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十万字写书计划
如果家庭教育只做一件事,那一定是“习惯养成”

如果家庭教育只做一件事,那一定是“习惯养成”

作者: 小初姐 | 来源:发表于2017-12-17 16:35 被阅读112次

    序言

    引子

    作为父母,你是不是遇到或听到过这样的事儿:

    孩子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出去找小伙伴玩了。
    临到吃晚饭的时候,才蓬头垢面地回家来,手也不洗拿起碗里的红烧肉往嘴里塞。
    妈妈看不过去了:“先去洗手,要养成好习惯啊。”
    吃完晚饭,父母问他:“今天的作业做了没?”
    “还没做呢,来得及,还早着呢。”
    做作业的时候,听听音乐、看看手机,翻翻这个、摸摸那个……一直到十点多,好不容易才把作业做完了,一检查,嗳,一大堆错误。
    实在是让人发狂……
    再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放学回家,先把作业做完,再出去玩儿,按时回来吃晚饭。
    晚饭后,居然爸爸妈妈带着去看电影啦。

    那么,问题来了:
    这种情况是因为1)邻居家的孩子比较乖巧,听大人的话?还是2)咱自己家的孩子,没有养成好习惯?

    对,你一定会回答说,还是孩子没有养成好习惯。

    习惯的本质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关于习惯的经典注释:
    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个行为;
    种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Sow a thought ,reap an action;
    Sow an action,reap a habit;
    Sow a habit,rap a character;
    Sow a character,reap a dsitiny.

    习惯的力量十分强大。有一本著名的关于习惯的书,是美国学者查尔斯•都希格著的《习惯的力量(The Power of Habit)》。书中提到了一个故事:

    一个男人,在生命的最后15年里面,大脑受损完全失忆,在这15年里面,每天重复着自己在30年前就形成习惯:
    习惯一、早上起床,去厨房做早餐,吃早餐。
    然后回到床上躺着,过一会儿又起来,他忘了自己刚吃过早餐,再去做一次早餐,回来继续躺着,每天吃许多次早餐。
    习惯二、每天傍晚,出门散步。
    刚刚开始失忆的时候,他妻子带着他去散步,尽管每天都走同样的路,但是这条路对他来说,每天都是新的,每次他都新奇的看着这条从未走过的路。
    然而,有一次妻子惊奇的发现,他可以独自走这条路,他知道怎么出门、怎么转弯、怎么回家。于是,就开始让他自己独自去散步。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每天起床做早餐吃早餐,傍晚按部就班的散步,已经是他的习惯(同时,在行使习惯行为时,不需要调用他大脑受损的记忆)。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主宰了我们的行为?

    人的行为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本能行为
    习惯行为
    意识行为

    第一种,本能行为,是在人类基因中内置的本能所驱使的行为。比如,人们会自主的呼吸,吃了东西以后会自动的消化;看到头上有一块小石头落下来,会马上闪开……等等,这些都是老祖宗赐给我们的本能。人与人,在本能上区别不大。

    第二种,习惯行为,是我们出生以后慢慢形成的行为习惯。比如一日三餐、早睡早起(当然也有晚睡晚起等习惯),吃饭前洗手……等等,这些是我们日常养成的习惯行为。人与人,在习惯行为差距很大,这个差距主要来自原生家庭、成长环境的养成和自我训练。习惯行为是我们本文(书)研究的重点。

    第三种,意识行为,它是在意识的思考、分析和决策下所引导的行为。比如,你要开车去一个新的地方,大脑就会有意识的去选择一条路,并且在开车的路上注意路况、路标,直到到达;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意识行动,比如,做一个投资人做投资决策。意识行为,需要人调动记忆和意识,思考、分析与决策后指导行为。人与人,在意识行为的差距同样很大,这个差距来自于认知和知识水平,源于后天的学习。

    这其中,意识行为可以转化为习惯行为。

    比如,一个3、4岁孩子,在刚刚学习数字的时候,你让他从1念到10,每一次念出一个数字的时候,他都是经由大脑的思考回忆数字的意义和发音后再指挥他的嘴巴念出数字。这时,对孩子而言念数字还是意识行为。
    但是成人数数字从1到10的话,完全可以不加思考的脱口而出数到10。对,对成人而言含数字是习惯行为。

    意识行为转化为习惯行为,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

    因此,习惯可以最大程度地主宰了人们的行为。

    习惯是慢慢养成的。“任何事一旦做过一次,就可以不费力地做第二次。经过十几次重复之后,这件事做起来就容易多了;做过一百次之后,动作就“自然而然”,做起来无需有意识地思考或专注,完全在不知不觉中做成:此时,做这件事就成为一种习惯。”美国教育家维吉尔希利尔这样解释习惯养成。

    习惯很大程度代表了人。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诗学》中,提到正剧是塑一个人物的时候说““正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行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行动(含习惯行动和意识行动),表达了这个人物的所有。我们以一个人的行动,而不是他所说,或别人的描述来判断一个人;而这其中,习惯行为起决定性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习惯的五个本质:

    第一,习惯是可以通过后天养成和训练的。
    第二,习惯是在人生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从一次次不自觉或自觉的行为养成了习惯;
    第三,习惯是一种轻松就能做事情的能力;
    第四,习惯最大程度地主宰了一个人的行为;
    第五,在某种程度上,习惯决定了我们或孩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家庭教育首要任务就是“习惯养成”

    习惯是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环境和自我训练慢慢形成的。同时,习惯决定了孩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对于每一个父母而言,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习惯养成,即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习惯成为好习惯(这里“好”的意思即是对个人、对社会有益),例如穿衣时快速而齐整,而不是慢吞吞而不修边幅;做事娴熟、高效而又勤快,而不是漫不经心、懒懒散散;玩得又认真、又高水平、又开心,而不是无精打采、水平不高、情绪不佳;思维有序而准确,而不是混乱无常……就像我们在文章开始出现的那个孩子,没有养成按时做作业、吃饭前洗手、专注做作业的习惯,而邻居家的孩子则养成了及时做作业等习惯。

    如果说,教育两个字,教是对知识的教学,育则是对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更是要把重点放在“好习惯的养成”上。

    有一个好消息是,习惯养成是可以通过父母和孩子的日常生活、环境营造做到的,是家庭教育最可能着手、最有效的一个关键点。

    但,父母们对“家庭教育”及“习惯养成”普遍存在着6个误区:

    1、忽略家庭教育。通常更多的父母把教育理解为学校里的课堂教育和社会上的课外辅导,而不是家庭教育;
    2、即便有家庭教育,也没有关注在习惯养成上。有一些家长的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在参与学科辅导,而没有关注好习惯的养成;
    3、让孩子“自由发展”。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认为“孩子有孩子的天性”,可以“让他自由发展”,“他想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吧”;
    4、只关注孩子的习惯,而忽略了自身。家长更多的关注孩子的习惯,但却没有从家庭环境的营造和自己的习惯着手,孩子形成一个养成好习惯的环境,并给孩子学习榜样;
    5、孩子好习惯需要大人的主导和耐心培养。孩子习惯的培养和大人习惯的培养是不一样的,孩子没有自身的觉察能力,在习惯养成的过程当中,家长需要起到主导性的作用,并注意方法、耐心培养;
    6、在孩子的习惯养成中,只关注了表面的行为性习惯。在孩子的习惯养成中,只关注了表面的行为习惯,而没有关注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的人格性习惯。

    孩子的“习惯养成”你需要……

    习惯,在不经意之间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通过家庭教育养成好习惯,可以最大程度地影响孩子的一生。

    那么,作为希望通过自已的努力,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的父母,在习惯养成上,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本书,希望给处于养儿焦虑的父母,指出一种让孩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养成之道:

    一,科学的认知习惯;
    二,家庭教育中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三,讨论让孩子终身受益的十个关键好习惯;
    四,从习惯养成方法和十个好习惯入手,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小初姐
    一枚3头6臂的高龄职场妈妈
    博士、前500强高管、教练
    倡导“理性思维、感性生活”,行走在“爱自已共成长”的路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家庭教育只做一件事,那一定是“习惯养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cgqxtx.html