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两三千年前青瓷面目问世以后,中国瓷器走过了漫长而又丰富多彩的发展道路,其间颜色釉瓷器始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五色斑斓曼妙万千的世界中,黄釉瓷器可以说在相当时间内都属难登大雅之堂的小众品种。尽管隋唐寿州窑黄瓷曾被“茶圣”陆羽言及品评,辽代诸窑口黄瓷亦淋漓展现了契丹民族的独有风貌,但它们终究只像茫茫大海中卷起的几片浪花,很快便又归于沉寂。直到朱明王朝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专司窑事,黄釉瓷器才伴随着封建皇权的强化集中一举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谱写出属于自己的灿烂辉煌。
明清两代时处封建社会末期,君主集权达到顶峰,一个显著表征便是森严的等级,皇帝高高在上。而 “黄”与“皇”谐音,于是黄色成为了皇家尊贵的象征,黄釉瓷器在明清景德镇官窑中占有重要地位,明清两朝对黄釉瓷器的使用有严格明确规定,据《大明会典》载,明嘉靖九年起定“方丘黄色”,即黄釉器为祭祀地神之物。另据清代《国朝宫史》(卷十七经费条)记载,全黄釉只限于皇帝、皇太后及皇后使用。黄釉瓷器不仅是皇室的专用瓷器,而且在皇室中还是等级制度的象征,每一件黄釉瓷器都是尊贵身份的象征,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和鉴赏价值。
近日,深圳天元文化有幸徵集到了一件龟龄酒黄釉葫芦瓶,器呈葫芦形,通体施以柠檬黄釉,色彩纯正艳丽,圈足内书“乾隆御膳专供”楷书款,器形似葫芦故称为“葫芦瓶”。
此清代黄釉葫芦瓶,器型别致,胎薄体轻,釉面匀净柔和,釉质光润明艳,色泽淡雅宜人。隽秀的造型与淡雅的黄釉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品相完美,成对收藏,十分难得。
葫芦藤蔓绵延,“累然而生,食之无穷”,籽粒众多,数而难尽,为绵延后代,多子多福的象征。又因葫芦谐音“福禄”,“福”又指福神,“禄”指官职禄位,有祈福求祥之意,为吉祥之物。
黄釉至尊,舍我其谁。随着清代帝制的结束,黄釉瓷不再为宫禁中仅有。但黄釉瓷器因其在皇权传统中烙下的印记却仍使其成为最为尊贵、奢华的代表。那时而恬淡娇嫩,时而温润淡雅的颜色,更是国人心上挥之不去的雍容典雅。如此件精美的黄釉葫芦瓶实属珍稀,值得收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