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阶层的出现,是宗法制和封建制的必然结果。因为封来封去几代之后必然会出现无爵可袭的大夫之子,家道中落的公子王孙,以及王室和公室的旁支远亲,这些人构成了最低等级的贵族:士。
虽然只是最低等级的贵族,但是士在历史上极为重要。
其重要性是逐渐显示出来的。如果说西周是王的时代,东周是诸侯的时代,春秋是大夫的时代,那么战国就是士的时代。那时的士,周游列国,朝秦暮楚,拉帮结派,合纵连横,演绎出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活的戏剧。
秦汉以后,我们民族进入帝国阶段,废封建,行郡县,诸侯和大夫这两级贵族不复存在,除了皇族,所有人都是平民。士便成为平民之首,与其他阶层合称“士农工商”。从汉帝国到清帝国,官僚集团主要由士组成,甚至一度形成所谓“士族”。士,最终成为中国历史的主人,尤其是中国政治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主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22491/0210d12a96ee87c7.png)
周朝的士,是贵族,也有贵族的权利和待遇。权利包括祭祀权、参政权和从军权,待遇则低于王侯大夫,高于平民。例如:婚姻,一妻一妾;祭祀,三鼎二簋;乐舞,二佾(读如异),也就是舞女两行。
但作为贵族,士“有权利,无权力”,最重要的是没有治权。因为天子、诸侯、大夫都有领地,比如诸侯有封国,大夫有采邑。这些领地,经过了授土、授民和授爵三大程序,因此领主不但有财权,还有治权。
士就没有领地,只有食田,也就是某块田地的赋税归他,但对田里的农民不能统治。而且,还必须担任一定职务,才有食田,食田不是他的私产。拥有世职 (世袭的职务)和世田(世袭的田地)的,是少数。
越来越多的士,都只能打工。
其中能打的成了战士、保镖、刺客;舞文弄墨的做了史官、智囊、文秘;有经济头脑的成了管家、会计、经纪人;会方术的,当了郎中,风水先生。
原本周朝的士,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和白领阶层。他们地位不高不低,人数不多不少,能量不大不小,最适合培养为中产阶级。如果当时周人这样做了,士将成为巩固各级统治、维护稳定的中坚力量。
然而周人最大的失误,就在这里。
从西周大封建开始,真正得到实权和实惠的,是诸侯和大夫。最后养肥的,也是这些中上层贵族。这对天子其实是不利的。因为诸侯和大夫越强大,天子就越虚弱。
天子如此,诸侯也好不到哪去,因为同样的情况在诸侯身上也在发生。诸侯可能强于天子,大夫也可能强于诸侯。子公司超过总公司,岂能不乱? 只不过,春秋是诸侯架空天子,比如“五侯争霸”,战国则是大夫灭了诸侯,比如“三家分晋”。
但无论哪一种,士都是帮凶。既然如此,那士为什么辅佐的是诸侯和大夫而不是天子呢?按书中的说法是因为: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