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模式
这几天被支付宝推出的相互保模式刷屏了,听说有点颠覆性于是去了解了下。
首先看看加入条件,还是有点门槛,芝麻分650及以上的蚂蚁会员(60岁以内)可0元加入,享受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100种大病保障。在他人生病时参与费用均摊,在自己生病时一次性领取30万(40~59岁可领取10万)的保障金。这个也可以为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入保,家庭每多一个人自己也多一个分摊名额。
这个相互保模式大家最关心的可能就是到底每个人每年要投多少钱出去?因为这种模式本身就是动态的,这个数据跟地域和人群等还有关系,所以没法告知你准确数字。但是可以给大家两点作参考。
1.协议承诺单一案例每个人封顶1毛钱
2.根据精算师预估每人单年投入在100-200元。
如果这个预估数字属实,那么无疑这个模式是极为划算的。
了解之后,我也果断加入了这个计划,在我加入时这个用户群体数据已经突破了440万。
而这个模式有个问题就是要保证整个体系的正常运作,面对分布式的客户数据,要解决数据真实透明可信和避免用户赖账骗保的情况。在这个过程就采用了区块链技术,来实现记录不可篡改。
传统保险的痛点
很多人看到相互保模式可能会觉得很新颖,朦朦胧胧的觉得有创新性,但是又说不上来到底颠覆的地方在哪里,这就要从传统的保险痛点说起了。
关于对保险的理解,刘润博士作出了很接地气的一个说明,其实我们传统风俗里也有类似于保险分摊的机制,那就是随份子钱。在古代普遍生活质量不高,财富不宽裕的时候,很多人解决婚姻大事并不宽裕。出现这种急需大笔钱时有亲友分担可以度过难关。但是这种模式问题很多,并不一定对等,且跟个人亲友圈有关。
保险公司的出现,使得这种分摊机制中心化和商业化,每个人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的代理来参与更大群体的分摊,但是中心化的机制有极大的弊端痛点。
一是中心化的效率问题,赔付过程困难,
二是我们都知道保险人员的返佣很高,因为保险公司赔付率奇低,2012的一个数据表明,财产保险的赔付率为48.85%,健康保险的赔付率为32.66%,意外伤害险的赔付率为22.86%。也就是说你交的大部分钱其实是被中间机构赚走了,让我突然想起一句广告语“买卖二手车上瓜子,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结论就是:去中心化的熟人关系,赔付率高,但规模太小。中心化的信任机构规模大,但是赔付率低,也就是效率低。
而支付宝相互保的模式出现,根据官方定义,管理费用为10%,其余的都是正常赔付支出再分摊给参与群体,所以虽然10%的这个比例也能让支付宝赚到合不拢嘴,但是比传统保险还是好太多了。这就是区块链技术加持下的商业营模式的成功之处。
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标杆
作为区块链技术应用探索下的成功案例标杆,对于我们来说有很大的启示,在这个应用领域中我们看到。至少有两点是明确的。
1.商业场景本身实实在在存在,且确实存在传统方式无法解决的痛点。
2.商业群体极大,有大规模商业落地的基础。
这两点也是我们做项目评测是第一关要考虑的,有太多的坑底项目利用小白的无知心理,把区块链技术吹成了万能神药,好像一结合区块链立马成了仙桃。其实区块链技术不能治你们的无良病。坑爹项目很多,像 XMX 等某些蹭热度的项目一样,根本就是骗钱的噱头,有没有存在意义你心里没点B数吗?
(游侠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