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知了猴搬上淘宝,如歌在6年前就开始做了。
知了猴,可能各地叫法不同,但它长大了,有了翅膀,叫法就统一了,蝉。
小时候,这是一个每年夏天必须吃的东西,全家出动,拿着手电筒,河岸上,树林里,一遍又一遍的扫荡。
我进城之后,发展城里人也爱好这东西,他们拿着小铁锹把绿化带翻一个遍,就为了找知了猴。
现在,这玩意儿越来越少了,晚上我出去跑步,看到有些人拿着手电筒围着树转,草丛里扒拉,一晚上也就收获一两个,有时甚至零收获。
想吃,怎么办?
饭店里常年都能吃到,冷库里储存的那种,就是太贵了,这个季节,早市上也有卖的,1块钱1个,活的。
早市上的知了猴从哪里来?从农户里收上来的,或者养殖的。
如歌,男,我们隔壁县的,我和他是同学,他那里是鸭梨之乡,家里有好几亩梨园,每年夏天,逮知了猴对他们来说是一项重大任务。
逮,不准确,确切的说应该是捡。
人们会提前在树上,膝盖那么高的位置,缠一圈透明胶带。
一到晚上,知了猴从地里钻出来第一件事就是爬树,爬到胶带位置就爬不上去了,要不在胶带下方待着,要不掉到地上。
我们只需要拿着手电筒,挨着捡就行,一晚上一个人捡三五百个都是小意思。
我去过一次,本是体验乐趣的,没想到太累了,捡不过来,如歌家有五块地,分散在不同地方,家里人就要分头行动,你去这个梨园,他去那个梨园。
收获的知了猴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自己拿回家吃,一个是卖。
卖的话,地头上有直接收的,一个3毛4毛,有时甚至5毛一个,直接给现钱,也可以第二天早上自己拿到早市上卖。
这玩意儿太火了,不用吆喝,接着就能卖掉,喜欢吃知了猴的人太多,别看每天收获那么多知了猴,光本地人就消化没了。
如歌发现了商机,他准备在淘宝上卖。
那时候淘宝上卖知了猴的不多,就几家,而且不成熟,销量也不高,关键是运输储存,必须冷冻,要不就坏了。
当地买卖不用冷冻,抓回来的知了猴放在水里泡着,第二天早上捞出来还是活的。
如歌跟我说,有人专门开车去河北那边收知了猴,下午去,连夜拉回来,早上在市场卖掉,保证知了猴都是活的。
一个知了猴利润在1毛甚至2毛左右,一天3000到10000的赚。
就是太辛苦了,一般人干不了,下午去,连夜往回赶。
如歌的淘宝店为了保鲜,用冰冻矿泉水代替冰袋,直接把知了猴装在瓶子里,泡沫箱封起来,基本没问题。
偶尔也有坏单,如歌都是直接重新发一份过去。
一个夏天下来,没赚几个钱,还不如在本地卖。
当然,这是六年前。
如今,打开淘宝,搜索知了猴看一下,销量令人乍舌,而且基本都是山东的商家,潍坊、临沂、菏泽、济南,没有我们滨州。
小打小闹的有滨州,真正大卖家,没有。
如歌说:他们不是农民,不是个体户,他们是一批专业的电商人,他们可能不懂知了猴,但他们懂运营。
当专业人士进入一个细分领域时,普通商家基本都被淘汰了,不是人家的对手。
所以我们普通人要快,平常要养成一个习惯,不管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想到什么,都立刻去淘宝搜索一下。
问自己一个问题:销量第一是多少?利润空间大约有多大?能否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超越?
以前我老说,个人在淘宝上不要追求品牌化,不要追求第一,而是要研究夹缝生意。
一家店日均利润两三百元的小店,足够吃喝了,稳定了第一家就去运营第二家。
如果你有,或者发现这么个产品,一定要去淘宝厮杀一番。
有人会说没那么简单。
但是,不试一下怎么知道呢?天天喊着创业,喊着做生意,却到老都没去尝试一下淘宝,这可是当今流量最大的主流电商平台。
一句没那么简单,就被未知的恐惧吓破了胆,退却了。
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所有的行业,都值得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做一遍。
而我们,一定也要去厮杀一番。
这可能是我们屌丝最后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