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一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我逐渐适应了“作业量感人”的充实生活,越学越觉得自己无知,充分认识到能力有限,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但是我还需要学会及时放空自己,因为每天满脑子都是中英文切换,梦里的人讲话都是双语的,这也太可怕了吧。为了缓解这一夸张的现象,我把周六或周日作为“放空日”,在这一天可以没有具体的计划,没有学习任务,没有时间表,没有定时闹铃,尽情玩耍放松吧。
于是,周末我去参观了一个文创园,下午还去了另一个地方,到文博会现场看看热闹。人家内行去看门道,我这个外行关注点就在土特产和好玩的活动上。经过一天的放松,果然回来后看着要写的作业顺眼多了。
另外,每天在图书馆自习前,我都先去找几本不同类别的书,这些书大多图文并茂,易于阅读。在辛苦的脑力劳动后,翻翻轻松读物调节一下,也很解压和放空,还拓展了阅读面。
每次准备写作业时或阅读晦涩难懂的文字时,觉得身边很多事物都忽然变得有意思起来,连发呆都变得可爱了。其实,学习中途如果卡壳,可以暂时先放一放,转换一下注意力,然后再回头捋清思路,这样效果反而更好。
有时我们对一件事的投入时间跟产出的质量并不成正比,只能图个心理安慰。若真遇到进行不下去的任务,可以先搁置一边,欣赏下窗外的风景,收拾下家务,出去散个步,跟朋友聊聊天。当我们再次开启任务模式时,会惊喜地发现在放松状态中效率提高了很多,灵感也随之而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