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

作者: 悠然见南山_sunshine | 来源:发表于2019-03-31 22:56 被阅读4次
    林徽因

    二月份用了全月时间读《知性》这本书,说来这本书很薄,为什么会用这么久,只因我在微信读书中,先听,听完一章节再看原文。我被文章的语言魅力所感染,感叹作者内心的纯净自然,蕙质兰心,超凡脱俗,天然去雕塑,她“成了优雅、知性女人的范本”。

    《知性》是林徽因女士的诗歌散文小集,说起作者,我们多从一些文章中知道她与徐志摩的感情纠葛,此书中最后一章《一九四二年约春夏致傅斯年》中所附录的梁从诫先生的文章《倏忽人间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微因》中:“母亲后来说过,那时,像她这么一个在旧伦理教育熏陶下长大的姑娘,竟会像有人传说的那样,去同一个比自己大八九岁的已婚男子谈恋爱,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母亲自己分析: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个人。”

    我们从林徽因女士的文章《悼志摩》中也可看出俩人真挚的友谊,将失去朋友的痛透过一件一件往事渗入文中,她说:“朋友们我们失掉的不止是一个朋友,一个诗人,我们丢掉的是个极难得可爱的人格。”,她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纯净,孩子式天真,具有认真的诗情,还有痴情的徐志摩,他在伦敦的雨中等待彩虹,那是基于“完全诗意的信仰”,他看到了彩虹,虽然衣服全都湿透了。

    1929年1月,林徽因的父亲去世,此后不久,林徽因年轻时所患的肺病复发,由东北回北京在香山疗养,1931年春天,她在养病期间得到了朋友们真挚的友谊,激发了她写诗的灵感,并开始发表诗作,写诗初期,受徐志摩的影响和启蒙,但她不限于模仿,有自己的特色,她不喜欢别人称她为“新月派诗人”。

    1931年以后,林徽因开始发表小说、散文、剧本,并成为一些文学活动的活跃分子。

    然而在这本书中,我更看到了一位古建筑学家的林徽因,她把这种建筑学当做一种几乎神圣的事业去做,1931年至1937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同其他同事一道,在河北,山西,山东,浙江等省的广大地区进行古建筑的野外调查和实测,她的儿子说她:“她有独特的作风,她把科学家的缜密,史学家的哲思,文学家的激情融于一身,她并不是那种只会感叹于“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古董爱好者,也不是一个仅仅埋头记录尺寸和方位的建筑技师,而是一位真正的古建筑学家。”

    这些我们从 她的文章中可以窥见,例如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四期,署名梁思成、林徽音的文章中记录如下:“台基上东边的一座较小,只有单檐,墙上也没字画。龛内有小小无头像一躯,大概是清代补作的。这两座都有苍绿的颜色……,黄色,像纯美的烟叶。西面刻着双钩的“南”字,南面“无”字,东面“佛”字,都是径约八分米。北面开门,里面的佛像已经失了。

        台基前面有宽二米长四米余的月台,上面的面积勉强可以叩拜佛像。

        南崖上只有一座佛龛,大小与北崖上小的那座一样。”

    文中观察如此细致,描写如此准确,让人看了立刻就有了画面感,可以按照方位描画出来。

    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被正式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一级教授、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她曾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工作,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设计纹饰和浮雕图案,挽救了濒临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品。——来源网络

    在《北海公园》一文中,她还详细描述了天坛:“圜丘是祭天的大坛,平面正圆,全部白石砌成;分三层,高约一丈六尺;最上一层直径九丈,中层十五丈,底层二十一丈。每层有石栏杆绕着,三层栏板共合成三百六十块,象征“周天三百六十度”。各层四面都有九步台阶。这座坛全部尺寸和数目都用一、三、五、七、九的“天数”或它们的倍数,是最典型的封建迷信结合的要求。但在这种苛刻条件下,智慧的劳动人民却在造形方面创造出一个艺术杰作。”

    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位普通游客的游记,数值精准,方位精准,用词坚定置地有声,豪不拖泥带水,天坛完全是基于科学和史学的一处瑰宝,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林徽因女士早期留学,在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她是第一位在国外学习舞台美术的学生,可惜后来她只把这作为业余爱好,没有正式从事过舞台美术活动,但从她写的四幕话剧《梅真与他们》,时间地点人物场景,写得很有情节,人物生动,说话的语气也通过人物说的话语表现出来,内容让我想起了曹禺的《雷雨》,虽没有《雷雨》的人物多,却将事情交代的非常清楚,对于人物内心的活动,情感的起伏变化也拿捏的非常准确,有非常好的表演价值。

    我以为她在小说的写作中也非常感人至深,甚至从文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例如《四绣绣》中的绣绣妈,是大户人家的太太,被丈夫嫌弃,整天抱怨,拿绣绣撒气。

    文集最后梁从诫先生写:“一九五五年,在母亲的追悼会上,她的两个几十年的挚友——哲学教授金岳霖和邓以蛰联名给她写了一副挽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

    下面这首诗正是林徽因女士写给儿子梁从诫先生的:

    你是人间四月天

    ——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母子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su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