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确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今天本来打算四十分钟的冥想,但被孩子打断了,只进行了二十分钟,但也生出一个新的画面出来——原来意象也是会不断生长的,是潜意识不断流淌出来的过程。画面里还是那口深井,那个小婴儿在和那条巨蛇嬉戏。但旁边的小推车推着的胖脚丫慢慢的消失了。逐渐的,深井里面的小婴儿突然就飞出深井,他能感觉到那个巨蛇虽然全身鳞片斑驳,但相处起来倒也觉得安全,甚至还有些可爱。然后他可以心安理得的飞出这口深井, 田野里面去。他在田野里开始变成一个少年,牵着一条黑狗在长满绿苗的地里漫步。这是一个黄昏的时刻,这是小学生放学的时候,他因为无家可归,他因为觉得家里恐惧,他就一直在这绿苗地里徜徉。
写在这里,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循环——从小时候意识层面不能承载的恐惧压抑到身体里,不断地通过写作释放潜意识的压抑,也通过释梦去链接潜意识,最终那个少年通过冥想产生的意象,又回到那口深井里面,和他正经最恐惧的父亲呆在一起,而似乎这个过程是舒适而安全的。于是,他又光明正大的回到绿草地里去徜徉,只是这一次不是逃离,而是一次回归,回归他真实的自己,回到到自己的生活里——彻底的跟原生家庭告别。
写在这里,我有点儿能理解人为什么难以做出新的选择了,新的选择意味着过往习以为常、熟能生巧的人格结构的消解和死亡。尽管它是有些僵化的,尽管它是带着冲突的,但这个结构是维持安全感的来源,所以需要一些哀悼和仪式,与其告别。
为何宁愿僵化,宁愿压抑,也要存在压抑机制?因为生存的焦虑和痛苦。所谓急中生智,人存在的第一本能就是需要活下去。当生存危机受到威胁时,个体会调动所有的智力与能量来维持肉身的存在。当自我防御机制无法承受“心理幼小时”巨大的外部能量冲击时,压抑就产生了。急中生智的快速反应,激活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为了防止内在结构的崩塌,瞬间产生一层窗户纸——即僵化的反应模式(有点儿像是小孩子捂住耳朵说“我没听到,我没听到”)——将羞愧、羞愧、羞耻、屈辱等痛苦情绪隔离开来。这隔离开来的能量全部进入潜意识。所以,尽管隔了一层窗户纸,让自己的痛苦和焦虑暂时搁置起来,但实际上,也把绝大部分的能量压抑起来了。这便是人为什么在一个环境里能生存,但一旦换一个环境就难以生存,就是这个反应模式是不灵活的,是僵化的。这是也为什么难以做出改变的根本原因——新的行为模式会激发过往的不安全感,引发焦虑。
所以要想解除自己僵化的反应模式,是需要一些安全感的基础和勇气的,也需要安全感客体的陪伴。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回溯那层窗户纸——解铃还须系铃人,要先有增强一些情绪的耐受性,不要跟着之前的模式走,不要跟着情绪走——对情绪反应进行一个悬置,要做好面对痛苦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小心翼翼的去捅破那层窗户纸,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己成长到什么人格水平,能承受住多少曾经被压抑的潜意识能量,也就能解放多少的内耗和力比多。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是通过写作深度连接潜意识,在增强情绪耐受性的同时,最终通过梦境与意象回到那层窗户纸——小婴儿跟巨蛇自由自由的嬉戏,体验到窗户纸背后的隔离掉的“创伤”是安全的。最终重新带着黑狗重新出发。算是重生。
我们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从与他人建立联系到对生活方式的选择,都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有关,即我们的自我体验。描述自我体验的两个变量主要是:自我感知、自尊调节。自我感知,即对于“我是谁”感觉,以及自我幻想。自尊就是对自己的尊敬和欣赏。——《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
一般来讲,我们一生当中都要面对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是谁?
我今天似乎有了一些自己的新思考和新答案。我尝试理解着对自己说,所谓的“自我”其实并不真的存在,它是内在那个全能自恋的本我与适应社会规则的超我之间的调谐状态。所以若真的存在“自我”状态时,非常痛苦,意味着本我与超我的矛盾。所以个体超级喜欢在这两个状态里面呆着——或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做自己最最喜欢的事情,比如发生性关系,比如喜欢打游戏,因为在这种状态里是没有什么自我的,有的只是本能的全然释放;或者呆在超我里面,适应社会规则,承担家庭责任,完成工作任务,拥有家国情怀等等。
在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如果以一直处在满足本能的模式里,会怎么样呢,就会陷入深渊里不能自拔——唯一让本能不至于陷入深渊的方式是充满着爱。那如果一直处在满足道德约束的位置会怎么样呢,就会陷入空壳子的境地,尽管责任感爆棚,但内在没有力量,像是一架机器或一具行尸走肉。
那怎么技能光明正大的满足本能冲动,又能心甘情愿的履行道德义务呢?!就是前面加一个“爱”字。唯有爱,让一切的一切充满了创造性与可能性。
充满着爱的性行为就是爱情,不带爱的性行为就是耍流氓;充满着爱的工作就是创造,为他人创造生活资料和生活乐趣的责任,不带着爱的工作就是应付公式,毫无意义的。
所以,我是谁?我是爱的结晶。
第二个问题,我从哪里来?
我是爱的结晶,我从爱中来。
第三个问题,我到哪里去?
我从爱中来,自然要走到爱中去。
是为纪念。2022年12月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