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与家族隐姓埋名相关的历史经典故事》
以下是一些与家族隐姓埋名相关的历史经典故事:
1. 锡兰王子家族在泉州的隐姓埋名:
- 在五百多年前,锡兰国(即现在的斯里兰卡)与明朝交好。锡兰国的王子世利巴交喇惹带着珍贵礼物觐见明朝英宗朱祁镇,在回国途中得知锡兰国发生叛乱。走到福建泉州时,王子思前想后决定留在当地保存根本。他用自己音译名字的第一个音“世”字作为姓氏,并告诫子孙后代要隐姓埋名,以防招来杀身之祸。此后,世姓家族便在泉州一代代“隐居”下去,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考古队发现“世家坑”要开墓,一位叫许世吟娥的女子站出来阻止,这段历史才被揭开。
2. 吴三桂后人的隐姓埋名:
- 吴三桂在明朝灭亡后,成为清朝的“平西王”。但后来因各种原因,吴三桂的势力被清朝打压。吴三桂英年薨逝后,其夫人陈圆圆为逃避灭顶之灾,携幼子吴应麒逃往贵州省的偏远山区。为了隐藏身份,陈圆圆改姓为“吴”,并将吴应麒送往当地一户普通农家,让他乔装打扮、隐姓埋名。为防止秘密外泄,陈圆圆还将吴家历史和吴三桂的事迹典籍尽数付之一炬,并将家族秘密编成晦涩难懂的口诀,只传给家族中最可靠的人,这种隐姓埋名的状态持续了几百年。
3. 佘家为袁崇焕守墓并隐姓埋名:
- 袁崇焕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名将,曾大败努尔哈赤,但在1629 年击退后金进军后却锒铛入狱,次年被处死,家人流放,家产抄没。袁崇焕被杀后,他的部下佘义士冒着危险“夜盗其头”,埋葬在自家院子里,从此隐姓埋名,终身为其守墓,死后还交代家人将其埋在袁崇焕墓旁。佘家留下祖训:不能回广东老家;不许做官,要读书;要世代守护袁崇焕墓。从1630 年袁崇焕去世到 2020 年左右,佘家已经为袁崇焕守墓近 400 年。
4. 蒙氏一族守护秦始皇陵并隐姓埋名:
- 据一些野史记载,秦始皇生前组织和训练了一批死士来守卫自己的陵墓,蒙氏一族是其中的骨干力量。项羽烧毁阿房宫时,曾想挖掘秦始皇陵,结果陵墓中冲出一支三千多人的军队,令项羽不敢轻举妄动。蒙氏一族守墓是二十年一换,换了之后他们就隐姓埋名。虽然如今无法确定是否还有蒙氏守墓人的存在,但传说他们一直默默守护着秦始皇陵。
5. 毛主席侄子的隐姓埋名:
- 毛主席的二侄子毛岸成,父亲毛泽覃牺牲后,他被母亲贺怡托付给了一户人家,并改名为贺麓成。在这段时光里,毛岸成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后来他投身科研事业,成为了一位中外闻名的导弹专家,一直低调地生活,很长时间里人们都不知道他与毛主席的关系。
6. 赵氏孤儿:
- 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惨遭灭门,只有赵氏孤儿赵武幸存下来。为了保护赵武,程婴和公孙杵臼等义士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程婴更是带着赵武隐姓埋名,在深山中生活了多年,直到赵武长大成人,最终为赵氏家族报仇雪恨,恢复了赵氏的名誉和地位。这一故事被改编成了多种艺术形式,如元杂剧《赵氏孤儿》等,流传千古。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81475/9e1122c25ce88b5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