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十万字写书计划
第一章  我从山里来

第一章  我从山里来

作者: 香雪白梅 | 来源:发表于2017-12-23 12:56 被阅读32次

    我出生在80年代

    第一章  我从山里来

    赶趟儿,赶趟儿……

    爸爸妈妈赶在适婚年龄结了婚,姐姐赶在80年代初出生——刚刚好是1980年2月初生日,我好像并没有赶上什么好运!

    我是紧跟着姐姐的步伐来到了人间,出生于1981年10月末,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人民公社还继续存在,田地也还没有分到农民各家各户,还是集体劳作,爸爸妈妈必须每天“出工”,自然也没有多少时间来照顾我和姐姐。

    至今还在传唱的《春天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我们伟大的领导人邓小平爷爷正确的方针政策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歌词里的“春天”是指改革开放,“老人”是指邓小平,“画了一个圈”是指设立广东深圳为经济特区,这首歌脍炙人口,气势雄浑,以至于成为了经典。还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班上一位同学参加学校歌唱比赛,就唱的这首歌,后来还得了一等奖,所以这首歌对我来说真的特别熟悉。

    我出生在一个小小的山村,这个山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大华山脚下,前面是一条弯弯的小河,听说是湘江的细小支流,可谓是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事实上也真的算得上美了。这个村名叫“枫树岭村”,是因为村口的三四颗硕大而古老的枫树而得名。我已然不记得那时候是几颗枫树了,至今留下的就只剩下两颗,而且没有人能说清楚这枫树什么时候栽种,长了多少年,村民们只知道它历史悠久。

    村子还有个别名叫“陈家院子”,这是因为这个村子的人都姓陈,看起来似乎都是亲戚,其实追根溯源的确都是亲戚,同一姓氏500年前本就是一家人啊。只不过后来随着各家族的分化和迁移慢慢的就形成了各个家庭,人们也没那么多精力去理清这些。我只知道小时候听说的修谱,就只是登记男孩子的姓名,像我和姐姐都不在族谱之中的。

    我们家族在村子里是个大族,占了人口的三分之一,爷爷那辈就有四兄弟,他们都是“祖”字辈,每个人名字里都有一个“祖”字,而且都是中间那个字是“祖”,四兄弟的名字最后一个字分别是“兴”“旺”“发”“家”,爷爷最小,也就是排行第四,因此我一出生也就有了四个爷爷。

    到爸爸这辈就是“德”字辈,每个人名字中间那个字就是“德”,爸爸三兄弟,三个人的名字最后一个字分别是“云”“志”“宝”,爸爸最大,排行第一。大爷爷,二爷爷,三爷爷他们分别也生了好几个儿子,也都是这样命名。小时候我根本也不懂这些,后来慢慢长大听闻了些才知道原来如此。

    再到我们这辈的时候似乎大家就没太在意族谱的事情了,再加上从爷爷到爸爸再到我们这一家族成员越来越多,都在同一村子里生活,也少了很多和气,平日里难免磕磕碰碰因为一些小事闹出矛盾。所以只有到过春节的时候才大家都客客气气的你我各串家门。

    小时候我家在那个村子虽不算富有,但也不算太穷。因为爸爸从小勤劳勇敢,又比较节俭。听爸爸那时候说他小时候总去上山砍柴卖,卖了的钱自己存起来。有一次被爷爷发现了他存的那些钱,真的不少啊,结果却被爷爷给没收了,他生气了好久!妈妈嫁过来的时候,爸爸已经准备好了娶她的三件体面家伙“缝纫机”“手表”和“皮箱”,听妈妈说这三件东西是当时当地娶亲结婚时流行的三大物件,就像现在所说的“房子”“车子”和“票子”一样。当时村子里的其他人结婚还借了爸爸的皮箱去充场面。

    爸爸妈妈也是经人介绍相亲而结婚的。我其实也从来没有问过爸爸妈妈他们因何缘由而走到一起,姑且说是缘分吧。因为那时候妈妈那村子里有个女孩说是外婆家隔壁的,比妈妈大个几岁,那时候她已经嫁到了“陈家院子”,生活也很不错,经人介绍爸爸妈妈分别去了彼此家察看。爸爸去妈妈家的时候,那天妈妈正好不在家,爸爸原本想打道回府的,结果碰到了一个熟人,便无边无际的聊开了,竟忘记了时间,直到妈妈回来,两人见到了面。妈妈来爸爸家的时候,看到爸爸这边挑水好远,家门口没有井,煮饭的洗菜的生活用水以及喝的水都必须去村子里共用的那口大井里面去挑回来才有。妈妈就说了句,“你这挑水太远啦!”,可爸爸却说,“挑水当然是我的事情,哪用得着你去挑啊?”。结果等妈妈嫁过来之后,似乎就把水桶卖给了妈妈。这是后来妈妈告诉我的,虽然不是每天都妈妈挑水,但妈妈也的确承担了很大部分。

    妈妈也是一个很勤俭持家的女人,身材比较矮小,有点面黄肌瘦,总让人觉得有点营养不良。爸爸特爱干净,喜欢热闹;妈妈喜欢清静,不太爱整洁。在我的小时候的印象里,妈妈总是一整天像个骡子样子忙得一刻也停不下来,爸爸则是无休止的工作,反正两人都是各种忙。那时候有牛要放,有猪要养,家里还养好多鸡,要种田,要耕地,要种菜,要养鱼,基本都是自给自足,一年到头也难得去上一次街,一家人的生活开销都要自己辛苦劳作出来。这就是普通农民的生活。

    直到后来姐姐出生,一年后我的出生,再过一年终于分到了自己的田地还有,每家每户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田地的价值,似乎出现了另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听妈妈说,原本生了姐姐后,不想再生的,怕养不起那么多。因为那时候又开始了计划生育,可是爸爸不同意,说孩子要有个伴比较好,后来又生了我。如果当时生下我是个男孩,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活要开心多少。可我却跟姐姐一养是个女儿,以至于爷爷奶奶没少给妈妈气儿受,爸爸也是看在眼里。

    那时候计划生育是说只能生两个孩子,听奶奶说那时候爸爸妈妈想把我送给别人家,说那个人没生孩子,而且家里条件很不错。估计是妈妈始终割舍不下吧,毕竟自己辛辛苦苦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怎么能眼睁睁送人呢,又不是实在没办法养活。当时听到奶奶这样说的时候,我在想,如果那时候真的把我送给别人的话或许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种幸运,而爸爸妈妈也会少一些负担。因为与其他们把我养在身边又给不了我更多的关心和爱,爷爷奶奶也不喜欢,没人疼没人爱的日子对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孩子来说的确会给以后的人生留下阴影。等她慢慢长大后心里就会没那么健康,总会为哪份缺失的爱而感伤!

    我就是这样,我的心思那么细腻,总是一点点小事都会扩大放在心里,因为总觉得身边没有人爱我,大家都认为我是多余的,我就是姐姐的附属品,走到哪儿都是姐姐的跟屁虫。村里的开始对我评头论足,就连说话大家都说我在学姐姐的样儿,说姐姐的现话。这样导致了我原本开朗活泼的性格慢慢变得封闭内向起来,再也不愿意跟随姐姐到处去串门儿了。姐姐每天都热衷于出去找一群小伙伴玩,而我总是一个人闷在家里。很多时候妈妈回到家都要扯着嗓子叫喊才能把姐姐叫回来。在妈妈看来,姐姐真是个男孩子性格,胆子又大,什么也不怕,整天像织布一样穿梭于村子里各家各户,从来都不会像我一样安静的待在家里。她们却认为我是那么乖巧,那么文静,随时回家都能看到我的身影。殊不知,我也多么想去找玩伴玩耍啊!玩耍本来就是孩子们的天性,谁又愿意把自己关在家里呢。爸爸妈妈他们从未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当然我也从未告诉过他们。

    听伯伯他们说起我和姐姐出生的那一两年,爸爸妈妈每天忙着“出工”干活,忙完集体的劳动,回来还要做自己的家务,根本没办法顾及我们。每天我和姐姐都被安排做在一个竹椅栏里,当看到妈妈去“出工”的时候就哇哇大哭,无论哭得多么大声,哭出多少眼泪,爷爷奶奶他们始终无动于衷,他们根本都不肯过来哄我们一下,抱我们一下,有时候实在坐在里面太久了,就把我和姐姐跑出来放在地上,任我们到处爬去,很多时候还爬到了鸡笼里面去抓鸡屎来吃,看到这里你就应该知道爷爷奶奶他们对我和姐姐是有多“疼爱”了吧!所以从我记事起,我就一直不喜欢他们,甚至有些憎恨他们。那时候流行的是“爸爸妈妈爱满崽,爷爷奶奶爱大孙。”这里的“满崽”和“大孙”都是男孩儿,而我和姐姐显然不是。这事儿在比爸爸小的大叔叔生了一对龙凤双胞胎后变得更盛。

    叔叔婶婶真的是好命,生了一对那么俊俏的龙凤胎,大的是哥哥,小的是妹妹,两个孩子都那么可爱。村里的人都给叔叔婶婶他们投去了羡慕甚至嫉妒的目光。再加上叔叔那时候在工厂搞副业,当起了“包工头”,赚了不少钱儿,爷爷奶奶对他们更是另眼相看,每次有什么好事儿都是叔叔婶婶他们的,从来也轮不到爸爸妈妈。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从来都只给那对双胞胎吃,再也没有我和姐姐的份儿。妈妈每次都看在眼里,气在心里。怪只怪自己命苦,没能生个儿子啊!妈妈总是把气儿往自己心里憋。

    我出生的第二年分田到户了,这样爸爸妈妈就不用每天去“出工”,但也依然每天都在忙碌。那时候政府发展乡镇企业,镇上建起了水泥厂,爸爸因为生了我和姐姐两个女儿被优先安排去了水泥厂上班。总算有了一份工作,也有了一份收入。妈妈则每天带着我和姐姐忙里忙外,去地里干活的时候,上山砍柴的时候,总是背上背着我,手里牵着姐姐,对妈妈瘦小的身子来说真的不知道有多辛苦。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爸爸妈妈的辛苦努力下终于日子一天天变得好起来。

    妈妈终于无法忍受爷爷奶奶的白眼,开始了搬出爷爷奶奶的住处建起了自己的房子。那时候的房子都是用土砖建的,一块大约有几十厘米的长方体土方块砖,一块一块的砌成墙,没有钢筋混凝土,都是用泥巴弄成的泥浆来衔接砖块间的缝隙。房顶横梁那些用的都是木材,上面盖的是青灰色的瓦。建了两间,一间是“堂屋”,一间是“里屋”,也就像现在的“客厅”与“卧室”。堂屋里有“灶头”,就是厨房,每天烧饭做菜的地方。有一个木橱柜,听爸爸说是他自己做的,他那时候学了木工,就自己学着做自己家里的小物件。“里屋”里就放着两张床,一张写字台,一个床柜,还建了一个装稻谷的仓库,基本就已经挤得满满的了。尽管不是太宽敞,看每天不用在生活在爷爷奶奶的眼皮底下,妈妈不知道开心了多少。但爸爸还是习惯了以前一大家子在一起的日子,每天吃完饭就往爷爷奶奶那边跑。

    爸爸除了有两个弟弟外,还有一个妹妹,也就是我的姑姑。他们兄妹四个感情也都很不错,姑姑最小,好像比我和姐姐没大多少,具体相差几岁我也从未问过爸爸妈妈他们。姑姑人长得也还漂亮,也很机灵,有了三个哥哥的照顾,她始终是幸福的。她总喜欢在爸爸面前撒娇,帮爸爸做点点事情就追着问爸爸要钱,妈妈始终都不太喜欢她。听妈妈说有一次,爸爸不在家,妈妈带着我和姐姐在家吃饭,就简单炒了碗红萝卜,连油都没怎么放,姑姑正好也吃饭,她碗里盛满了鱼肉鸡蛋,可是看到妈妈炒的菜一味的说好吃好吃,一碗菜就被她吃了个大半,而她却不肯夹些鱼啊蛋啊给我们吃。妈妈当时真的非常生气,但又不好说她,姑且认为她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吧。

    我不记得那时候姑姑有没有读书或者读了几年书。只知道爸爸读完了初中毕业。大叔叔好像没上初中,小叔叔则读了高中。显然小叔叔是最幸运的,事实上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小叔叔也是最有成就的一个。听爸爸说那个年代,读书都是半工半读,半天在教室里学习,半天在田地里干活。爸爸学习也还算认真,字也写得漂亮,还比较有文采,偶尔还会写一两句诗。听说在村子里还当过什么干部,具体是什么干部,他也从未说起,我也不太清楚。总之,在我眼里爸爸还是很爱学习的,而且为人正直。就是性格急躁,总是干什么事情都那么心急。妈妈性子虽没他那么急,但也是很有自己的主意,很多时候两人意见不合,我和姐姐没少听他们吵嘴。

    妈妈就没爸爸那么幸运,外公外婆估计也是想生个儿子,可是却连续生了5个女儿,最后才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我的舅舅。妈妈排行第二,她有个姐姐,就是我的大姨娘,有三个妹妹,都是我的阿姨。妈妈也是很爱学习的,可是由于家里穷,从小就要一边“出工”,一边读书,大姨娘没读什么书,看到妈妈有书读心里很生气,妈妈小学毕业后,大姨娘就把妈妈书包放火里面烧掉了,妈妈又因为每天要“出工”干活,总不得不迟到,迟到又被老师罚站,心里也很委屈,家里又很缺劳力,妈妈索性也就没再去上学了。妈妈虽然也有过后悔,但也的确没有办法。至少妈妈知道读书总是有用的。这一点爸爸非常赞同,以至于爸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也正是因为他们都有这么好的觉悟,我才能得到更多的教育。

    爸爸妈妈都出生在五十年代,他们经历过了没饭吃,很多人饿死的1960年。那时候流行这样一首歌谣“可怜可怜真可怜,记不记得60年,大人一天吃三两,小孩子一天吃八钱。” 所以凡事那一代的人都很节俭,妈妈总是什么也不舍得吃,很多时候买回来新鲜的东西总是要留着慢慢吃,比如猪肉,难得买一次,每次都要把肉榨干,炒菜的时候放一点点,剩下的留到以后再吃,有时候放着放着就不记得吃,以至于后来全部坏掉,然后又不舍得倒掉,明知道坏的吃了不好,可又觉得扔掉可惜,结果硬着头皮吃进肚子里。一边吃着还在一边叹气儿。我小时候总不理解妈妈这种行为,后来才知道原来经历过饥饿的生死关头的人的确是很不愿意浪费的。

    生活在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个时代的影子,爸爸妈妈读书的时候正好碰上了“文化大革命”,这在历史上的确是一件大事,整整十年浩劫,虽有点轻描淡写,但的确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毛泽东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华民族共和国的成立毛主席的确有着丰功伟绩,然而因为他的个人崇拜错误的发动“文化大革命”,滞后了中华民族各个方面的发展。作为普通老百姓,爸爸妈妈说他们那时候动不动就看到某某某被批斗,打倒某某某,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到处横行,贴大字报,扰乱公共秩序。没经历过的人当然体会不到那个时代的心酸。我也是后来在学习中国现代历史的时候才有所了解。爸爸妈妈也没有太多时间给我们讲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

    庆幸的是爸爸妈妈都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没有资格更没有权力去参与到那个时代的文化与政治,这样反而能够平平安安的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日子虽然过得节俭清苦,但因为有了我和姐姐,他们的肩上更多了一分重担与责任。

    那时候的我们似乎都很听话懂事,其实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长大的,当然肯定是爸爸妈妈亲自养大的。自改革开放广东设立经济特区开始慢慢的就有村民南下广东打工。听妈妈说,爸爸年轻的时候也去了广东,可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盘缠花完就灰溜溜的回家了。爸爸说他那时候来广东的时候还去了当时刚建好不久的白云宾馆……哦,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的白云宾馆依然是广州大型的五星级商务酒店啊!

    洋洋洒洒写了爸爸妈妈的一些生活小事,写了我和姐姐的出生,的确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而我也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文笔,只好流于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了。虽然我并不是爸爸妈妈想要的,也并非爷爷奶奶喜爱的,但幸运的是爸爸妈妈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我,在我后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也的确给了我关心和照顾。爷爷奶奶他们的思想我虽然憎恨,但他们的腐朽思想也是那个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时代缩影。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历史的车轮是永远驶向前方的,谁也无法阻挡!

    十万字大纲《雪落白梅间》

    十万字写书计划作业:L03E0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章  我从山里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tq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