誉为天才的人都智商超高的,他们在普通人眼中就是“天才”。然而作者却在书中指出,仅靠智商很难区分两个聪明孩子,当智商过了一个数值之后并无太大差异,这就是“门槛效应”。
如果用“门槛效应”来证明智商高的人才能成功就是一道伪命题。
意思是说,智商不能决定人的成功,两个起点和智商相似的人,不转换更多的现实优势并不能成功。
《七月与安生》中周冬雨和马思纯同时拿下了金马奖的双料影后,两个起点和智商相似的人,在荣获金马奖影后以后,演艺事业发展各异,周冬雨的发展更好,《麻雀》、《春风十里,不如你》、《少年的你》等作品屡获好评,机会一次次的眷顾她。
抓住机遇并非因为她的聪明,而是她将自己的现实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反观马思纯的事业就落后于她,可见成功的来临不是随机事件,而是由一系列不可预知、强而有力的优势环境和机遇构成……
虽然技能、机遇是成功的重要要素,但文化背景直接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和行为模式。
三、稻田文化--持续努力
中国南方水稻种植很是普遍,种水稻的农民,在劳动的投入与产出之间有明确关联,他们在地里干活越卖力,收获也越大。
因此,种植水稻区域的人群,比种植其他作物的人群,每日劳动时间长2—3倍。勤奋,成了文化传统。
水稻文化不仅表现在中国小孩在学习上投入时间长,在工作中也同样适用,华人的坚持不懈、顽强不屈是有目共睹的。
周冬雨在演完《山楂树之恋》后,一直反思自己,妈妈说她长得土里土气,不是明星料,媒体也公开评论她的穿着很差。她并不生气,只是暗自较劲,学习穿衣风格,坚持练习形体,把自己体型瘦小的弱势变成古灵精怪的优势,把有些木讷的眼神练成眼中充满小星星。
周冬雨从别人质疑“不会演”到“太会演”,用十年时间持续努力的磨炼演技,终于抱回了“三金影后”的殊荣。
技能精进、抓住机遇和持续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成功不是偶然发生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共性,静候机遇、把握住机遇的人就是未来成功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