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公益人研读社
TEDx的公共教育价值

TEDx的公共教育价值

作者: OliverDing | 来源:发表于2015-12-08 12:18 被阅读437次

    2012年10月13日是TEDxCity2.0活动日,我在这天回顾了TEDx在中国的传播历程,简述了高校TEDx活动和城市TEDx活动的差异,以及它们各自的公共教育价值。

    TEDx活动拓展了教育学习资源,增加了“教师”(分享者)数量。然而,它的公共教育职能还不仅如此。TEDx活动会形塑新的城市身份(City Identity),并且带来更多的Serendipity,让人们收获意外惊喜的学习体验。TEDx活动对于工作团队参与者也具有特殊的学习价值。

    2012年10月13日,一个平常的周六,却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早晨起来去附近的公园跑步,回来时,拿出手机,拍摄了街角一景。

    这是一个出售舞蹈衣的小商店,我上传到了Flickr上(我默认是选用CC协议),加了#Houston#City20这两个标签。

    这一天在全世界有多个城市同时举行70个TEDxCity2.0活动。10月13日是汇聚城市创想与灵感的一天。从巴格达到纽约,从海地到中国,全球各地的TEDx社区邀请当地的城市创新者、设计师、思想家及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和市民一起来思考新城市主题。


    城市2.0 (City2.0)


    2012年TED大会有史以来第一次将年度TED大奖颁给了一个理念:城市2.0 (City2.0)—— 关于我们地球的未来。新型的城市促进创新、教育、文化和经济机会,减少居住者的碳足迹,为小家庭提供便利,缓解世界偏远地区的环境压力,到处充满了美丽的、奇妙的、多样的、包容的生活。建设可持续,有活力的城市。

    中国大陆有几个城市同时举行这个活动:

    北京: @TEDx798Factory
    上海: @TEDxTheBund
    珠海: @TEDxUIC
    福州: @TEDxFuzhou
    苏州: @TEDxSuzhou

    当美国还是清晨,中国大陆已是夜晚。早晨起床后,打开手机上的Path这个应用,看到Lawrence发自上海TEDxTheBund的相片。

    吃早餐时,一边打开新浪微博来看大家的反馈。看到这么两条:

    @FBI-特工-in798:
    今天头一次听了TEDx的讲座还是有很多启发的。虽然请来的人阵容没有在美国TED那么强大,但这支队伍,尤其是那些年轻人他们都充满了巨大的能量去感染身边每一个人并为这个社会做出他们的贡献这首先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学习的。对于我们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尝试去做,人生才不会留下太多遗憾。

    @jarfer
    终于亲自经历了TEDx的思想交锋,头脑风暴总让人疲惫而愉快。看到各领域的行动者为”城市2.0″构想,居然忽然让我终于清晰的认识到我愿意付出的职业。Not artist,not historian,not editor,even not curator. I want to be an connector, for culture communication. (10月13日 18:58)

    转发了一下。接着看到这么几条:

    @clementia: //@TEDxFactory798:
    活动结束后,我们不断收到观众的各种反馈,很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努力所带来的改变,也非常感激各位朋友的建议和愿景。我们希望能继续利用这个TEDx这个舞台将更多的好故事发掘出来,并怀着最谦卑的心态希望你能继续给予我们灵感。话不多说,谢谢各位。 (10月13日 22:54)

    @段新星:
    但愿不仅仅是一剂刺激性的春药,high过后木有下文[偷笑] 先贤有云“ideas worth spreading”又云 “认识你自己” 又云“知易行难”。(10月13日 09:51)。

    每当TEDx活动举行的时候,我们总是会看到类似的观众的心声。正是这些正面的反馈,激励着各地的TEDx志愿组织团队坚持这个项目。TEDx是一个18分钟格式的公众演讲分享会议形式,一个跨界交流的品牌,一个联结积极行动者的社区。


    高校TEDx活动 v.s. 城市TEDx活动


    TEDx于2009年5月正式发布,2009年6月14日在广州举行了中国大陆第一个TEDx活动,TEDxSYSU(中山大学创想论坛),在中山大学校园内举行。第二天,2009年6月15日,在上海举行了第一个城市TEDx活动:TEDxShanghai。请参考《一周回顾:TEDx中国第一季》。此后,TEDx活动在中国大陆的传播,沿着校园TEDx活动,和城市TEDx活动两条主线展开。

    校园内TEDx活动在中国大陆的拓展和全球其他地区有些区别,除了零星个别举办的校园内TEDx活动之外,由TEDxYUE独创的群体校园TEDx活动模式在中国高校推广TEDx起着特别的贡献。TEDxYUE,也是TEDx粤,代表了广东。而YUE又分别表示: Youth,University,Eagerness。代表了年轻向上,渴望知识和改变的青年人精神。实际上,并没有一场叫做TEDxYUE的活动存在,TEDxYUE更像是一个跨学校的品牌和社团。

    TEDtoChina成员、TEDxYUE发起人余恺在2010年1月组建TEDxYUE团队,从来自华南农业大学5名学生起步,发展到超过百人,由30所高校学生志愿者构成的跨校团队,在广东省境内的30所高校推广TEDx的校园项目。与城市TEDx演讲活动不同,TEDxYUE采用的是TED演讲放映会的形式,降低了每次活动举办组织的门槛,成功地将TED内容推广到了广东大部分地区不同层次的高校。

    2011年,TEDxYUE团队也将该模式推广到全国各省,在TED和Google社会责任部益暖中华项目的支持下,采用TEDxUniversityDayinChina的名义,推动全国各地98所高校在同一天举办校园TEDx活动。这些种子继续成长,成为各地高校TEDx的主力军,随着组织团队的成熟,他们也开始举办校园内的TEDx演讲型活动(备注:演讲型活动和放映型活动都是TEDx官方规范允许的)。

    早期的城市TEDx活动,例如2009年的TEDxShanghai,TEDxBeijing,TEDxGuangzhou皆由中外人士合作举办,活动看起来也像是中外交流,外国演讲人至少占半数。随着更多城市的朋友申请举办TEDx活动,TEDx组织团队的经验日趋完善,演讲人也逐渐本地化。2011年大量TEDx活动都是中国本地演讲人。

    到了2012年,城市TEDx活动除了发展到更多城市,而且在同一城市出现多个TEDx活动。TEDx可以按地点命名,你可以按城市,学校名,风景名胜名,区名,街道名等等。

    例如北京除了TEDxBeijing,还有TEDx798Factory。

    例如上海除了TEDxShanghai,还有TEDxJingAn, TEDxPeopleSquare, TEDxTheBund,以及尚未举行的TEDxTheGardenBridge。

    另外值得嘉许的是,一些TEDx组织团队也在参与全球联线的TEDx活动,例如今天的TEDxCity2.0活动。


    高校TEDx活动的理想:优质教育,平等机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黄博, 是TEDxYUE目前的项目负责人,最近这么评论高校里的TEDx分享会:

    “或许是受到TED的影响,之前单纯地以为分享会的实质就如其宣传口号一样,ideas worth spreading ,只是一个分享的ideas的平台。不然,往深一点的层次想,其实这种类似TED的分享会,实质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开放教育中一种较为崭新的教育方式。

    简单地做个类比,你在参加TED大会的时候,台上的讲者就是老师,台下的观众就是学生,老师通过不同的方式,包括极为新颖&炫丽的展示手段,将他所要表达的内容传给学生。但这种教育方式是有别于传统的学校教育的。我把它称为“浏览式”教育,目的只是在于让人了解某些特定的知识、思想或资讯。

    中国的大学生,他们中的许多人所就读的专业并不一定是自己所喜欢的,要寻找志趣相投的人也并非易事。这问题,不能够单靠学校解决,它也不能完全解决。因此,社会也有义务去解决这一问题。既然分享会能够成为解决问题的这么一个平台,让学习效率大幅提高,为什么好好地利用这个平台呢?”

    我这里断章取义,先把黄博关于TEDx分享会的正面评价列出来。黄博也给了负面的评价,认为目前的TEDx分享会单方面的灌输还不够好。

    TEDxYUE的口号是:优质教育,平等机会(Better Education, Equal Opportunities)”。我非常喜欢这个理念。更喜欢这个理念背后TEDx分享会的设计思考:

    “TEDxYUE目的是通过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分享会的形式,创造一个公共空间,让学生聚首讨论一些浩大得不现实的、有趣得近乎幻想、重要得我们根本没法去管、本应为大学生应该关心的事情却被认为“非正常”的议题。而TEDxYUE放映会就是让这群人聚集的地方,就是部落的篝火晚会。

    在知识普遍分割和功利化的同时,中国教育资源分配高度不均,让名校与二三线高校间存在着巨大的资源差距。学生之间差异并非完全源自智力或能力的区别,而是由于资源分配不公平。优秀师资及高质量讲座、论坛的缺失,使得普通高校学生难有机会接触到外界尖端资讯,全球化视野的闭塞、人文教育的缺席,可能造成知识的功利化、好奇心缺失、自我认知错位、漠视社会现状、甚至是对未来生活缺乏想象力。资源差距更会导致名校学生和二三线学校学生之间的机会鸿沟,在未来人生道路上两个群体的机会的数量和质量将有很大差距。

    TEDxYUE项目的长期愿景是‘优质教育,平等机会(Better Education, Equal Opportunities)’。我们梦想以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优秀教育资源,让学生们可以在自学习的时间里不分专业地观看不同领域的人们的演讲。而通过线下组织的形式可以让不同专业的学生相聚,组成跨越专业和学校物理界限的无形学院,不分专业背景、不分学校高低,共同对世界和知识进行探求。”

    我们来看看TEDxGDUFS(TEDx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故事。安扬在参加了TEDxYUE之后,开始了组建TEDxGDUFS的行动,在一篇解释为什么要在广外举办TEDx活动的文章中,他写到:

    “其实广外也不缺分享型的演讲平台。由糖师姐创办的薪火成长计划就是这样一个平台,让毕业的师兄师姐能在其上分享自己的就业等等的心得。而且个人觉得,薪火成长计划是我见过的做得最好的分享型的演讲平台,对就业或走的路有疑惑的我们,真的能够从里面分享到前人的经验和心得。但是,是不是能有除了就业、留学、公务员之外的走另外一些路的人,来讲讲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明白,除了就业留学公务员等等,我们还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能不能有人来讲讲,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世界是怎么样的,而我们作为社会上的一个个公民,让我们对人文和世界产生更多的关注?

    有没有可能TEDxGDUFS会成为这样一个组织,能够利用TED的资源,邀请到足够对大学生群体,对大学生的思考方式、人文关注、对世界的看法方面起到影响的讲演者,去让我们这些年龄段的人看到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思考模式,不同的对世界的想法?

    我非常肯定,答案是可以。”

    这个TEDxGDUFS之后的群体名字叫做广外创享社,现在除了运作TEDxGDUFS,还在运作荒岛图书馆@岭南新世界有序出行云南摩梭手工公平贸易项目云南三下乡支教项目等多个公益项目。

    TED以及其他的开放教育资源,极大的改善了现有教育系统的内部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如何让这些开放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个人发展,是要认真去思考。通过组织TEDx分享会来推进这个传播的朋友,也要考虑如何与时俱进,改善形式和细节,更有效地联结这些国际顶尖知识资源和本地校园的青年学子。


    城市TEDx活动:1天的大学,18分钟的老师

    城市TEDx活动,可以说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公众演讲运动。同一品牌,全国各地,按照TED给出的TEDx规范和指南,非营利模式,当地志愿者独立组织,创作共用协议发布内容。这些特色,都是那些本地原创品牌18分钟演讲活动暂时不具备的。

    不论是城市TEDx活动,还是本地原创品牌的18分钟演讲活动,他们都在承担着一个公共教育职责。比起传统的报纸,电视和杂志媒体,18分钟演讲活动具有更高的知识含量,更强的思想感染力。对于积极进取的青年来说,这无疑是福祉。

    正式的TED大会上的演讲者,几乎都是全球顶尖的精英,代表了每个领域的世界级的高度。通过浏览和观看这些演讲者的TED演讲视频,我们可以管中窥豹了解不同领域的思想精华,在忙碌的工作中,以18分钟的零碎时间,随时充电。我们也可以追踪和关注自己所在领域的TED讲者的演讲,并深入地阅读他们的书籍,了解他们正在做的项目,学习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的思路。

    所以,《快速公司》杂志在报道TED时夸张地说,TED将在21世纪超越哈佛,成为全球最顶尖的教育品牌。

    如果说TED演讲视频的演讲人离我们还有一些距离感的话,那么城市TEDx活动,就相对显得更加平民一些。每年有那么几天,一个城市里的人们,可以去上一天的大学,听不同行业的人们分享他们的精彩故事,学术思想和独特体验。

    有一些人,也可以成为18分钟的老师。分享之后,他们的18分钟演讲视频,也会发布在网络上,流传开来,让更多的人观看,激发更多的人的思考。

    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青年志(China Youthology)联合创始人张安定在TEDxBLCU发表的演讲《我们是青年》。青年志是一个研究咨询公司,以社会学和人类学为根基,专注于中国年轻人群体和青年文化研究,为商业品牌提供包括营销、沟通和创新等方面的咨询。张安定在这个演讲中分享了青年志团队追踪调研中国青年现状的研究成果。这个在大学校园里诞生的TEDx演讲,后来在网络流传很广,引起很多青年的共鸣和思考。

    TEDx的一个副效应是城市猎头,它在不断地挖掘每个城市里每个行业的卓越人士,让他们成为18分钟的老师,丰富整个城市的分享者的队伍。

    @TEDxTheGardenBridge:

    最近在寻找TEDx讲者的过程中,结识了许多有趣的女性。例如说今天在外滩美术馆举办的city2.0讲者Peggy, 女性在事业中对于资本之外的众多因素的综合考虑能力,总是让我们感慨如果世界由更多的女性参与管理,会不会更加均衡呢?

    当今社会信息传递的速度不断加快,信息传播的方式也发生变化,社会各层面的现象和问题不断产生,新知识不断涌现。这些给传统教育系统带来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教材体系更新速度跟不上外界,另一方面,总体教师素质提升速度也落后于外界,更不用说还有人为的在高校系统内部的国际互联网接入的限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TEDx活动,以及其它原创品牌的18分钟公众演讲分享活动,都在起着改善这个问题的作用。他们将整个城市变成一个大课堂,让各行各业的人们开始分享他们的知识,让来自实践前沿的鲜活的创意,研究,经验,思考,经历等等传递给校园内的青年学子,也传递给离开校园参加工作的青年朋友。


    当城市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今天是10月20日,这个周末在香港有一个TEDx活动:TEDxKowloon(TEDx九龙)

    这个TEDxKowloon有些特别,是香港第一个广东话的TEDx活动,由一群年轻的志愿者策划组织,期望以最生动活泼的语言,我口讲我心,传神地娓娓到来近年最感人的香港故事。“講廣東話,梗係啱聽啲啦!”。离开大陆前,我曾多次出差或旅行去香港,也又居住一周的短期经历,也曾和香港的本地人及香港的外地人在多个项目上共事过。所以,对于这个城市,也有莫名的感情,也很关注自由文化及各类云智慧在香港的传播,期待它们会和香港青年碰撞出哪些火花出来。

    当我第一眼看到TEDxKowloon的网站时,立即觉得心被震到的样子。网站一打开,就看到一张大幅的公屋的照片。活动主题很显眼:“香港是一片福地。”

    TEDxKowloon 2012网站主页

    策展人在网站上这么写道:

    “常言道‘香港是一片福地’,长者说来既有南来终得安身地之幸;父母辈说来既带自豪又觉知足;到这一代,我们又应如何传承两三代人未我们积存的福分,兼而日新又新,在此福地开创新天?

    相传九龙地名由来最常见的解释是九龙北部的八条山脉,亦即为龙脉,加上皇帝自己,变是九条龙脉。港九新界三大区域终,九龙区最小,却又一脉相承了中西交汇的传奇之地九龙城塞,带领香港人一飞冲天的启德机场,见证早年粤语片盛衰德大观片厂,历劫重生德第一组公共房屋石硖尾村。时光倒流,此地又孕育了下一波德新故事。今次,将会邀请九组来自不同领域的奇才,分享他们此福地德精彩故事。”

    TEDxKowloon策展团队,也配得上“奇才”的称呼。

    城市识别(City Identity)具有特别的魔力。身为城市一份子的人们,如果认同所在城市的城市识别,他们就会成为积极的行动者,参与到城市建设的进程。过往城市识别都是由政府,新闻媒体,以及旅游机构等来形塑,人们被告知:“我们的城市是这样子的。”

    TEDx改变了这种状态。它让城市里的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些各行各业的人们讲述的形形色色的故事,描绘出一幅更生动的城市图景。

    @clementia:
    做TEDx最好的理由—-我们提供给你舞台,让你拥有力量和勇气将那些改变你生命轨迹的故事分享出来,用最真诚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最完整的自我。感谢你们,用18分钟的时间讲述发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爱、勇气、活力、创造、软弱。感谢你们,激励着我们探索这段充满惊喜和发现的旅程。(10月26日)

    在华语地区可称得上标杆的TEDxTaipei经过几年的耕耘,俨然已经成为台北的一张城市名片,成为外界认识台北的一个新窗口。一个策划良好的城市TEDx活动,通过TEDx来讲述城市的故事,会改变人们对于一个城市的看法。当城市里的人们对于自己的城市有全新的身份认知,这种改变会带来更多的能量。


    让每个城市都充满形形色色的意外惊喜(Serendipity)

    我在10月14日-16日这三天里,一直在想是否有可能杜撰一个新词条:serendipity learning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悟。某个会议,某本书,某个电影,某个人,某次旅行,某个词语。突然间给你很大的启发,让你产生极大的思想转变。

    Serendipity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幸福的意外(happy accident)或愉快的惊喜(pleasant surprise)。这是一个媒体传播,城市规划,教育学习,创意工业,社交软件等领域都津津乐道的词语。

    Tony曾经在《初探网际奇遇(How to engineer serendipity)》里谈到了“网际奇遇”,意思是在有计划的情况下,比较意外的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TEDxUIC第三届大会的主题是“Crush/悸动”。TEDxUIC这样解释“Crush/悸动”主题:人一生所遇之人成千上万,相遇之人彼此相爱的概率是十万分之四十九;人一生可以认识朋友上千,然而挚交圈内不过4到5人;人一生所接触的新事物、尝试过的事情、遇到的机会不计其数,然而真正产生影响的屈指可数——但,恰恰是那几个人、几件事的出现,给人生带来了意义。主题Crush所指的正是我们对那些我们钟爱,带给我们意义的事情的感受。这种感受是迷恋和热爱,也是启发和动力。

    我在2012年3月份进行的“海外社会化媒体研修”的The Unclassroom 阶段提议了No.28课题《从Serendipity(网际奇遇)到Crush(悸动)》。我描述了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中,人们对于外界的三种感受: 第一种感受是Numb(百无聊赖),是无动于衷的漠然; 第二种感受是Serendipity(网际奇遇)是带有点感情成分的欣喜式的感受;第三种则是Crush(悸动),带有强烈感觉的狂喜式的感受。

    TEDxUIC现场照片

    TEDx当然也是在增加Serendipity几率,让人们在日常平淡的生活中瞬间获得高能量的冲击。不论是听众,还是演讲者,亦或组织者。

    在上篇中提到的一位TEDx听众的如下这条微博:

    @jarfer:
    终于亲自经历了TEDx的思想交锋,头脑风暴总让人疲惫而愉快。看到各领域的行动者为”城市2.0″构想,居然忽然让我终于清晰的认识到我愿意付出的职业。Not artist,not historian,not editor,even not curator. I want to be an connector, for culture communication. (10月13日 18:58)

    一位讲者的微博:

    @Ender_蒋书弢
    昨天在TEDx演讲结束,惊喜地碰到@IF城市创想 上海的Speaker Andy,他是我们第一个speaker,陶氏集团风力发电领域的专家,为我们畅想了2035风力发电如何改变上海的图景。同时他也是知名非官方 @笑道文化 的发起人,我们都在改变,生命印记却不断交叉,这世界可真小.(10月13日 18:58)

    一位组织者的微博:

    @北半球的凤凰:
    我的TEDx经历其实更像一场奇遇记,遇到有趣的人,一起做有趣的事,再遇到更多有趣的人;在整个过程中启发、酝酿了很多美好的故事,也让很多心愿得以实现,这一切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不经意,那么的意外,但又那么的精彩@OliverDing @Lawrence治钧 @華晗Alan @段新星 @clementia @执信飘飘

    The Power of Pull这本书花了很多的篇幅来讲Serendipity。作者说要让Serendipity更频繁地发生,需要三个元素:环境(Environments),实践参与(Practices),未雨绸缪(Preparedness)。TEDx,原创品牌的18分钟公共演讲活动,形式更开放随意的聚会和分享活动,都在给创造更多的更好的互动交流环境,让参与其间的人们得以在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当一个城市里有很多精心规划的活动,当社交网络里好的内容得以广泛传播,当你的周遭都是和你一样兴趣相投气场一致的人,我相信这样的Serendipity Learning(奇遇式学习)的体验就会经常发生。


    潜规则 v.s. 契约精神


    TEDx活动和本地原创的一些18分钟分享活动有一个很大的区别:TEDx活动是根据TED制定的规范,在各地独立组织的。TED通过一套文本规范来确保整个TEDx开放品牌能够自由地在各地运作,而不需要通过传统的分部的管理模式来推行。各地的组织者需要以个人名义来申请品牌许可,拿到license之后,需要严格按照

    TEDx活动指南来运作,这个指南包括从TEDx的logo的字体和颜色,到演讲者的邀请,赞助商的招募,以及活动之后视频的剪辑等各类细节,除了提出要求之外,也给出了很多技巧指导。

    在整个TEDx活动的过程中,TED总部并不介入每个活动的组织筹备和管理。完全由license持有人和他组建的团队根据这套活动指南和规范来运作。对于大陆的朋友来说,这就是一个体验契约精神的学习机会。

    TEDxBLCU团队

    TEDxBLCU的Eleven Du同学曾2011年11月16日在TEDtoChina的邮件讨论组中分享关于这方面的心得。她说TEDxBLCU违反了TEDx活动规范,被TED官方取消license。

    “…违规的前因后果很难解释,总之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一点是关于守规则。TED有自己的规则,是为了维护TED本身的一些特性,别的形式不一定不好,就像TED的fellow也对我说不如做点自己的东西,但那一定不是TED。我们中国人总是不在乎规则,却又总是倾向于去相信事物运作之下必有一套潜规则,就算没有也觉得有。就算是许多和我一样的年轻人,我也能感觉出他们这样的价值倾向。价值观被绑架得不到修复,每天打开微博都觉得可以去死了。

    我想分享的第二点是契约精神。TEDxBLCU原负责人不是我,当然现在也不是我,因为TEDxBLCU没了~在交接工作后,我才发现剪辑视频是多么恶心又巨大的工程,从一个完全不会剪视频的人到剪辑出来被分享上千次的演讲视频,我耗费了一个暑假呆在北京没回家,凌晨的时候软件崩溃什么的现在想起来都很值得,因为收获最多的是我自己。虽然那个时候license前途未卜,接下了一个貌似‘烂摊子’,但这其中的契约精神是我过去不在乎,现在越来越重视的一点。

    虽然官方会告诉你即使剪不出来也是可以体谅的,但是除了官方,相信最需要每个组织者去履行这个承诺的是那些没有机会到现场的朋友。这才是为什么视频要开放传播的意义:视频就像一个书签,可以让有心人顺藤摸瓜,找到更多相关资源。”

    这段分享给我很深刻的印象,难得现在大陆的大学生对于契约精神有这样的深刻理解。在潜规则盛行的大陆社会各界,契约精神是引领人们建立互信,走向法治的通道。学习契约精神也是大陆青年融入全球社区的重要一课。

    人们信任你,所以不需要威权管理,只信赖一纸空文达成的默契,相信你会把事情做的很好。如果你能够遵循契约精神,就能够通过远程协作赢得全球社区同仁的信任和尊重,这时候善用网络联结环球资源才有真正效果。


    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熔炉


    2012年5月份在参加中国教育论坛时,我在演讲的末尾说了这么几句话:

    “我们的教育应该帮助每个人,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化学习环境,让他找到他的导师,他的学友,他想学习的内容,以及他的社区。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社区,社区就是一个熔炉,让我们在里面去成长。”

    每个TEDx就是一个社区。这个社区由工作团队、志愿者、演讲者、观众、赞助商、场地支持、新闻媒体、社交网络关注者,以及其他的友邻TEDx组成。每个TEDx都是从无到有,每个工作团队都是从零开始,从一个申请人发展到一个团队,从一个团队发展出一个活动,从一个活动发展出一个社区。

    学校和我们工作的公司机构是我们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两大熔炉。遗憾的是,很多学校和公司机构,并不能发挥良好的熔炉职能,帮助大家的个人成长。因此,学生社团以及社会上的公益组织,就是一个新的熔炉。

    筹备组织TEDx的过程,就是工作团队志愿者的一个熔炉。他们在整个过程中经历考验,习得各类新的技能和知识,结交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获得了全方位的成长。

    Viving在10月21日写了篇《改变我的TEDxGDUFS两年PR之旅》,她这么写道:

    “最初的改变,是从2010年接触TED开始的。在2010年4月份,我加入了TEDxYUE,5月6日这个项目拿了“益暖中华”谷歌杯的全国奖。因为TEDxYUE,我认识了大我两届的安扬,大我一届的吴岱乔。

    2010年8月份,当我们意识到必须做更大的项目时,安扬、许雅婷、景玥、吴岱乔、我5个人成立了TEDxGDUFS. 当时也有许多插曲、故事和可以称之为愿景的想法,关于这个安扬已经说了很多了:是的,一切就是这么发生的。而我想来最令我惊讶的事情是,当我在新浪微博上注册TEDxGDUFS账号、发表第一条推的时候,我还没意识到@TEDxGDUFS 会成为现在微博上影响力最大的TEDx账号。

    我在TEDxGDUFS负责公关,2011年它拆分为联系组、合作发展组。联系组负责筛选、联系分享会嘉宾,长时间地和嘉宾沟通以确保他们明白什么样的分享才够TED以及怎样达到这一点,这是开始由雅婷,后来kayie骚包负责的。我带的合作发展组,解决资金问题,有时候需要跟媒体打交道。公益组织面临的最大问题永远是资金,除非那是政府、企业家发动的。而我,在2010年8月只不过是即将升大二的学生。很明显,一开始非常艰难。

    我了解自己,明白我的领导力和对团队梦想的执着确保了这个平时没有成就感的拉赞团队保持打鸡血的状态,这比任何系统而科学的监督机制要重要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我对后来另一个TEDx的发起人说:只抱怨不行动那最好就地解散。”

    TEDxNanjing 2012现场

    我还记得2010年收到来自南京的郭畔志写的邮件,询问如何筹备TEDx活动,于是我写一篇blog帖子《如何筹备你所在城市的TEDx活动(兼答TEDxNanjing筹备组)》。然后就看到TEDxNanjing组建团队,开始组织沙龙活动,然后举办年度大会,一届又一届。TEDxNanjing的策展人段新星曾有一次分享TEDxNanjing团队的成长情况,讲到了很多成员在个人发展方面得到了很多的进步,尤其提到了郭畔志的成长。我无法搜索找到这些文字,但是对这个细节印象很深刻。

    今天看到《上海一周》关于TEDx活动和万有青年烩的报道,提到了冯超的故事

    “TEDtoChina在上海的核心团队约有十人,时间久了很多人会申请自己的TEDx执照。不管是这个圈子里的还是一些长期TED爱好者搞活动,其他人都会像朋友一样去帮忙。中国搞TEDx的全是志愿者,或工作或上学,如何调配时间和精力是门学问。

    冯超筹备活动的日子只能用’昏天黑地’来形容。白天要好好工作,’否则对不起给自己开工资的老板’;下了班就忙着联系场地、演讲者,拉赞助。有那么十几天,她基本上凌晨5点睡,早上8点起。’这对女孩子来说损伤是很大的。’有天晚上11点,她突然感到好饿。’我先觉得奇怪,怎么这么晚了还饿,’她笑着说:’然后才想起来,我那天只在早上吃了口面包,喝了口水,之后就再也没有吃过别的东西。’

    采访时离10月13日的TEDxBund活动已过去好几日,策展人冯超下班后的日程却依旧排得很满:’还要发感谢信,还要整理活动视频早点发在网上,好让更多人听到本地的声音。’

    TEDx是具有TED大会官方授权的由本地人员组织的活动,其自2009年一经TED官方推出,就在中国发展迅速。冯超2009年开始接触TED,然后为TED的中国粉丝组织TEDtoChina的网站撰稿,算是这个圈子的’老人’。上海地区的TEDx活动,只要有时间她都会参与组织。

    今年10月13日是TED的’城市灵感日’,当天,全球共70多个TEDx会议一同围绕’城市’这个主题展开。TEDxBund的观众里40%是外国人,冯超骄傲地介绍,一个一百人的小会配了同传,而且做同传的翻译全都放弃别处的高薪工作来志愿帮忙。”

    组织TEDx活动是很辛苦的,但是收获和快乐也很大。沉浸其中的人们,会默默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以及社区的成长。


    学会善用PULL的力量


    我这周在看The Power of Pull这本书,PULL讲的是我们如何运用“至下而上”的力量,去激活自己的潜能,如何动员社会资源,达成自己的社会目标。之前看到Tony Yet关于The Power of Pull的书评时没有很在意,在图书馆看到时也因为封面看起来不少很精致而对内容不感兴趣。到了两周前周末,去图书馆借Too Big To Know时,看到书架隔壁的The Power of Pull,于是仔细翻阅了一下,这次一并借了回来。深入翻阅之后爱不释手,发现作者正解释了我一直以来思考的事情。

    在4月份的时候,我在作WEE开放课程,开发了一套讲述如何运用社会化媒体的ppt:《社会化动能三步曲:梦想>故事>行动》。在5月份的时候,我写了一段自己的个人简介:“我相信互联网是终身学习的最佳伴侣,只要善用网络,人们可以解除现实社会带来的限制,激活个人潜能,寻找到最合适自己的职业定位,为社会贡献建设性的价值,达致小我/大我幸福感的完美平衡。”

    根据我的观察,有很多朋友,对于网络工具尚未达到“善用网络”的层次,还远远没有达到随心所欲地驾驭各类社会化媒体工具,服务于个人的学习和技能拓展,职业发展以及事业拓展。我经常和朋友讨论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社会化媒体不仅仅是营销,而是完全新的一种做事情的方式。” 看到The Power of Pull一书之后,可以说这种做事情的新方式,就是PULL。

    我们来罗列一下六个关键词:

    - 热情(Passion)
    - 潜能(Potentiality)
    - 机会(Opportunity)
    - 资源(Resource)
    - 目标(Achievement)
    - 冲击(Impact)

    然后再来对比一些传统做事方式PUSH(推/自上而下/被动)和新的做事方式PULL(拉/自下而上/主动):

    PUSH模式:人们找不到自己的热情所在,等待其他人的安排,父母家庭朋友给了求学的建议,于是就言听计从。不论是学习还是就业,都按既有环境的设置按步就班地生活,无法察觉自己的特长和潜能,也不去尝试一些新的机会,更不用说主动获取一些资源来达成目标。

    PULL模式:就是掌握人生主动权的积极态度,将自己对某领域/某事物的热情转变为长久的承诺,进而激活出自己的个人潜能,通过反复尝试,习得更多技能和知识,主动地发现更多的机会,建立更好的社交网络,逐渐增长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一步一步达成阶段性的目标,并在一定社会半径内带来冲击效应。

    如果人们能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就可以运用The Power of Pull书中所说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拓展自己的事业版图。

    -自由接入
    接入变幻多端的世界(Access in an Unpredictable World)

    -魅力磁场
    吸引气质相同的人、事、物(Attracting What We Need)

    -释放潜能
    寻找创造空间(Creation Spaces), 激活个人潜能(Achieving Our Potential)

    说了这么多The Power of Pull这本书,那么它和TEDx有什么关系呢?

    在中国大陆相对还不少那么开放的社会里,即使你理解了Pull的力量,明了自己的热情所在,要想灵活自主地运用Pull的力量,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那么TED为人们送来了TEDx,一个现成的全球化的开放品牌,一个让你尽情地Pull的开放平台。你可以接入到全球TEDx社区,甚至有机会去现场参与TED总部组织的会议。今年多位中国大陆TEDx组织者就参与在多哈举行的TEDxSummit,和来自全球的TEDx相聚;你还可以吸引本地的积极能量,吸引演讲者,吸引志愿者,吸引赞助商,TEDx营造的魅力磁场,让你更低门槛创建一个本地社区;组织TEDx的策展经历,以及跨界交流的气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创造空间(Creation Spaces)。

    TEDx提供的是一个开放的实验平台,就像一个准创业孵化器,训练有志青年的Pull能力。

    TEDxTheGardenBridge:
    #TEDx一百问# 筹办活动初期,总会希望能一切尽善尽美,但在实际过程中总会有许多困难及变故。当每次活动是个小创业实验,看看你的理念可以去到多远而不仅是一个责任和义务,才能体会curate的乐趣,才能一次次乐此不疲 [做鬼脸] @clementia @TonyYet @華晗Alan @Lawrence治钧 @九月动词 (10月13日22:43)

    @王二大甲鱼:
    花了一天看完了the Lean Startup的书。感触多到爆。只说出看了之后感觉自己被抽嘴巴的部分:原先俺以为,第一,做出一个完美无缺的产品最重要;第二是,要等把产品做完美了再扔出来吓人;第三是,有了好产品的主意,自然就会有一个好的团队,产品比团队重要。全错。连挨三个耳光,清醒了一点。(10月13日17:5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葎草:关于理念的再思考

      本文标题:TEDx的公共教育价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ye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