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乘风破浪的姐姐》,本来是想看姐姐们怎么兴风作浪的,结果变成了看姐姐们怎么翻车。
尤其是姐姐们,在接受浪姐的衍生节目《定义》的采访,在经历易立竞的一番盘问后,几乎无人幸存。
伊能静因为diss队友,拉踩梅艳芳,努力证明自己幸福,一时间沦为全网群嘲,说是糊穿地心也不足为过。
团宠万茜也难逃翻车命运,在易立竞狠准稳的提问中,多次重心不稳,急于辩解,被网友指责她不争不抢,人淡如菊是在卖人设。
之后一期关于黄圣依的采访也是一言难尽。
总之明星的争议点在哪里,痛点在哪里,可以挖掘的卖点在哪里,易立竞就能准确的戳到哪里。
有人说,易立竞是一面照妖镜,总能揭露明星的一切伪装,让明星们原形毕露;有人说,易立竞是预设立场,有意识的挖坑和引导,让明星不自觉的跳下去。
因此伴随姐姐们人设翻车的同时,易立竞的冒犯式采访,也引发了争议和探讨。但从整体舆论来看,大家都倾向于认可这种采访方式,因为场面话听多了,看惯了明星们严丝合缝的包装,这种无可回避的暴露,更能满足观众的脾胃。
而作为一枚曾经的新闻学毕业生,在我读书的时候,这种冒犯式采访,一直是记者们所推崇的,并且当年的采访很多都以犀利逼人而出圈。
擅长冒犯式采访的主持被称赞,是因为这种采访本身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足够深的洞见,以及足够强的应变能力,换言之,你自身要很厉害,才能hold住全场。
否则,碰上易中天这样自身逻辑性强,嘴皮子利索的嘉宾,反而容易被怼到说不出话。
所以,冒犯式采访的主持人,一般自身业务能力无疑是过硬的,这种主持人本身是值得钦佩的。
因此对于易立竞的采访风格,我个人是认可的,因为对于采访记者来说,就是尽可能挖掘更多的信息让受众看到。
至于易立竞在采访过程中有引导吗,会预设立场吗?无疑是有的。
就拿上一期采访万茜来说,如果翻出她的过往经历,会发现她出道18年,虽然名气不大,但也是能拿出代表作的女演员。
别的不说,她曾出演国家话剧《怀疑》拿过托尼奖,后来也拿过金马最佳女配。无论托尼还是金马,都绝对是两个行业的顶级大奖,够很多流量明星吹一辈子的。
如果热衷于挣快钱,沉迷于出名,她是可以通过不断增加曝光率,组cp,买热搜,造绯闻,活跃在公众面前的。
但是她没有,你可以说她是火不起来,但不能不承认,本质上她没有穷尽可能的去追求。
而她自己也曾说过,从话剧舞台转战影视剧,是因为需要挣钱,演话剧太穷了。
如果易立竞没有预设立场,那么在采访中,当万茜说她有综艺焦虑症,没有出演过类似综艺。
易立竞可以直接指出,她之前参加过类似综艺的,参加过《舞林大会》,还参加了两届。
在万茜回应,你不说我都差点忘了时,她就可以追问万茜是处于何种动机参加这些节目的,如何看待梦想和现实的平衡,一直不温不火会有委屈和遗憾吗?
但是易立竞给人的感觉是,她在潜在的质疑,你不是不想红,你也参加过类似的综艺的,你是想红红不了。她致力于去找一个人语言表达里的矛盾点,但问题是每个人都是矛盾的,如果你抛开整体全局,去扣一个细节,总能找到矛盾之处。
然后就是万茜陷入了她的暗示性质疑,和有预设性的引导式回答中,不断的解释,澄清,显得自己特别心虚,而上一次在这里栽跟头的伊能静,也是不断的证明,我很幸福,我很厉害,我失败是因为队友不行,我真的超级幸福,甚至拉踩梅艳芳以此证明自己……
当然,我今天写这篇文章,不是针对易立竞女士的,因为作为采访记者,她绝对是合格的,挖掘了更多的信息,并且学过新闻学采访的人,都知道冒犯式采访本来就是有预设立场的。
即我在搜集一个明星的资料时,我就想好了今天访谈的中心切入点,围绕这个切入点构建一切看似漫不经心的提问,让被采访者既能感到放松,又能不知不觉的在我的切入点里转圈,否则如果主持人把握不了这条线,也就说带不了节奏,就会被嘉宾一路带着跑,一场访谈下来没有重心和话题点。
所以,易立竞是合格的,优秀的,值得尊敬的。
而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说,很多人会因为明星在这种冒犯式采访中的表现,就由此判定看到了一个人真实的一面,这种认知是非常片面的。
我想从心理学角度带大家看一下,为何冒犯式采访里,很多嘉宾都会吃亏?都会呈现出和以往形象不同的一面?换言之,都会犯蠢?
因为人的大脑中有三个区域,主宰和决定一个人的行为言谈。
第一个区域是人的生物学本能</u>,也就是人类遗传下来的天性驱使着你做出下意识的选择。这包括面对未知时本能的焦虑和恐惧,陌生或敌对环境时的防备,防御性攻击等 。
第二个区域是过往创伤性经历造成的惯性思维,</u>会主导一个人做出下意识的选择。
如果你的过往经历,比如说原生家庭是幸福的,充满阳光的,那你会形成安全,乐观,积极的思维模式;而如果你的原生家庭是不幸的,是被忽视或感受不到爱的,那么你会形成防备,警惕,不安,甚至防御性攻击的模式。
第三个区域是由经过有意识的思考,规避,学习,纠正之后,所形成的一个可以被称为是主导理性行为的区域。
一个人想要言行得体,就需要三个区域的协同配合,一旦出现失衡,就会导致一个人做出错误的举动,或者不那么理性的行为。
这可以解释为何很多人,会陷入矛盾状态,或者逻辑难以自洽的时候,或者情绪和做事风格反差的时候,因为并不是每个人,在每种情况,每个境遇下,都能保持三个区域的和谐运转。
这也是很多人会特别好奇,为何伊能静平时明明情商挺好,挺会说话,讲道理也是一套一套的,虽然有逻辑难以自洽的地方,但是犯下这么低级的错误,还是让人瞠目结舌的。
因为伊能静本身有原生家庭创伤,如果说,她大脑中理性的区域,也就是她后天努力形成的思维区域,构建了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人,那么主导生物本性的区域会常常流露出本能性的行为。
比如竞争对手赢得满堂喝彩后下意识的失落,因为嫉妒是人类的天性;
而她的过往经历尤其是童年创伤经历所构建的区域,形成的一种消极的思维模式,则会让她容易下意识的陷入消极的回应模式,比如反复向别人证明自己,童年时向父母证明自己值得被爱,成年后向观众证明自己值得被喜欢。
虽然我一直强调一个人,不能将人生的全部失败归结于原生家庭,但是不得不承认,后天的努力学习也好,增强阅历,培养思考习惯也好,都是为了去平衡前两个惯性本能。
这也是人们说,不幸的人,要用一生治愈童年的原因,因为你以后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平衡这种巨大的失衡。
而原生家庭幸福的孩子就没有这么累,她们会本能的流露出构建已久的积极思维模式,或者说符合社会正向属性的思维模式,很好的去平衡生而为人的生物学天性中的偏狭。而后天的些微灵性成长都是添砖加瓦,而不是用来补漏。
也就是说,伊能静在大多数时候保持得很好很得体,是因为她后天确实有读书,有过很多经历阅历和思考,帮助她去平衡她的生物学天性里偏狭的部分,以及原生家庭创伤里形成的消极部分。
但是,一旦将她放置在一个不那么安全的环境,比如冒犯式采访中,主持人看似平常,实则有着质疑和引导的提问,就会让这些平时可以努力做到平衡的人,产生无意识的防备,下意识的证明模式,以及防御性攻击。
无意识的防备,是万茜那种回答,感觉端着,让观众觉得不真诚。
下意识的证明,是过往形成的模式,我要证明给父母看,我比男孩强,我要证明给观众看,我比大多数女明星智慧,幸福,成功……
而所谓的防御性攻击,就是出于自我保护,本能的通过攻击他人,或者寻找出口,来解释和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所以在这段采访中,我们能够看到伊能静简直丑态毕露。因为后天自己努力构建的理性区域,没有压制住生物天性的本能,和创伤性过往后形成的本能。
但我们不能因此说,她是暴露了本性。
因为她的生物性天性,是她的本性;她创伤性经历构建的消极回应模式,是她的本性;而她平时努力构建的后天理性的,正向的那部分自己,也是自己的本性;
本性是复杂的,多维的,立体的,怎么可以抛开去解读一个人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美国黑人见到警察会本能性的逃跑,尤其是犯了事的情况下,而白人就没有这种顾虑。
如果我们单看黑人的这个举动,在犯了事情后见到警察的第一反应是逃逸,我们就会觉得他一定品行有问题,或者至少非常不理智,因为这种情况下,警察可以开枪制止。
但是如果结合黑人的过往经历,比如他们更多的被警察盯上,对警察有更多的心理阴影,那么,你就会综合看待这件事情。
比如说,也许他平时很理性,但在慌张的时候,因为过往的创伤性恐惧,极大的被勾引出来,人的生物本能,也极大的被放大,然后就是他后来形成的理性思考的区域,无法压制住这两个惯性区域,于是主导行为的三个区域发出的指令失衡了,所以,他做出了在我们看来不理智,甚至暴露本性的行为。
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行为,就粗暴的定义说,紧急情况下,暴露了一个人的本性,只能说,紧急情况下,一个人行为的另一方面被暴露出来了。
比如拿万茜来说,她可能没有伊能静那样的原生家庭创伤,但是,一个人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中,我是指主持人本身会给嘉宾构建潜在不安的氛围,这种情况下,一个人被潜在冒犯后,会激发一些生物学天性的回击,比如戒备,显得不真诚;比如防御性攻击,将问题抛给主持人,显得心虚;再比如就是过度解释,搞得自己很在意。
其实,个人不认为万茜一定就是在搞人设,本性虚伪,而是很多性子如果比较恬淡,没有经历太多冲突的人,在面对冒犯式对话的时候,会因为缺乏经验而不知道如何体面理性的应对。
之前在国外,很多被冒犯式采访的嘉宾,会出现明显的愤怒,语无伦次,失去理智,甚至于谩骂,说出过激语言……
通常这种情况下,观众都会觉得,天啊,她暴露本性了,比如伊能静和万茜的本性,就是虚伪的,做作的,不真诚的……
但这种结论是幼稚的,因为暴露本性指的是,一个人装好人,装善良的人,结果却杀人如麻,或者坏事做尽,这叫暴露本性。
冒犯式采访中的嘉宾,不过暴露了本性中的某一面,甚至这一面,都需要结合她整个人去看,而不能片面的去看。
因为人是复杂的,立体的,多维的。不同环境下,不同惯性的驱使,会导致他做出不同的反应。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把自己的情感拱手交到别人的手上,也就给了对方掌控你的巨大能量。
所以,想要情感不随便交给他人主导,就需要多做回应,少做反应。
反应是惯性行为,包括生物学天性主导的惯性行为,以及创伤性经历构造的惯性行为。
而回应,则是经由大脑中主导理性区域的部分构建的,是有技巧可以遵循的。
如何理性回应,其实掌握两点,就能游刃有余于任何让你感到不适的舆论环境,比如七大姑八大姨催婚,比如和父母吵架……
第一点要牢记,使用非辩护性语言。
当一个人在指责你,质疑你,批评你,或者说出的语言让你感到不舒服时,大部分人的本能反应是为自己辩解,但辩解就意味着你在说服对方,试图让对方理解和明白你,这就是将情感交到了别人身上。
比如万茜的过度解释,就是一个劲的想解释清楚,结果越解释越糟糕,因为但凡解释,皆有漏洞。
要明白,你无法说服一个装睡的人,一个有自己固化观点和看法的人,一个本身对你有成见的,一个本来就在抓你逻辑漏洞的人。
举个例子,你明明很优秀,你婆婆却总觉得你配不上他儿子,饭桌上她又开始跟你说她儿子多么多么优秀,潜在的证明你配不上她儿子,很多女人面对这种情况时,要么反应而不是回应,表现为难过,伤心,却不表达自己的观点;要么就是超级委屈,陷入辩护式回应,细数证据证明自己配得上。
但是,你的解释只会激发矛盾,并且下次她还是说,难道你要一次一次都解释清楚,配与不配这种东西,怎么说得清晰明白?
所以正确的回应是,使用非辩护性语言,例如,顺着婆婆的话,他确实超级优秀,就是眼神不好,不然也不会看上我。
游戏结束。
而如果你的咖位比较大,就是王菲式回应:和你有什么关系?
第二点要牢记,表明立场。
表明立场很好理解,比如三姑六婆又在劝你生孩子,谁谁家生了双胞胎,催你也赶紧生二胎,直接表明立场,不想要,不想生,养不起。
此后,无论话题怎么改变,一如既往的立场不变。
比如,别人能生你为何不生?
别人生我就要生?别人要死我要死吗?
再比如,同样关于红与不红的问题,宁静的回答就是表明立场:我觉得我挺红的,我觉得我一直是一线。
无论对方怎么说,我觉得本身,就是代表你捍卫自己的观点,而不去计较别人怎么想。
同样铁憨憨的张雨绮也是这样,随便你们怎么想,一则我清楚的表明自己的立场,二则,我不过分为自己辩护。
因为不是任何人,都值得你一而再再而三的解释自己,也不是任何人都会在意你的解释,所以,不解释,做自己,说到底就是在生活中,不过分使用自我辩护式语言,也不因为别人怎样,就丢了自己的立场。
最后,我很讨厌这个访谈节目的名称《定义》,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定义任何人,我们所能做的极限不过是,定义某个人的某个方面。
在易立竞的百度百科中,关于她的介绍有一句话叫做:易立竞始终坚持着一个记者的初衷——无限地接近真相,无论是新闻真相,还是人性真相。
我认为她应该告诉观众:由于采访者存在局限性,且每个采访对象本身都很复杂,所以,她只能还原部分新闻真相,特别是极小部分的人性真相。
文 | 巴黎夜玫瑰
图 | 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