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小众内容分享类app,有一定的社交属性,但重点还是内容。这款产品的定位人群是文青,以自我表达(矫情)为切入点,满足这类人群记录琐碎图片和文字的需求(其实“发长文”中还有视频,但我没看见用户发过),也满足他们在琐碎时间看图文的需求。和火柴盒相比,虽然都是面向文艺青年,但人言更加突出自我和内容,而火柴盒的社交属性更强烈些,产品内容也不同,功能设计完全不一样,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交互和界面设计保持了文艺青年一贯喜欢的小清新风格,但是这也造成了用户学习成本过高的问题。体验版本:安卓V3.0.6
图1 人言 框架简图如图,人言的架构不复杂,一般产品都有的个人中心和搜索都有,主要的版块有四个:精选、人言、习惯、活动。精选是官方编辑推荐的言集和言论卡片(每日精选);人言是随机展示用户发的短卡片,不清楚具体排序机制,但是有热门也有新发布的言论卡片;习惯可以理解为官方设置的话题区,在话题区里面创建言集,每日在言集里面打卡,以此形成习惯,现在“习惯”区包含的话题有“减肥塑身”、“运动健身”、“阅读修心”等小资文艺青年关注的热门话题;“活动”版块就是官方的一些推广了,属于商业模式范畴。
精选这一版块有两个栏目:热门言集和每日精选。热门言集里面是言集的展示,每日精选里面是用户发的卡片。这都是官方编辑推荐的,这种PGC的模式作为一个内容平台,应该是都有的,人言的创新点就是把言集和言论看片分开来展示,言集其实相当于一本书或小册子,而言论卡片相当于短文或段子,这种功能的设计在逻辑上是层次分明的。
“人言”版块和产品名称一致,也是内容展示区,界面的设计以图片为主,图片下面是卡片的展示,卡片的交互是左右滑动,不是一般产品内容那种瀑布流式的展示方式,突出一个小清新。“精选”和“人言”的界面见下图:
图2 人言 界面如上图,左图是精选的界面,右图是人言的界面。注意人言界面下部卡片展示界面,有些图片是圆形的,有些是矩形的,据我观察,当图片较小是在展示卡片上就会变成圆形,一般大一点的图片都是矩形,这两种不同的形状也算是丰富了内容元素吧。“人言”版块作为人言app这个产品的同名功能,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展示最新的卡片言论,给0浏览的卡片和用户以曝光,我发现这个功能在许多社交或内容产品上都有类似的功能,如火柴盒的“有更新的话题”和有些直播产品的“附近的人”等等功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是为产品注入清泉的活水功能。
“习惯”版块是专题版块,界面是专题分类在上,卡片在下。专题分类的交互是左右滑动,左右滑动时的交互不怎么好,远远比不上“人言”界面卡片左右交互流畅,希望能优化下,我不止在这一个产品上体验到这种分类交互模式,但滑动时都是不流畅的,还不如换成其他模式。
人言app还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就是如图2所示的左下角那个Q号(是的,我叫它Q号),这个Q号在不同的功能区会有不同的功能变化,不过最主要的功能还是作为“输入内容”的入口,至于这个Q号会有哪些功能变化,请看下图:
图3 人言 Q号功能1 图4 人言 Q号功能2如上图是Q号在不同版块的包含的不同功能,图3,左图是“人言”版块,中图是言集页面,右图是个人主页;图4,左图是言集页面,右图是卡片页面。注意,图3中图和图4左图都是言集页面,但是我在体验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所以这里做了两个展示。图3中图这个言集页面我是从:人言——卡片——言集,这个路径进来的,而图4左图我是从:个人中心——言集,这个路径进入的。在图3图4的反映就是同一用户创建的两个不同的言集,但是图3中图Q号包含的功能“发布者”是有效的,而图4左图Q好包含的“发布者”功能是无效的,再通过进一步体验,我发现只要是从个人中心进入言集,那么言集右上角个人头像的交互就没有了,与此同时Q号的“发布者”功能也失效了,而这些交互和功能都是进入个人中心的。
为什么会这么设计?是设计错误吗?现在的人言app不能直接关注个人,只能直接关注个人的言集,所以言集的入口可以分为首页推荐(包括精选和人言)和用户个人主页,这都是一级入口,不做区分。那么,假设用户A关注了用户B的言集1,用户B总共建立了3个言集,分别命名为言集1、言集2和言集3,这时用户A要想浏览完B的3个言集,最短浏览路径是:一级入口——言集1——右上角进入B个人中心——言集2——返回B个人中心——言集3——返回B个人中心——返回言集1——返回一级入口,总共八个步骤。如果交互和功能没有失效,那么,最短路径是:一级入口——言集1——右上角进入B个人中心——言集2——右上角进入B个人中心——言集3——返回B个人中心——返回言集2——返回B个人中心——返回言集1——返回一级入口,共10个步骤,实际的体验步骤会更多,因为在返回的过程中还可能会点击到个人中心去,到时候步骤和逻辑会更复杂。
所以人言app目前的设计在逻辑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还是觉得挺复杂的(8步也不少了),而且在体验的时候感觉也不怎么好,因为看见头像总是想点啊,但是总是没有交互反馈,所以还不如直接加一个底部或顶部标签栏,这能让用户立即从这种线性的步骤中跳出来,用户体验立马提升。至于图4左图Q号的那个失效功能,能删则删吧,用到的用户应该挺少的……
说了这么多功能和逻辑,再提提交互吧,人言的交互还是比较花哨的。可以总结下:同一个言集中,卡片的交互都是左右滑动的,比如“精选”中的热门言集里的每一个言集,还有“习惯”栏目下话题中的言集,这些言集了的卡片都是左右滑动展示;不是同一个言集,而是官方推荐或随机推荐的卡片,卡片的交互是带有“传播”或“淘汰”的标签的(虽然我还没弄明白这两个标签有啥用),比如“精选”里的“每日精选”和“人言”,卡片交互都是挺炫的。还有个人中心里面的“言集”和“关注”,旋转式交互,挺有意思的,符合产品小清新的定位。
最后再集中说些问题吧。言行、言友、收藏的入口太深了,用户不仔细体验都难以发现,这些功能本来就应该在个人中心直接列明的,为什么一定要放在Q号里面?Q号功能太多,用户学习成本太高;收藏人言和关注言集,首先是关注之后的交互不明显,右上角白色的书签太模糊了,其次是个人中心三个并列的功能:言集、关注、收藏,言集和关注都是当页展示,可收藏却是跳出其他页,整体风格不一致影响体验,完全可以同一页面卡片左右交互展示啊,用户要点击卡片再弹出其他页面;有些卡片有发布时间,有些没有,发布时间对一个内容还是比较重要的,希望都能加上。
总结:内容型产品都有PGC的推荐,而且有不同的功能给新内容提供流量展示;给用户提供最短的操作路径,顶部或底部标签最好;交互可以炫,但是整体风格要同一,还有命名要通俗易懂,不然用户学习成本太高了;每个功能都让用户知道用途,不然用起来会有疑惑那就不爽了。总体来说人言的内容还是不错的,但是功能和交互需要优化的还有不少,不能为了炫而炫,一个Q号变来变去的,闹哪样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