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里的美育

作者: 耕耘三尺有天地 | 来源:发表于2024-01-21 18:43 被阅读0次

            春节题写吉语贴在柱上、门上称为春帖,也就是今天的春联。“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元日》诗就记载了贴春联的民俗。

            在桃符上题写对偶联语,据宋人笔记上记载,始于五代后蜀。后蜀皇帝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亲自写下这样一副对联:“新春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联语对仗工整,含义明白,而且首尾二字连起来便是“新春”,很适合春节气氛。这也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春联是春节特有的文化符号,是增添春节年味的重要因素,不仅是装点节日气氛的重要饰品,更是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民俗物象。春节里,亿万中华儿女正是通过春联这些民俗事象建构起文化的认同。写满祝福与憧憬的中国红,既是连接家国情怀的纽带,又彰显了华夏儿女的文化自信。

            春节是喜庆的时节,春联也要喜庆。纸要大红的,墨要黑亮的,字要写得富态、丰美,联语念起来也要吉庆喜气。火红的文化挂上大门正堂,稀松的年味就会浓郁起来,传统文化就能得到弘扬,赏心悦目的春联,无论近观远看,总给人一种温暖如春的感觉,有一股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喜庆。中国人对于红色,历来有厚重的感情,婚嫁着红衣,英雄披红绸,乔迁铺红毯,节庆备红包……的确,象征吉祥如意、热烈奔放的红色,暖人眼入人心,自然成为各种喜庆场合的主色调,更何况是表达对万紫千红热热闹闹春天的迎接呢?红色的春联,自然成为大众这一自发仪式的主要承载体了。

            相比于红纸黑字这种朴素的表达,时下商铺中的春联越发考究多样,有锦缎的、丝绒的质地,佐以百花、灯笼、春燕、福娃、梅兰竹菊的图案装饰,更有立体烫金、七彩镭射、铜金粉书、闪光水晶等等效果,门楣上一贴,花香鸟语中每个字都闪着浓重金光。

            兴高采烈中,漫步街头村巷,一一欣赏人家的春联也是别样乐趣。“车水马龙农家乐,花香鸟语大地春”、“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读着这些春天的楹联,仿佛信手推开了一扇扇温热厚实的大门,门内和谐美满,欢声笑语,花团锦簇,感觉是与浩浩荡荡的春天迎面相逢。放眼广袤大地,春潮涌动,无数个生活的梦想随着新春的到来再次生根发芽,美丽的中国梦正在许许多多庭院上空冉冉升起,辉映大地。

            这些字斟句酌、铿锵凝练的文字,温馨美满、欢乐祥和的画面,满怀期待、饱含深情的祝愿,不仅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光芒,展示着中国人关于“年”的文化记忆,也让我们透过纸墨触摸到百姓心中家与国的情感力量,读懂了彼此相通的精神世界。

            汉语言文字的排列安排,很讲究韵律和节奏,有时还很讲究对偶。这样的语言组合,会使人享受到汉语起伏有致的形式美。例如:“九州莺歌燕舞,四海虎跃龙腾”,词语的组合都是一个方位词加一个成语,而且上下两句都是由数词语素组合的、表示地域的名词,相互对仗,节奏、意义也互相对应。至于其中的两个成语“莺歌燕舞”和“虎跃龙腾”,则是结构相同的鸟禽与兽类动态、举止的描述,用以烘托与象征欢快、喜庆的节日气氛。

            对联的语言之所以为人们所喜爱,不仅因为它词语组合形式上的这种工巧,更在于它通过这样组合所蕴含的意境上的隽永。比如,“家居绿水青山畔,人在春风和气中”。相传,这是明代文学家祝枝山游杭州街景的即兴之作。从字词的安排角度上看,上下两句是严格相对的,但读起来会感到作者的用意显然是侧重在下句,强调人在“春风和气”温暖之中是多么舒适惬意。而词语组合形式上与其对应的前句,只不过起着铺垫作用。

            春联装饰了新年的家门,装饰了人们的心境,也装饰了周而复始的似水流年。火红的春联贴在进出家园的门户上,也是贴在辞旧迎新的年关上,避除了去年的祸患与不幸,昭示着来岁的红火和吉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联里的美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ox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