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阅读这件事儿读书
《非暴力沟通》---说话的艺术

《非暴力沟通》---说话的艺术

作者: b1863cce00c0 | 来源:发表于2018-09-08 12:39 被阅读63次
    并不吸引人的封面

    “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看完全书,我的脑海一直盘旋着这句话。

    看到书名,我们也许会想,说话沟通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还需要学习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不只是要会发音,还要懂得用什么样的说话方式,去察觉人们话里隐藏的情绪和信息。

    这不只是一本教人们如何沟通的书,更是一本教人们如何表达爱与接收自我的书。

    我之前看过一句话,大致意思是:

    “我们用几个月的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生的时间学会闭嘴。”

    在我看来,这句话想要表达的真谛是:“我们不会说话。”或者说“我们从来没有用正确的方式说话”。这导致我们一张口,就会带来负面的情绪,使对话无话进行下去。

    我一直觉得说话是一门艺术,在生活的不同场景中,碰到过许多人,见过有人只有一开口,就导致全场尴尬的处境,也遇到过有人一开口,就能转变尴尬的环境氛围。

    我也经常会在和人交流时,找不到对话的重点,是彼此感到尴尬。所以,我一直习惯去倾听,这似乎就避免get不到对方信息点的尴尬。久而久之,我发现,我的倾听仅仅止步于此,似乎并没有因为倾听他人,而拉近与对方的距离。

    我一直在寻找倾听过程中,不只是用点头或嘴里发出:“哦”、“嗯”等单调词语来回应对方。我喜欢做一个倾听者,却不擅长做一个倾听者。

    在我的观念里,一个好的倾听者不只是要当情绪的垃圾桶,还要学会通过与对方沟通,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到解决办法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

    看《非暴力沟通》时,我总会有:

    “啊,原来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说话啊!”

    “原来一个人的话语里,隐藏着这么多情绪啊!简直太神奇了”的感觉。我想这就是我一直想要找寻的说话方式。

    作者将“非暴力沟通”分为四大要素----观察、感受、需求、请求。我也在这四个基础上和大家分享自己读后的感想。

    一、用眼观察

    “察言观色”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会觉得它是一个贬义词,只是,将其用在对的场合,的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交谈过程中,学会用眼观察,这时说话就不再是嘴巴的事情。

    我始终觉得身体的任意一部分,表达能力都强过语言,语言可以骗人,但身体不会。当我们通过观摩对方的动作,进而去体会对方的情绪,拉近彼此的距离,能有效地促进对话的进行。

    书中作者特别强调“观察”与“评论”的区别。人们在遇见一件事时,惯常行为都是说出自己的评判,而不是说出具体的事项。人们往往在听到评判时,会在第一时间反驳,从而忽略讲述者真实的情绪,导致对话无法进行下去。

    举个例子,当我们想说明一个人不配合我们的工作时,我们通常会说:

    “你很少配合我。”这是我们针对事件作出的评论,若换为观察,我们就会说:

    “我最近组织了三次活动,每次你都说不参加。”

    用“评论”的说话方式,会让对方产生“我为什么要配合你”的逆反心理,从而做出不友好的回应,使双方不欢而散。因为她并不清楚你表达的是针对什么事情,只会觉得我们在批评她。

    但后者不一样,她听到这样的表述后,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是因为不配合她而不参加活动,从而使对话88得以进行。

    我是这样理解“评论”和“观察”的区别,分享给大家。“观察”传递的是一件具体的事,不带任何主观判断,是大环境下的实存现象。而“评论”是主观决定的结果。

    一段对话,始于眼睛,而不是嘴巴。在交谈中你有用眼观察吗?

    二 、用心感受

    在充分观察后,我们要通过观察的现象与获得的信息,去判断对方的感受,通过进一步的交流,使话题进行下去。

    当我们和人交谈时,总会察觉到对方传递的负面情绪,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起初,当她阐述自己的不幸遭遇时,人们都觉得可怜,安慰几句就没有然后了。再后来,甚至避而远之,觉得不耐烦。

    这是人们在面对负面情绪时,最直接的回应方式----下意识地远离、逃避。正因为如此,错失了解负面情绪背后隐藏的含义。

    作为传统的中国人,我们是内敛且含蓄的,总是羞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会让我们即使压抑自己的情感也不愿意表达出来,在对话中,通过观察去挖掘对方的感受,并将它表达出来就十分有必要了。

    作者在此要素中特别强调“感受”与“想法”的差异。在与人交谈时,我们的惯常行为总是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自己的感受。依旧是刚才的例子,在面对别人拒绝参加自己组织的活动时,我们会用:

    “我觉得自己很无能。”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若是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会说:

    “作为组织者,你不参加我感到难过。”通过这种方式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使对方清楚我们的感受。

    或许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会觉得难为情,认为这是在示弱,会使对方瞧不起自己。但通常情况下,示弱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面对祥林嫂的境遇时,若倾听者用心去感受而不是选择回避甚至厌烦她,或许会使得她有不一样的结局。

    我是这样区分“观察”和“感受”的,分享给大家。“感受”是情绪的波动与流露,会经常用到“伤心、难过、不安、苦恼”等字眼,来表达内心的想法。

    而“想法”是一种判断,人们往往会使用“我觉得、被羞辱、得不到支持、被利用”来表达。

    要使一段对话得以进行,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你学到了吗?

    三、发掘需求

    感受的起因源于需求,当充分了解对方的感受后,我们要进一步去发现情绪后面隐藏的需求。每次交谈都不欢而散,源于我们未曾深入去了解倾诉者想要什么,只停留在话语的表面。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情侣吵架。当情侣吵架时,女方会说:

    “你一点儿都不了解我、关心我。”

    男方在听到这句话时,会觉得女方是在指责他,会立马进行反驳:

    “我怎么不了解你了,你根本就是无理取闹。”从而引发一场世纪大战。

    其实,不只是情侣吵架,亲人、朋友之间的交谈,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若我们学会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从而发觉对方的需求,我们会发现其实这句看似指责的话后,想要表达的是:

    “你总是很晚才下班回家,我很难过,我需要跟多的陪伴。”

    当清楚对方的需求后,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找出横亘在两人中间的问题。

    四、表达请求

    当了解对方的需求后,我们需要表达请求,与对方建立联系。

    以情侣吵架的例子,在表达请求时,男方会说:

    “我并不清楚你具体期待什么,我希望你告诉我,我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给你更多的陪伴。”

    只是,作者在文中指出,想要表达具体的请求并不容易。大部分时候我们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而请求只有越具体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

    在请求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方做出反馈。如果男孩在表达自己的请求后,女方没有继续反馈,会使对话无话进行。毕竟,沟通是建立在两个人的基础上,只有相互配合才能的到好的效果。

    在表达请求时,我们也需要注意“请求”与“命令”的区别,最好的区别方式为:“当请求无法满足时,我们会感到愤怒,此时请求就变成了命令。

    全书在四要素的基础上,让我们学会倾听,放下自己已有的判断和想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话中,专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只有当我们给予对方足够的关注时,才能使其放下戒备,使问题得到解决。

    非暴力沟通在我看来,并不只是在教我们如何说话,更重要的是通过倾听他人,进一步地了解自己。沟通其实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从别人的表达方式、感受、需求中,寻求自己内心的想法。

    书中有一章是叫我们如何表达愤怒。书中的“表达愤怒”并不是让我们歇斯底里地怒吼或吵闹,而是学会不再将错误归咎于他人,学会体会自己内心的感受与需求。

    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代替“我生气是因为他们……。

    多大的智慧啊!

    看完全书,或许我们并不能很快地接受这样的说话方式,毕竟中国人是一个不善于表露自己感情的人,这样的说话方式也会让我们感到难为情。但当我们全心全意想要了解帮助一个人时,就一定能用到“非暴力沟通”。

    那是发自内心的关心,同样,这样的说话方式会让整个对话变得愉快,很好地拉近彼此的距离。

    最后以一段我看完书后,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小妹的一段对话作为结尾。

    小妹:“我很饿,但是我不想去吃饭。”

    若是以前,我铁定会在第一时间斥责她,觉得她不懂得照顾自己。但看完全书后,我试着去观察、感受,突然想到她之前向我抱怨自己长胖了。于是我做了以下回复。

    我:“听你这么说,我很担心,你不吃饭,会对身体不好。”(感受)

    小妹:“我知道。”

    我:“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你是害怕吃饭后会长胖。你需要减肥。”(需求)

    小妹:“嗯,我现在的体重我感到害怕。”

    我:“你的意思是你很担心,怕自己减不下去。”

    小妹:“是的。”

    通过这样的对话方式,我了解小妹并不是不想吃饭,也不是不懂得照顾自己,而是觉得自己太胖,再吃会更胖。通过非暴力沟通,我了解她的需求,建议她合理饮食并辅以锻炼。她也欣然地接受,乖乖吃饭去了。

    若我在听到她说自己不吃饭时,第一反应是斥责,就会错失一次很好的沟通与指导机会。

    当我使用非暴力沟通时,的确觉得用这样的说话方式有些别扭,但真的有效。我现在运用得并不熟练,也会经常陷入误区,但我相信,只要多加练习,就能有所收获。

    说话是一门艺术,我们需要终身学习。

    部分笔记,写给自己看,并没有章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暴力沟通》---说话的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pk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