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卢战争中,尤利乌斯·恺撒曾经分别于公元前55年和54年两次入侵不列颠。
其中,第一次入侵是不成功的,除了占领肯特海岸的滩头之外,罗马人没有取得什么其他战果。
第二次入侵罗马人取得了更多成就:他们找到了一位对罗马友好的国王——特里诺文特人曼杜布拉库斯(Mandubracius),还强迫曼杜布拉库斯的竞争对手卡西维拉努斯(Cassivellaunus)屈服。
但最终,罗马人并没有占领或者征服不列颠。
...
坏天气打败了恺撒?
战前准备
长期以来,古典世界一直认为不列颠是锡的主要产地,罗马人给它起了个拉丁化的名字即“不列颠尼亚”。
但是,对于许多罗马人来说,这个岛屿就像海外的其他地方一样,对于他们来说是“已知世界的边缘”,是一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一些罗马作家甚至坚称它不存在。
公元前55年,尽管刚刚结束了针对日耳曼人的战争,恺撒却在权衡再三之后,决定在严冬来临之前,冒险组织一场讨伐不列颠岛的战役。
那么问题来了,凯撒干嘛要去征服这个当时人看起来“鸟不拉屎”的地方呢?
事实上,凯撒的借口是“几乎所有与高卢人的战争,后者都得到了不列颠的支援”。但这也可能是恺撒调查不列颠矿产资源和经济潜力的一个掩护。
远征不列颠的罗马军团将士艰难的登陆
恺撒聚集了一支由80艘运输船组成的舰队,足以携带两个军团,以及未知数量的战舰,从莫里尼境内的滨海布洛涅出发。还有另外18艘战舰搭载着骑兵从不同的港口起航。这次出击非常匆忙,8月23日午夜之后,恺撒率领部分战舰先行出发。
恺撒最初试图在多佛(Dover)登陆,其天然港口可能被“斥候”确定为合适的登陆点。
然而,当海岸渐渐映入罗马人的眼帘时,凯尔特人的兵力已经集结在俯瞰海面的山丘和悬崖上了,摩拳擦掌地想要阻止罗马人登陆。因为悬崖距离海面非常近,以至他们可以准确命中从这里经过的任何一个目标。
恺撒只得命令部下沿海岸寻找新的登陆点,经过努力,罗马人终于在距离多佛大约11公里外的沃尔默(Walmer)找到了一片开放的海滩。
凯尔特人在滩头列阵以待凯尔特人一直在岸上对罗马舰队进行追踪,满载部队的罗马船只因为吃水太深而无法靠近海岸,罗马人只能从深水区下船登陆,因此士兵们都不想下船。
据《高卢战记》记载,这时,罗马军团一名旗手勇敢地跳下海去,他朝着身后的士兵大喊:“随我来,罗马的勇士们,不要让光荣的罗马军旗落到敌人手里,我将尽到作为罗马共和国公民应尽的职责!”
他的行为激励了其他人,士兵们也跟着跳下水并向陆地冲锋。另外,恺撒将那些装备重火力的战舰集中起来,对凯尔特人进行猛烈攻击,将不曾见过这种阵势的凯尔特人击退。
很快罗马人就控制了滩头,但登陆的秩序很混乱,罗马人没有办法列阵。而且由于逆风,搭载骑兵的罗马战舰此时仍然没有赶到战场,所以罗马人只能做持久战的准备。
罗马军团一名旗手勇敢地跳下海去,他朝着身后的士兵大喊:“随我来!“风暴来袭
凯尔特人在丢掉了海岸之后无险可守,而且通过方才的交战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远非罗马军团的对手,于是便纷纷反水,向恺撒投诚。
但常年与蛮族打仗的经验告诉恺撒,这些凯尔特人是最反复无常的,于是便密令骑兵加快速度朝大部队靠拢,一旦骑兵登岸就迅速发起总攻,彻底消灭凯尔特人。
然而就在骑兵即将抵达不列颠的时候,海上突然刮起了猛烈的风暴,一部分罗马舰只被当场摧毁,另一些则被迫折返回了高卢。
雪上加霜的是,半夜里迅速上涨的潮水导致很多船只失去控制并在岸边撞毁,巨浪还令剩下的船只无法航行。
这些情况引起了恺撒的不安,因为罗马人并没有在不列颠过冬的计划,他们的粮食和冬衣都很缺乏,也没有骑兵的支援,如果船只再不足的话,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尽管罗马人严密封锁了不利消息,但“罗马人的船只被风暴摧毁”这个消息还是很快就在不列颠岛上的各支凯尔特部落之间传开了,他们发现驻扎的罗马部队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多,而且还看到罗马人并没有得到增援。
恺撒意识到了情况的变化,为此他下令修补战船并搜集粮食。接下来的几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双方都无法展开军事行动,但凯尔特人趁机四处联络,很快又集结一支军队,并将恺撒的营地团团包围。
大雨一停歇,凯尔特人便立即发起了总攻,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一支高卢雇佣军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作战勇猛,以血肉之躯挡住了敌人的攻击,后续的罗马军团抓住这个机会,迅速扑入敌阵,凯尔特人无法抵挡,很快就四散奔逃。
凯尔特部族的首领在晚些时候重新派出使者前来求和,恺撒索取了更多的战利品后同意了他的请求。
但恺撒也深知不列颠已经不能多呆了,于是便选择了一个晴朗的夜晚,率领舰队全体渡海返回了高卢,从而结束了第一次对不列颠的远征。
凯尔特战车与罗马步兵的战斗战神的败笔?
第一次远征后,罗马人失望的发现不列颠岛上并没有金银,好在盛产另一种宝贝——珍珠。为了表彰恺撒的这一“胜利”,罗马元老院破天荒地举行了长达20天的谢神祭。
然而,这个看似的胜利的结果对于自命为战神化身的凯撒来说并非是胜利,而更像是一个人生败笔——他竟然被坏天气给打败了!因此,凯撒一回到高卢就迫不及待地准备第二次远征了。
第二次远征
风暴再次来袭
回到高卢后,恺撒就立即着手准备第二次远征。
恺撒决心不像前一年那样犯同样的错误,这次他召集了5个军团,再加上2000骑兵,而且这次他采用了更适合在海滩登陆的战舰。他将蒂图乌斯波图斯(Portus Itius)港定为了出发点,还派专人负责维护从高卢到不列颠的后勤补给线。
公元前54年夏天一个晴朗的夜晚,恺撒率领满载部队的800艘战舰以及运输船朝着不列颠驶去。
反映罗马战船的浮雕一开始罗马人想在去年找到的一个绝佳的地方登陆,但由于海上又刮起了风暴,罗马人实在找不到那个地点了,只能再次在沃尔默登陆。
出乎罗马人意料的是,这次他们没有遭到凯尔特人的阻击。其实凯尔特人本来已经布防妥当,但是看到恺撒庞大的舰队之后,便吓得逃回了内陆。
然而,这次恺撒依旧遭遇了坏天气,第二天,罗马人的舰队再次被海上风暴所摧毁,大量船只撞碎在岸边。
恺撒只能暂时打消了向内陆挺进的念头。他派人到岸边收集船上的木料,利用它们构筑了一条防线。
带路党出现
与此同时,凯尔特人也没闲着,为应对共同的威胁,他们之前龃龉不断的各部落已经联合起来,由卡图维拉尼部落的首领卡西维拉努斯统一率领,组成了一支十分庞大的军队。
趁罗马人立足未稳,凯尔特人大军发动了攻击,他们的一次冲锋甚至抵达了罗马人竖立军旗的地方,但在罗马人顽强的反击下还是抛下大量尸体撤退了。
在强攻没有奏效后,卡西维拉努斯改变了战术,他的如意算盘是等到冬季来临,罗马军队的后勤补给就会非常困难,到时候再一鼓作气消灭他们。
身经百战的恺撒怎会猜不透卡西维拉努斯的心思,针对凯尔特人的“拖字决”,他决定率军主动出击,直捣凯尔特人的老巢。
趁罗马人立足未稳,凯尔特人大军发动了攻击,他们的一次冲锋甚至抵达了罗马人竖立军旗的地方就在这时,一个好消息传到恺撒耳朵里。尽管卡西维拉努斯的部落是整个不列颠岛最强大的,但他本人强于武功,疏于文治。
上次强攻罗马防线伤亡惨重,特里诺文特部落的首领赶来劝谏他,没想到被刚愎自用的卡西维拉努斯当场处死。
部落的王子曼杜布拉库斯听说他的父亲被卡西维拉努斯杀害,知道自己只能投降罗马人才能保住王位乃至性命,他没有犹豫,立即率领族人向恺撒投降。
曼杜布拉库斯希望罗马人能帮他对付卡西维拉努斯并帮他复位,恺撒慷慨地答应了他提出的条件。
最后的攻击
此时,由于特里诺文特部落的叛逃,凯尔特联军已经开始动摇。
恺撒抓住这个时机对凯尔特人的堡垒发起总攻,在“带路党”的帮助下,罗马骑兵长驱直入,很快就跨越了泰晤士河。
卡西维拉努斯虽然早就列阵以待,但无奈他的虚实尽在罗马人的掌握之中,连吃败仗,只能撤退到堡垒之内。
罗马人在战场上投入了一头巨大的战象,这头战象周身披挂铠甲,它的背上还驮着一座塔楼,罗马士兵就躲在里面不断投标枪。由于凯尔特人从来没见过这种“长鼻子怪物”,被吓得纷纷逃跑。
凯撒率军跨越泰晤士河吸取了上次远征的教训,恺撒下令坚壁清野,以免遭到凯尔特人的埋伏。
堡垒中的卡西维拉努斯已经成为了瓮中之鳖,他赶忙写信给肯特地区的四位部落首领,请他们率兵围攻恺撒的滩头阵地,以收到“围魏救赵”之效,但四人均隔岸观火。
尽管卡西维拉努斯的堡垒修筑的十分坚固,但还是难以抵挡罗马军团连日围攻。
卡西维拉努斯见大势已去,只得率残兵从堡垒逃走,将大量部众和牲畜扔给了罗马人,恺撒大获全胜。
...
尾声
在罗马军团和敌对部落的围追堵截下,山穷水尽的卡西维拉努斯只能向恺撒投降。
但后者也没有为难他,恺撒宣布:只要卡西维拉努斯能交出一部分人质,每年向罗马缴纳贡金,发誓永远不得伤害特里诺文特部落,就可以饶他不死,而且他还可以继续担任部落首领。作为败军之将,卡西维拉努斯只能一一照办。
于是,罗马人在不列颠得到了第一个盟友——特里诺文特人,不列颠和罗马之间的交往开始变得日益频繁。
然而,就本质而言,凯撒对不列颠的两次征服实际上都以失败告终,在军事贵族的肆意妄为下,罗马共和国也终以危机而覆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